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杏花,杨柳美人,李可染、傅抱石笔下的醉人春天!︱2018春拍

谁言春走远?大师笔下的春天醉了眼,迷人心田。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两件,即将在今春大拍上露面的精品力作吧。其中之一为李可染写不尽的《杏花春雨江南》,另一帧为傅抱石的美人《游春》图卷。我们说自然界的时序更迭,让春天一去不复返,但在艺术的世界,因为有了名家们的别样笔墨,我们得以领略鲜花长开,美人常在的隽永细腻和永久回味。

1

最是人间留不住 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中国嘉德2018春拍

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江西抚州人虞集所作《风入松》:“……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绝妙好词,自然风韵。

其中杏花、春雨、江南,简单六字,有地点,有时节,有景物,融合写实与写意,达到了诗中有画、景中有情的妙境。春雨是杏花烂漫的前奏,无雨不杏花,或者会完全丢失它应有的神韵。

上世纪50、60年代,多次前往江南写生的李可染,遇到此景此韵味时,对之一见钟情,“惓惓情深,不能自已”,自此,小桥流水、春雨杏花,这一江南典型的富有诗意的景致,被大师屡屡挪到画上,更富诗情画意。

就即将上拍于中国嘉德2018春拍的本幅来说,与李氏“墨色浓重”的山水有所不同,此图用笔用墨有浓有淡,烟雨迷蒙中,由近及远,浓淡皆宜,整个色调轻快协调而又层次分明,浓中有春意,淡中见精神,画家的笔底功夫于此处尽显。

杏花知趣地全力绽放状:“道红非尽红,白墙青瓦中。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如此这般,是造化神奇,还是画家意趣?喜欢的朋友入手了慢慢品吧。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局部

再看本幅的来头和它在李氏画作中的地位。其为出自1984年香港著名收藏家叶义医生旧藏,由香港拍卖会释出,并载入《名家翰墨》李可染专号。其将水乡与山城杏花深巷两相结合的构图方式,也是这一时期所罕见。水面的大面积反光,田垄分割之处的留白,黑墙白瓦的强烈对比,洋红与浓淡墨色的交叉组合,均体现出大师对于逆光笔法的探索在这时期进一步深入。

以下还有几幅李氏粉色系春意江南, 感兴趣的亲们不妨一起来赏玩一番?

与李可染大师一遍遍描摹杏花春雨不同,同为留住春天,傅抱石则选取了另一个意向——走在春天里的美人。

2

春光无限好 莫负少年时

傅抱石《游春》 中国嘉德2018春拍

1944年春天,傅抱石得读宋光宗诗:“闲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细擘桃花掷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被其意境深深地吸引。他不断揣摩,以“杨柳”为主要元素,演绎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游春图景,再现了一片诗意的春天。

我们先来看画作中的杨柳,其婀娜柔媚,摇曳多姿之态,自古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留尽无限遐想。杨柳最早进入诗词的乃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掀开了古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先河。后来,杨柳不断被注入更多的情致与精神,成为古典诗词中最典型、最广泛、最动人的意象之一。杨柳枝条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因与美妙女子的身姿、眉毛特征相合, 成为美女的写照。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等,在诗人眼里,女子之美可与柳树之美相提并论,柔嫩纷披的柳条像含情害羞的美女之秀发,飘逸舞动的枝条如款款轻扭的婀娜腰肢,细柔的柳叶又似娇女的秀眉,含情凝涕。所以,人们便以 “柳腰身”“杨柳腰”“柳叶眉”来比喻美女的千姿百态。

杨柳成为女性美的象征。所谓柳如美女,美女似柳,世间更有将柳叶眉、柳条腰作为美女的标志。从女性意象出发,杨柳被赋予女性美的美学风格,并增添为美好情感、美好爱情的象征。

傅抱石《游春》 局部

画中仕女是《游春》的核心,造型源于唐代仕女与陈洪绶,丰盈秀颀,一如既往的艳丽高贵。傅抱石以高古游丝式的线条来表现人物,飘扬飞舞的衣带如行云流水,裙褶线条绵劲不绝,增强了人物的动感,轻重、缓急、粗细均把握得恰到好处,极富节奏韵律的美感。

