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赵普隶书写“经”甲和灯首发暨见面会

写经,即抄写佛教经典。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佛经的翻译、抄写就非常重要。除了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佛教更强调写经的功德。至今,写经已成为修行者的日常功课之一,经过一遍遍的抄写,能渐渐领悟佛经之深奥,胜过阅读多遍。

在甲和灯所在的北京地坛公园,年近80的赵普老先生,历时半年,恭敬书写完成佛道两大经典《金刚经》《道德经》,昨日在甲和灯禅意空间举行甲和灯首发见面会,与甲和灯的同道之人与书友们分享了他写经的心得。

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是北京书画界的宿老,1983年北京书协成立时首届代表大会的百名书法家之一。勤治书画四十余载,以其隶书之“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之独特风貌而有“赵隶”之称。

赵普先生一生寄情书画,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身在何处,唯有习字,一日不曾间断。此前也曾多次书写过仅260字的《心经》,但书写大部头的经书如《金刚经》《道德经》则属首次。偶与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延藏法师结缘,并在他的鼓励之下,自16年起,开始书写两部佛道经典。

赵普先生与延藏法师

书写经典,抄写佛经,最忌讳的是“信手为之”,而须以一颗恭敬之心贯穿始终。弘一法师的恩师印光大师曾说写经“一笔不容苟简”。赵普老就是如此,此次所书两部经典,每个字都以恭敬之心精诚写就,更是笔墨精华所在。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写字是个缓慢的过程,在书写的过程中,要保持身正,笔画端直流畅,不走神,殊非易事,心里的犹疑不定与杂念,总是会在笔与纸接触的一瞬间表现出来,如一面镜子,也因此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赵普隶书《金刚经》

但经文是慧智文章,书写时,身心尽专注于经文上,一心不乱,才能一笔一画都清晰明了,从心所欲,尽情挥洒,达到笔到心到神到的自在境界,更能逐渐深解其中义趣所在。

书者,道也,信仰,坚持,清修,践行,抚书见性。写经,则是写在纸上、印在心中的修行。习字,观心,再习字,再观心,如此反复,磨炼砥砺,是一条漫长无尽的路途,是一生的功课与修行。

习字,对赵老来说,就是这样一种一生的功课,少时习练书法,自汉碑始,一生笔耕不辍,日日精进临帖,不断积累对于书法的领悟,方有汲取众家之长 ,融篆意、魏碑、行草笔意于一体的“赵隶”,如他自己所说,方有了“自己的面貌”,而通过书写两经,他对书法与佛法的领悟,也上了一个台阶,流露在笔下。

赵普隶书《道德经》

赵普老以年近80之高龄,每天少则100字,多则400余字,多时可至6、7个小时,不论对体力、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与压力。《金刚经》《道德经》共一万余字,每个字都以精诚写就,每个重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更兼庄重典雅,虔诚严整,可谓他一生所学集大成之作。

赵普老兴之所至,当场泼墨挥毫

赵普所书《金刚经》《道德经》,一笔一划都是对经文的参悟与阐释,都来自经文对他的洗礼。每日慢慢习字,静静修心,一笔一画的锤炼,写的是经,洗的是墨,更是心念,是笔墨精华,更是修心道路。

赵普隶书《金刚经》

赵普老在其隶书《金刚经》上签字并盖章

“禅”与“学”,都是一生的功课

赵普先生弟子,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杜少中先生

认真聆听的书友们

赵普老现场专门为甲和灯题字“家和灯明”

赵普老与甲和灯创始人齐娜

赵普老与书友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