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西藏竟然要过四个新年

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诸多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一个,不论是大江源头的阿里高原,还是山高谷深的藏东昌都,不论是盛产青稞的藏南沃土,还是牛羊遍野的藏北草原,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民族,以独特的形式,高度的热情,除旧岁,迎新年。

根据藏族天文历算确定的日月年份,每年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在西藏,藏历新年又分为拉萨新年、日喀则新年、工布新年和普兰新年。这几个“新年”因为节令和传说的不同,在时间上都不一样,甚至习俗也各有特色。今天小编就来捋一捋在西藏地区这些独具特色的新年!

拉萨新年

进入藏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备年货、扫房屋。具体的日子还要看藏历哦,某日宜换门帘、挂经幡,某时某刻某个朝向开始大扫除、某个方位可以画上吉祥符号等等。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太阳西落时,家家户户都要吃象征团圆的“古突”。 “古”即九,指九种食材,“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粥。突巴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币,代表“心肠硬”、“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等。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引得众人大笑,增添欢乐气氛。饭后一般还会举行驱“鬼”仪式,由一人端起装有“鬼”的破陶罐走在前头,后面跟着的人高举火把喊着“滚出来,滚出来!”把“鬼”驱赶到十字路口处,然后人们回到关闭的家门前。

年三十晚上,主妇会摆上“卓苏切玛”和“德嘎”,并在充满祥和瑞气的“德嘎”前面整齐地摆上若干盛满各式干果糖果的瓷碗,还会在旁边摆上“羊头”、酥油、砖茶盐以及吉祥八瑞。

大年初一天不亮,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熬茶并做“卓玛哲森”和“冠典”。早晨,全家团圆,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年长的人坐首位,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一点切玛向空中撒三下,祈福吉祥。

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见面互道“扎西德勒”,此活动持续至藏历十五。

一般在新年的第三天,根据家里经济状况,在自家屋顶献上神烟祭神,插上招来运气的经幡。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在城乡则会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另外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民间活动。

日喀则新年

以日喀则为核心的附近地区,藏历新年的时间为每年的藏历十二月初一被称作“农事新年”。据称,日喀则人认为,“没有比农耕更重要的事,可又没有比过年更欢乐的节日。”所以,为避开农忙时节,就把新年提前了一个月,延续至今。日喀则农事新年的习俗也有古恰、新年洗头、驱劫、吃古突等习俗。

大年初一早晨,也叫“初一油光光”,不但要给孩子头上抹油,还要把烟灰和油混合起来,将家畜的角抹得亮光光的,祝家中的牛儿羊儿新年能够繁殖兴旺。给牛羊“洗澡”后,还要给家畜献“酒新”和“卓苏切玛”,在角尖上粘上酥油花,还把家畜的耳饰和旧颈套换成新的。时至中午,一家人会围坐在火炉边,吃着羊头肉,喝着自家酿制的青稞酒。煮羊头肉是大年初一的必备美食之一,人们会在前一日就将羊头清理干净、煮好,以备大年初一这天吃。

初二开始,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去祭祀土地神。祭祀完之后,还要捧着酒壶,向附近的乡亲、邻居、亲戚、朋友拜年。从第三天起,可以请客人到家里,家里人也可以到别人家做客。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是只有日喀则过农事新年,隶属拉萨市的尼木县因为地处日喀则腹地边缘,也过农事新年,而江孜、康马和亚东县等地过的则是拉萨新年。

工布新年

工布新年,是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的藏历新年,时间为每年藏历十月一日,为当地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相传吐蕃时期,工布地区受到了北方霍尔人的攻击,工布王阿吉杰布急召工布男子出征迎敌,但族中男子都有些恋恋不舍,不愿离家,于是工布王下令,将过年的日子提前到十月一日。工布男子在美美地过完年之后,果然勇猛无比,一举击退敌人。自此之后,每年的藏历十月一日便成为了工布地区人民喜庆的盛大节日——工布新年。

在除夕之夜,工布人民也按照藏民族的传统习俗,进行“驱劫”仪式,在家里的佛堂卡垫上用青稞画上“雍忠”图案。傍晚,家家户户的人们举着松枝火把,从怀里抓出早准备好了的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哗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有的人家,还会朝火把上泼烧酒。

大年三十傍晚,家家户户把过年用的食物“措”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人参果、红糖、干果等放在院子中央请家中的狗前来品尝。工布人认为,狗吃什么,不吃什么都受神的指使。如果这时狗吃了“措”或饼子,则预示这年粮食丰产;吃了酥油或奶渣,兆示牧业兴旺;吃了干桃,表示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等狗吃饱了,人再吃团年饭,围着火塘坐一圈,烤着暖烘烘的火,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一种特殊的食品——结达,也就是用酥油、牛奶、面粉做成的面疙瘩。

新年初一,鸡叫头遍,工布人们都要出门迎接新年。家里的主妇背起水桶,带着青稞酒和“措”,到水源处背水,在水边煨桑,让袅袅青烟召唤神灵。

背回新年第一桶水,用它拌糌粑做成供果,兑好青稞酒。来到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里,祭祀丰收女神。在地里竖起长木杆,木杆上挂经幡,下方挂麦草,在用石头搭成的祭台上摆好各种供品,煨烧青草香树,通知田地的保护神,来接受供奉和膜拜。

从初二开始,白天男子要进行射响箭比赛,女子除为箭手唱歌助兴外,大家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晚上,广场上点燃篝火,火堆旁一边搁一个木桶,凡来跳舞的人,都带自家酿的青稞酒以及其他的酒水相互敬酒,然后围着篝火边饮酒边跳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热闹非凡。

阿里普兰新年

在阿里普兰县,也有着自己的“年”,人们称之为普兰新年,虽然范围不像前几个那样广泛,但是在西藏也算是有名、有特色的了。普兰新年一般在藏历的十一月初一。说起普兰新年,就要从“囊康”说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三十”,人们会一大清早到县城购买“年货”。

普兰新年前,家家户户会打扫卫生、收拾房屋、更换新的卡垫,用糌粑在房内的墙壁上绘制一些吉祥图等,这些都是过年前一定要做的事情。忙碌筹备了一天之后,到了“囊康”,也就是年三十这天夜里,人们会用糌粑团捶打自己,意味着让所有的病痛附在糌粑团上,然后将糌粑团等物品扔到某个地方,跟全村人一起用柴火烧尽,祈祷新的一年一家人健康平安。

当然,与藏历新年一样,普兰新年的初一早上,主妇们也会早起去抢新年的第一桶水,然后用新年的水煮酥油茶、煮“羌古”。吃完“羌古”全村人则聚到一起喝酒、吃肉,开始欢度新年。而这天的晚上,整个村子就成了歌舞和青稞酒的海洋。

普兰新年的习俗之一,就是人们会各自拿出自家酿造的青稞酒,聚到广场上跳锅庄,兴致高的话,可以跳上一个通宵。

普兰新年期间除了可以观看到传统的特色歌舞,普兰妇女的服饰也是节日的一大亮点。普兰妇女的贵重服饰只在节日盛典时才穿戴,很难一见,普兰妇女服饰是套盛装,从头到脚,装饰有黄金、白银、松石、玛瑙、珊瑚、珍珠、田黄等珠宝,重达十多斤,价值十几乃至数百万元:世代家产集于一身。据说每套服装上镶有6800多颗珠宝,仅服饰就重达20多斤。

本期执行主编:赵睿

投稿邮箱:139167192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