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看十二位工笔画名家如何诠释“传神”

7月底的湖南已经连续高温十余天了。电台主持人调侃,这种天气出去见面的都是“熟人”。7月28日,一群真正的老朋友在美仑美术馆聚到了一起。

开幕式现场

7月28日下午3点,“传神——湖湘工笔画邀请展”亮相湖南美术出版社美仑美术馆。参展的十二位艺术家中,除了已经去世的陈白一、聂南溪两位老人,其他人均出席了展览开幕式。邹传安、郑小娟、张青渠、彭本人、周中耀、莫高翔、陈明大、王炳炎、朱训德、吴荣光……30多年前,这批被誉为“湖南工笔画黄金一代 ”的艺术家们现在大多白发苍苍,最年轻的吴荣光也已经年过半百。78岁高龄的邹传安作为参展艺术家发言,直言非常开心:“见到很多老朋友,这真是太难得了。”

出品人 : 黄啸

学术主持:李蒲星

艺术总监:陈荣义

主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美仑美术馆

协办单位:美仑艺术研究院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

开幕式: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半

展览地点:美仑美术馆(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这是美仑美术馆今年继古元水彩画展以后举办的第二个展览。从今年开始,美仑美术馆在展览和艺术家的选择将立足本土,着力湖湘文化传播。作为中国工笔画大省,工笔画展览成为美术馆的不二之选。

1983年3月,湖南工笔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美术有展览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工笔画展览。展览像旋风一般吹入北京美术界特别是中国画界。这不是一般的风,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工笔语言风。乘着这股风势,第二年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湖南以大量工笔画的入选和包括银奖、铜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跻身美术大省行列。直到今天,不仅湖南美术界依然津津乐道于这股工笔画旋风,关于这股旋风的记忆还长久地留在全国的同行特别是工笔画家脑海中。

这段历史被各种画集和国际学术刊物广为传播,在国内外艺术界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本次展览中,美仑美术馆特地以柜台展示了搜集来的当时文献资料。

基于这一历史艺术现象,“传神——湖湘工笔画邀请展”选取当时代表的工笔画艺术家,包括陈白一、聂南溪、郑小娟、邹传安、张青渠、彭本人、周中耀、莫高翔、陈明大、王炳炎、朱训德、吴荣光,以 “湖湘精神”为主题溯源传承鼎盛湖湘工笔文脉,将历史与现实的艺术现象交相呈现出来。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致辞。他的身后展示的是艺术家陈白一作品。

展览主题为“传神”。在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看来,湖南人在改革开放的这一波中,在陈白一先生的主持下,既办培训班,又做展览交流,一批优秀艺术家快速成长、成熟。他们立足三湘大地,远溯楚魂,近传湘情。笔墨古为今用,图式颇多创新。“在新时代里,这三个方面深融于工笔画的血液中:一是创造精神上‘工’的价值;二是让人愉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传统的当代转换与拓展的无限可能性。”黄啸在发言中对各位参展艺术家表示感谢,感谢各位艺术家的无私奉献,将散落在东西南北各地的作品聚集在一起。

此次展览聚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南工笔画。学术主持李蒲星表示,此次展览把这一湖南工笔集群放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大背景中来讨论,将艺术家创作、学习、研究与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相联系。“与此同时,展览也系统性地梳理湖南工笔画的脉络,着眼于当下,延续湖南工笔画的精神,更进一步推动湖南工笔画在新时代向前发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湖南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良好的创作生态,画家年龄从30多岁到80多岁,形成了很好的代际接力的继承,以10至15岁为一代,代有名家出,未曾出现断代之虞。朱训德在发言中表示,湖南工笔画发展到今天,确实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社会繁荣的大局。好的传统、好的学术氛围、好的艺术风尚,是值得一起弘扬的。

此次展览展出作品总计42件,分别陈列在二楼的两个空间。每位艺术家平均3-4幅。作品不多,贵在均为艺术家代表性作品。在作品挑选上,展出人物作品均为当年旧作,花鸟画为近年新作。与人物画相比,花鸟画年代特征相对不太明显。

【人物篇】

陈白一,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绢本 水墨设色,100.5cm×78cm,1964年第一稿,1973年第二稿,2004年第三稿

陈白一(1926年-2014年),当代工笔画的开拓者。他所主导的湖南工笔画家群,在中国当代工笔画复兴劲旅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揉合传统绘画、民间艺术、西方艺术于一体。《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是陈白一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1964年参加全国美展后选送出国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编入中学美术教材。

