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念错“鸿鹄之志”:中国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纪念大会上读错了演讲稿,将“立鸿鹄志”的“鹄”念成了“hao”。这件事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被网友们疯狂吐槽,调侃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谁曾料到,在双甲子华诞典礼当天,让北大蒙羞的竟是一个成语“鸿鹄之志”!

如果是一个生僻词语被念错也就罢了,但“鸿鹄之志”是使用率极高的一个固定成语,如此简单也能读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燕子、麻雀这些小鸟,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北大校长读错“鸿鹄之志”,这并非前无古人的“创举”,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有过先例。北大校长的白字水平顶多只能排第三!下面我就给大家隆重介绍两位唐代白字先生“弄獐宰相”和“伏猎侍郎”。

弄獐宰相

我国古代民间习俗,男孩弄璋,女孩弄瓦。《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是一种玉器,瓦是纺车上的零件,民间常将这两件东西作为刚出生的男婴、女婴把玩的小玩具。

太常少卿姜度是宰相李林甫的小舅子,有一次他的老婆生了个大胖小子,李林甫送上贺贴,上面写着一句“闻有弄獐之庆”。把好端端的一个“弄璋之喜”的宴会硬生生给搅黄了,这不成心讽刺人家孩子“獐头鼠目”吗?于是李林甫便有了“弄獐宰相”的外号。

伏猎侍郎

唐代有个户部侍郎萧炅,自从当了官后,就一心热衷官场,不学无术。有一次他跟尚书左丞严挺之闲聊时,竟把《礼记》中的“伏腊”误读为“伏猎”。严挺之便对宰相张九龄说:“真不知这位伏猎侍郎是怎么当的官呀?”张九龄听罢,就把他贬到岐州做刺史去了。

那么这个“伏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伏”就是夏天的伏日,“腊”就是冬天的腊日,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即寒暑之意。一个堂堂的户部侍郎(正四品)竟然连这么简单的词语都会念错,难怪张九龄会把他下放基层接受改造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难免会发生口误,这是可以原谅的。但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高出一个档次,而对于校长一级的领导人物更应当躬身垂范,以身作则。如此的低级错误竟出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之口,不免让人大失所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刚才查了一下资料,校长先生是理科出身,他的研究领域是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在国文领域并不精通。既然校长先生已经在北大论坛发帖诚恳道歉了,那么闻过则改,善莫大焉,我想大家也就不要再对此事继续深究了吧。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