仕女鬓发先用干笔皴擦塑形,虚入虚出,起笔时轻轻按下,行笔时飘逸流畅,收笔时轻轻提起,果敢准确;后用淡墨烘染,发色透过墨色浓淡之变化,显得浑厚华滋,富有弹性。

画眼睛先用淡墨将上下眼睑勾勒成形,分出轻重,后勾出眼睛轮廓,特别注重瞳孔的转折变化,以淡墨干笔勾擦出眼珠,加淡墨渲染数次,在朦胧中以散锋浓墨加重瞳孔部分,上眼睑则以较深的墨加重轮廓,呈现较强的立体感,配合浓密的睫毛,虚实相生,层次分明,充分传递出玲珑剔透、含蓄深邃的神采。

画眉时,他先用淡墨大致勾勒出眉的形状与位置,等墨干后再用浓墨加深,借此完成其特征的描写,小心谨慎,眉毛以散锋细绘而成,眉线娟秀柔美,弯度流畅平和,并与眼睛相互协调,眉宇间流露缠绵悱恻之情。

画鼻仅以线条勾勒而成,中锋淡墨为之,流畅细致,但处理略为空虚,并稍事晕染,增加立体感;画唇先用淡墨勾画出唇形,用笔较虚,下唇略微丰润,嘴角上扬,再用朱红点上唇色,充分展现娇艳欲滴的朱唇小嘴。如此,傅抱石创造出既明媚曼妙又清旷傲岸的风神。

傅抱石《游春》 局部

傅抱石一而再、二再三地绘画,或册页、或横幅、或立轴、或扇面,乐此不疲,技法不断成熟,创作了一系列柳荫仕女新形象,或柳林成荫、或柳烟迷漫、寄托着难忘不竭的动人情思。当然,在一系列美人图中,最著名的乃是如下这幅 ——

傅抱石 《柳荫仕女》

此为1945年6月26日,傅抱石特别为其夫人罗时慧35岁生日所作,此图倾吐一片深情,字真意切,乃生命绝唱。

图中仕女粉衣长裙,略施粉黛,整齐的秀发,细长的修眉,轻柔的身段,漫步于柳荫溪边,娴雅高贵,风姿绰约,回眸凝视,妩媚动人,弥漫着清新温暖的春光。

此图背后是傅抱石和罗时慧一段爱情佳话的见证。我们从画上的题词可以看出,其翻译过来便是:

“今天是妻子时慧35岁的生日,想想入川以来的6年时间里,对妻子的生日我从来没有重视过。我与时慧结婚已经15个年头了……尽管生活动荡不安,但我仍然没有忘记笔墨丹青,每日作画不止,而居住的地方又是这样简陋,仅仅能遮风挡雨,家里常常没有隔夜之粮,幸亏夫人把不能忍受的贫困都忍受了。

她辛辛苦苦操持这个家,还要哺育孩子,我实在过意不去啊!当年老母徐氏夫人曾训教我说:将来生儿育女之后,方知父母之大德。当时尽管自己冥顽不灵,不能体会母亲的训示深意,今天我已成了几个孩子的父亲,且又生活在浑浊的乱世之中,一切不堪回首。倘若将来家庭能够传延下去,能有所得,这也不是我应该有的,这是母亲训教和妻子帮助的结果啊!丁酉五月十七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寄寓。致意时慧赏之,傅抱石。”

这实际是一篇写给妻子的绝妙散文。画中的仕女,就是罗时慧的化身。题词娓娓道来,不加雕饰,情真意切,特别是对妻子辛苦操劳的愧疚写得令人感慨。傅抱石驾返道山若干年后,罗时慧回忆起夫君时也这样写道:“我与抱石相识到分别,其间近四十年……我佩服他的坚强意志,百折不回的毅力,勤奋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只是因为我儿女众多,家务繁重,对他的帮助太不够……”对夫君的关爱和欣赏更是溢于言表。

傅抱石与其夫人罗时慧

所以,同此侍女图如出一辙,《游春》不仅是叙事的淋漓渲染,更是情境的瞬间奔涌,理所当然成为傅抱石仕女画的经典之作。此作完成后,他一直将之秘藏于自己的书斋之中,直至1954年2月补记后馈赠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美人如花,又身世清晰,来源可靠,想要抱得美人归的亲们,得盯紧喽。

最后广告一句,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各大拍行更多精品力作,欢迎随时关注。同时,我家官网也已经为大家特别备好了#2018春拍亮点专题#,欢迎查看!希望大家能在这届大拍中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