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真的是由于《易经》的原因吗?

石华国80999


近代科学没得到发展还真跟《易经》没半毛钱关系,这是典型的往易经身上泼脏水。西方国家还信《圣经》,信耶稣基督了,西方国家还不是是科学发展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关键是当权者去引导舆论的方向,古代八股文科举制度,腐败才是堕落的原因,社会盛行的儒家思想才是危害,易经从来都不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才是,易经只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居安思危,趋吉避凶,懂得物极必反的人生哲理,它是一门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不是自然科学,要发展科学兴起工业革命自然也就要专门研究自然科学,同样,易经的一些道理在引导自然科学方面也同样有用的,它的阴阳思想可以帮我们发现一些正反粒子之类的。


玄运国学讲堂


好几年前读到过杨振宁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报告,好像他说的是“中国人不善于逻辑推理”?随后被学者特别是有的国学专家解读为“不善于推演”,而易经和算卦就是不折不扣的演绎推理,于是杨振宁就成了否定祖宗智慧的“罪人”了。事实上,杨振宁指的是形式逻辑,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断论,对此我完全同意。近代科学没在李约瑟认为与欧洲(不)“一样聪明”的中国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古代没有古希腊人一样的祖先,就这么简单,因为是古希腊人发明了形式逻辑,也就是你我至今还不太懂的形而上学。

由于城邦帝国的灭亡,古希腊的文化遗产一度失传,中世纪后才由伊斯兰中东重新回传给基督教欧洲,这段历史不可不知,于是就有了你我熟知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接下来自然就是以大英帝国为首的工业革命和基督教传教为权力驱使的殖民扩张。

研究历史需要端正心态,现代的不足不可归咎于古人的不是,儿子不才不能怪老子不聪明,爱因斯坦还有弱智的儿子呢。如今,古希腊文化遗产已成为全人类的资源,不必为我们不曾有的祖先感到失落,更不要讨论中国人西方人谁的智商更高,而是应该认知和分清中西思维的区别所在,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再说了,从中国人擅长的功利主义辩证角度来看,不妨做一个哲学假想选择题:你是愿意祖先像古希腊人一样聪明而好战,早早亡国亡族,还是愿意祖先有不一样的聪明,总结出像易经一样的生存智慧,趋吉避凶,才有华夏民族东山再起的今天?

国学、易经实为道学,研究自然之道的学问,包括后来的道家、儒家和兵家等先秦百家。自然之道分变与不变两种,易经把自然的变化归纳总结为八卦,后来又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指导我们认识自然变化的模式,从而做到顺应自然、趋吉避凶。在易经的基础上,道德经侧重于论述自然不变的模式,对人无为、与世不争,才可做到天人合一、达到天地自然的理想所为。可见,道学认识自然的目的和方式都是遵循自然。

与道学思维相反,古希腊人擅长以超越自然的方式解读自然,他们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然、满足天生的好奇心而已,如此思维也承袭表达在近代欧洲的科学动机和价值观追求,如浮士德表达的那种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甚至不惜与魔鬼做交易的精神。知识有什么世俗之用对那些科学天才来说不重要,因此西方的扩张史也可以看作是科学被基督教绑架的历史。换言之,超自然的形而上学本身没有目的,有目的的是同为超自然的宗教神学。

与道学的自然思维相反,形而上学的贡献或危害——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在于她的超自然思维,这就是你我熟知的西学理念、理论、规律、定律、模型等等,用时髦的漂亮话就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其前身就是柏拉图凭空捏造的原型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灵感一现。想具体认识一下现代科学及其前身形而上学的天才理念吗?万有引力、大爆炸、时空相对论、黑洞、虫洞穿越、暗物质和暗能量……政治意识形态免谈……易经思维的确不会有如此先验的灵感。

古希腊思维具体如何影响并催生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详见对类似问题的回答:关于“李约瑟难题”你怎么解?(头条最好加进隐藏地址的标题链接的书写功能)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494236998860013837/


Lauzi


杨振宁作为物理学家他应该知道: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得益于《易经》六十四卦爻,当时计算机的研究完全陷入停滞状态,当时用了世界上的任何方式和方法都解决不了最后的二进位制,正在无路可走之时科学家收到一个他在中国传教牧师朋友给他寄的《易经》他看了之后欣喜若狂,因为里面的八卦六十四变爻正是他设计计算机核心程序的二进位制。我国宋代以前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不先进吗?所以说《易经》它不是不科学.而是当今的科学研究破解不了它。杨振宁他也一样,没有《易经》不知计算机迟滞到那一年才能成功,没有了计算机他杨振宁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就会大打折扣,杨振宁那样评论易经无外乎《易经》对他来说是天书,对于当今科学来说也是一部天书!


