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商鞅,秦惠文王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十年变法,秦国实力大增,应该说商鞅是秦国的功臣!而孝公死后,惠文王即位,只是应为几个老的士族反对,就杀商鞅么?如果士族影响真那么大的话,变法就不能进行,更何况是十年变法!商鞅都能走过,可见商鞅对秦国的忠心,所以,他也应该不会对王位的继承产生消极影响,难道说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么?

商鞅被车裂(芈月传剧照)

细细探究,秦惠文王为什么一定要杀商鞅,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其次,在秦惠文王看来,商鞅必须死。商鞅曾经不看当年太子而今国君的面,对太子师傅用刑,这只是一个潜在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商鞅已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权得到加强,贵族遭到削弱,贵族们不敢对王权发出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商鞅成为贵族的众矢之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新国君秦惠文王刚刚即位,公子虔之徒就诬告商鞅谋反。

秦惠文王(芈月传剧照)

对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是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秦惠文王从秦国发展的大局出发,为了稳定政治局面、稳定王权,同时巩固变法的成果,不得不杀死商鞅。

因此,即使商鞅不是一个刻薄少恩者而是一个品德完美的圣人,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死。

商鞅,是第一个因变法而死的改革者。

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因此,秦国的崛起并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文王不因人废法,实为过人之举。

电视剧《芈月传》中描写,秦惠文王每年在商鞅忌日都会暗自前往商鞅坟前拜祭,称他为一位故人,体现了他对商鞅的怀恋与愧疚。也许,秦王本是最懂商鞅的人,却杀了商鞅,实属无奈,却也是王者之术。

商鞅像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这个评价是切合实际的。韩非子说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西汉桑弘羊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宋代王安石赋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功绩,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