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界的“国家宝藏”,至今无人超越!

国家文物局七人鉴定组合影

这是1995年深秋的一张照片,地点:北京达园。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任何一个名字,都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的重量级。

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在旅顺博物馆鉴定书画

谢稚柳 上海博物馆顾问、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

启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

杨仁恺 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书法家、古代书画鉴定家

刘九庵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

傅熹年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古代书画鉴定家

谢辰生 文化部文物局顾问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合影

1983年6月,国家文物局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这七位老先生领衔正式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普查、鉴定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书画。如此阵容,无论从规模或实力上来说,都堪称近几百年来最具分量的书画鉴定组,成员均是全国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又各有专攻术业。

1987年12月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当时的专家组平均年龄超过66岁,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从1983年到1990年,历时8年,小组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121个市县,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每天平均鉴定120件作品,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制作资料卡片34718份,对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家底”。

1988年12月 广东省博物馆

长达八年的巡回鉴定后,他们留下一部心血之作——24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后简称《图目》)。《图目》凝结了中国古代书画一线鉴定专家的心血,此后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古代书画鉴定的重要指导图册,称得上是一部“当代石渠宝笈”。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在此之前,关于中国传统画学书学的著录数量虽庞大,但大多因历史局限、个人经验等具有感性色彩,更大的技术硬伤是缺少图像与描述文字相对应,从这一角度来说,《图目》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图目》涵盖的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大大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自然成为各大博物馆与收藏者备查的资料库,作为按图索骥的权威参考。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中,尤以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五位大师成就和贡献最多,出于对五位大师的尊重,后人将五位大师合称为“五老”。

谢稚柳

(1910-1997)

书画家、鉴定家

谢稚柳一生所结交的人物都是书画界和鉴定界名流,除张大千外,还有吴湖帆、张伯驹、章士钊、于右任、沈尹默、徐悲鸿、容庚、商承祚、于非闇等。国家文物局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曾先后两次组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谢稚柳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谢稚柳作品欣赏:

谢稚柳 1937年作 榴花蜜蜂

谢稚柳 1946年作 读书秋树根

谢稚柳 1950年作 青山红树图

谢稚柳 1973年作 荷花

谢稚柳 1974年作 雪景

谢稚柳 1977年作 荷花

谢稚柳 1978年作 芙蓉小鸟

谢稚柳 1981年作 夏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