凡夫俗子34136355958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整个近代的屈辱史,实际上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落水狗历史。

民族危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首先就是整个士大夫阶层。

我们可以看到明未至整个满清中国士大夫阶层表现非常糟糕。

政治风气由于士大夫阶层妥协以及与统治者沆瀣一气造成的,成落水狗怨不得别人。

但中国文人,士大夫就这么牛,自己绝对不会反思或拷问自己,那多难受呀!

于是这群断了脊梁的人无论如何要找其它理由。

别的他们都惹不起,老伎俩,受气骂娘。穷了骂祖宗。易经正好合适。

骂易经可以解决很多事,简单,方便。无成本。

事实上,正是脱离易经思辩使得政治体治以及文化大幅度落后于人。

我们反过来观察一下西方,整个中世纪教会黑暗,没看见西方将他们传统宗教抛弃或者漫骂。更多的是整合与革新,例如加尔文主义。

近在咫尺的日本,现代化后也没有将他们传统文化予以抛弃,而是更加珍惜与保护。

中国的这些骂传统文化,骂易经的所谓文化人,不过是文化上的巨婴。根本不知道易经在讲什么。

其一为对易学一知半解也做不到的假文化人

其二就是,居心叵测,要挖我们根的西方代理人。

再有就是只为博位,而从不担当的现代东林党人





袁天罡奇门遁甲号


感谢邀答。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原因,好像不是易经的原因。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背景。近代科学的兴起,应该在西方文艺复兴以后,对应的时代应该是中国的明清时代。

从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主流:儒、道、玄、佛。从张骞出使西域,汉代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佛教慢慢开始传入中国。儒道玄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与中国的易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但是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影响,只有互相促进。因为在儒家文化的“四书五经”中,易经属于自然科学,对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能够概括的总结自然变化规律,是人类的智慧。周易说卦里有13制器之卦,就是人类根据自然变化而发明创造的舟车文字、棺犉衣服,结网扑鱼,农耕工具等,都是古人观物取象的创造发明。与现代科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马可·波罗游记》。用他梦幻般的语言,向西方人娓娓动听地描述中华帝国的美丽、富饶和繁荣。从此,东方的中国成了西方人心目中遥远的梦,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渡重洋,开辟新航道,都是在全力追寻这样一个遥远的梦。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由于蒙古人的西征,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以蒙古军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为中介,传人阿拉伯,再传人欧洲。中国印刷术也经由蒙古统治下的波斯以及突厥统治下的埃及传人欧洲。中国历法、中国数学、中国瓷器、中国茶、中国丝绸、中国绘画、中国算盘亦通过不同途径,在俄罗斯、阿拉伯与欧洲世界广为传播,世界文化的总体面貌因此而更为辉煌灿烂,同时也为后来八国联国侵略中国留下祸根 。

周易自然规律,昼夜四季变化,揭示了事物变化生长、旺盛、衰落、死而复生不断循环过程,文化的发展演变也大体上遵循这一规律。就中国古典文化而言,其生命也有一个由生长到全盛到衰落的历程。明、清(公元1840年前)两代便处于这一历程的后段。同时它又为传统文化向近现代文化的转型准备着条件。

明清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的时代,文化专制亦空前严酷地箝制着思想文化界。这是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根本原因。

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明初学术界成为程朱的一统天下,程朱理学被推上至尊地位。清代统治者在推行文化专制上也不遗余力。乾隆帝还一手操纵长达19年的禁书活动,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在“书禁亦严,告讦频起”的强大威慑力下,“士民葸慎,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招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摧烧之”(王苍孙《惕甫未定稿》)。中国文化遭到秦始皇焚书以来的又一次巨大浩劫。

由于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的强固以及程朱伦理型文化传统的深厚沉重,“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到了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到了清朝后期闭关锁国,严重制约的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这和《易经》没有任何关系!

明清两代,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欧洲人获得一盏“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工业先进的西方是决不肯放过如此巨大的一个商品倾销地、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人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五四运动,民国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之风吹佛华夏大地。一个强大富强的中国雄狮在步步苏醒。文化的复兴再次来临,和谐自然,和谐社会更是世界发展趋势所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职责所在。


易道家根


近现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因为科技落后,科技落后是因为中华民族成功得太早,也可以说我们的科技领先的时间过早。

易经过早地出现阻碍了数学的出现,易经可以看作模糊数学,在那个时代更具实用性,作为认知世界的主要工具,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的发展就没有了空间。

人总会选择最得力的工具去认知世界,中华民族选择了易经,西方人在实证思维的基础上选择了数学,而没有数学就没有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等现代科技的基础思维,也就阻碍了现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像一棵树的根,发展出来的树干枝叶象征着整个民族,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是战略,树是战术。

以上所列是东西方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起来,西方实证科学将数学作为认知世界的基本工具,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量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思维,顺应了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分工协作,历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西方,最近一次的信息革命也起源于西方。

而中国没有将数学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这样国人就缺乏量化思维,缺失了标准化和模块化,只能停留在农耕和手工业阶段。

肯德基将炸薯条提炼成标准流程,分解为量化的模块,形成流水线式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复制推广,最大限度减少人对商品质量的影响。这是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的例子。实际上现代工业充斥着三化,从汽车到飞机到高铁,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没有三化就没有现代工业。

可以说,树根的特性决定了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树根部分中西方的差异都会对树干树枝和树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抛开其他因素不说,近几百年制约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对认知世界工具的选择差异,而为什么西方选择了数学而中华民族没有选择数学,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个推测就是处于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没有对数学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一直处于自然稳态的中华民族就没有发展数学的动力。

中华民族领先于世界几千年,只是在最近几百年落后了,这几百年正好就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这样看来,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文化的需求不同,农耕时代先进的文化到了工业时代就落后了。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是不是有可能转回头又需要将易经作为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呢,我认为即使将易经重新作为主要工具,也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易经,这样就使得易经能够定量,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使得易经更具备确定性,认知世界更加精确。

改变民族的命运从改变文化开始,文图所列也仅为一己之见,欢迎与我交流,共同探讨,完善影响民族发展的文化清单。


行者啊


绝对有关系!《易经》完全不同于《圣经》,它是一部难以解锁的迷宫!两种完全不同的根基立意,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易经》的取信根基,有着无法辩驳的符合客观实际:太极生两仪然后四象八卦,至少在分子层面面上是完全正确的!


《圣经》的立意是上帝用七天完成了所有的创作,这是人类通过观测和思考会产生质疑的。正是这种质疑,产生了解放思想的倾向,而创造出《自然哲学是可以计算的》这种倾覆性的突破!

《易经》所引导的方向正好相反,它所形成的思考方向,类似于解锁游戏的玩物丧志!如同一个看得见宝物的玻璃盒子,人们不断尝试着将其打开,但是就到现在你依然也无法打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无疑是种二维码结构,实际如果截断了一些关键步序,永远都是解不开的!


易的原始起源是筮法,当权者的决策依据,它的特征是可信、隐藏、和迷惑。易学研究在中国历史脉络中,产生了海量的研究成果,依然遵循可信、隐藏和迷惑!结果是一堆混沌汤,似是而非!包括到近代,遴选集成这些成就的时候,智者学子们,都无法厘清这是锦灰堆还是垃圾堆!但《易经》依然是弃之可惜,识之无奈的东西!

试问中国有着古老而延续的文明,为什么会延迟了科学进步的脚步?确实由于没有经历古欧陆文明遭洪水漫灌,没有及时淘汰象形文字,没有经历断代后的野蛮,而形成神的幻象,同样也丧失了思想解放的机遇。

更根本的是文字这种思维交流的符号工具,没有形成单一对应的结构关系,分明在纸面化,传播交流,沟通普及形成巨大障碍!象形文字不是精确对应的简化符号系统,智慧传承会丧失于似是而非,一代一代在猜字迷宫中耗费着学识和思考力,才是没能形成现代科学的关键。


愚公挖河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与《易经》没有太多的关系,科学的出现本身与群体性思维惯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影响。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外因,对于某个局部区域的人类群体来说,群体性的认知突变其实和基因突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来自外因。所谓的“自然选择”也是一样的道理。

实际上,内因看,新的认知和新的基因时时刻刻的都在出现,但有很多并没有形成足够多的“个体”,也就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关键的原因是大环境突变正好适合新生的基因或者认知去形成足够多的个体,形成全新新物种。

再次修改强调这句话:关键的原因是大环境突变正好适合新生的基因或者认知去形成足够多的个体,形成全新新物种。

也就是说新的基因或者认知其实早就有,只有大环境突变才能让这些新的基因或者认知复制形成足够多的个体,形成新的基因或者认知物种,这才是关键的原因。

不仅仅是基因信息,就连人的认知,也时时刻刻都会有新的产生。春秋战国以前的殷商和西周,早就有“儒”的存在,儒的思想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包括老子的思想也是一样。这是2000多年前的认知。400多年前欧洲诞生了近现代科学,同样的,这种新的认知模式其实也早就有了,柏拉图时代就早已经出现将经验认知通过意识工具化处理,但没有大规模模式化,大规模模式化的起始节点可以认为就是伽利略,他发明了望远镜来观测星空,人类感应信息的能力出现了一个“突变”,即借助工具,另外意识工具化的手段到了牛顿这里,微积分的发明也突然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才有了科学模式的后来的大规模出现。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就是,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是:首先需要将感应信息做群体性共识提炼,然后通过已经经过检验的意识工具化做加工处理,最后将意识工具化处理后的“抽象的结构化信息”与感应信息做对应,或者说做经验上的检验。整个流程需要完成一个“ 闭环”,没有闭环的理论,都不是可靠的认知,按照这个标准,以往很多学说、理论可能都不是闭环的,都不是可靠的。

所以说,中国没有出现近现代科学,根本与《易经》没有太多关系,真正引发认知突变的是外部的原因,是能够决定让更多“新的个体”复制传播的原因。在地球出现周期性突变的时候,作为一个一体化大帝国,很难出现能够让更多“新的个体”复制传播的可能性。这可以和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类比,本质是一样的。认知也可以说就是基因信息的升级版。


探索猫


个人觉得这是皇权大一统的弊端,近代科学出现在欧洲,是因为欧洲大大小小的国家和领地之间有战争有竞争,为了保持优势对先进的科技是极度需要的,有足够的动力和支持度推进科学的不断发展。反观中国,皇帝们关心的是如何限制臣民们不造反,特别是农民们必须要限制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对科学是缺乏兴趣的。尤其是科举取士才是人生飞黄腾达的正途,搞技术的只是地位不高的工匠,从统治阶层到民间对科技缺乏认同感,对自然科学是漠视的。统治者在天下太平的日子里逐渐丧失危机感,因为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自然科学在中国缺乏广泛的基础,无人在意关心,只能迟滞不前了,跟《易经》扯不上多大的直接关系


立志成虫


中国古代历来的统治者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诀,那就是只要统治了被统治者的思想,其统治地位才会更加稳固和长久。由于被统治者的思维被限制,只能在统治者规定的范围内打转,根本无法或不会去思考那些世界上末知的事物。西方的统治者也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诀,那就是只有让被统治者在物质方面得到一些满足,其统治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和长久,而且这些物质是由被统法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造。这样被统治者,就能自由地去思考,自由地去创造。这就是说中国古代历来的统治者看重的是人的精神思想,采取的方式是控制。西方的统治者看重的是由人创造的物质力量,采取的是开放自由。虽然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但由于各自所看重的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当然也就不同。所以,要说《易经》是原因也是上述的原因造成个,也只是一个极微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