这幅画的主人公是英雄人物欧阳海。欧阳海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聂南溪,藏女,纸本设色,62cm×33cm,1956

聂南溪(1934年--2011年),大半生主要致力于工笔画形式语言的探索,是湖南工笔画地域风格的创立者之一。他深受“生活气息”时代审美观念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体现了楚汉忧国忧民的湖南文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1979年,在庆祝建国30周年湖南省美术展览上,创作的《品优图》获二等奖,被中国展览公司收藏,同时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

此次展出的作品皆为旧作,来自其夫人的收藏。《藏女》、《品优图》皆为其代表作。

朱训德 《洞庭吟》

朱训德,生于195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朱训德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作为创作的主线。前期工笔画厚且重,有浓烈着汉唐湖湘气象,近年工笔长卷《拜访敦煌》也是朱训德工笔画的重要作品。此次展出的是作品《洞庭吟》。

《洞庭吟》里老人是朱训德父亲的形象,他的父亲在那个年代经历了很多事情,通过他父亲的形象去见证与思考一个时代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品整体外在平和清朗,内在却极富天真与灿烂,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郑小娟,山雀,纸本设色,103cm×97cm,1983

郑小娟,生于1940年,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出版局编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对音乐感和静的追求,是郑小娟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一种偏爱。1983年“湖南工笔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山雀》作为参展作品被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次在展览中展出。

《山雀》的构图形式和意境是从无世俗烦扰夹杂的人生境界里生发而来,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追求的是超然的静的画境。

王炳炎,胜似亲人,纸本设色, 143cm×79cm,1984

王炳炎,生于1951年,擅长中国画。广州美院国画系毕业,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教授。《秋妹》入选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大展。作品《胜似亲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炳炎的画从平凡生活中来,着意于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美质的表现。他的工笔人物画优美而不失典雅、工丽而不乏简约、实感而颇具写意特征,呈现一种温厚儒雅、文质彬彬的艺术境界。

张青渠,屈原与离骚,纸本工笔,145cm×49cm×4,1989

张青渠,生于1944年,曾任多届湖南省美协、书协理事。张青渠专攻于人物画,他将中国东方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绘画意识熔于一炉,不断拓展了中国现代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和视觉表现力。此次展出的《屈原九歌图卷》曾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

《屈原九歌图卷》是张青渠以湘楚文化为题材创作的,将历史人物画的理解浓缩在画面上,并且在转换为笔墨形式、结构时独辟蹊径,同时也展现了张青渠思考、想象的高度。

彭本人,雾漫竹乡路,绢本设色,73cm×170cm,1984

彭本人,生于1945年, 擅长中国画、壁画。彭本人的作品中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他在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美术的色彩关系和创作技巧,而且反映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工笔画《雾漫竹乡路》获全国第六届全国 美展优秀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雾漫竹乡路》画面中的妇民们在一个雨雾朦胧的早上,挑着自己编织的竹筐去往赶集的路上,雨雾中人物远近虚实,细密的竹篓,漫天飞舞的小鸟,表现得生动而又精准。

陈明大,晨曦,纸本工笔,46cm×135cm,2011

陈明大,生于1949年,师从其父陈白一学画,功中国工笔人物画,兼研山水、花鸟。历任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科研部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晨曦》获中国当代工笔画第三届大展二等奖。

陈明大善于工笔人物画,他以潇洒明快的线条,典雅含蓄的色彩,明丽优美的形象,表现湖湘风土人情,富有现代感和生活味、乡土情。

【花鸟篇】

邹传安,霜林晴晚,纸本工笔,66cm×91cm,2017

邹传安,生于1940年,自学学画,擅长工笔花鸟画,独创了大面积泼彩法与工笔画结合,开创了花鸟画的新境。邹传安作品中的唯美讲究典雅,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同时他追求动植物和人之间的互相交流。

在新作《霜林晴晚》中,画面中的每个形象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在笔墨之外带来一种联想,打破了传统的局限,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可能。

周中耀,三月天樱花妍,纸本设色,92cm×173cm,2017

周中耀,生于1945年,致力施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

周中耀的作品追求天趣自然、充满生气,线条精微、律如乐韵,画面明快亮丽、光影交融,空间深遂、层次重重,富神秘感、耐人寻味,既保留了传统工笔花鸟画恬静、典雅的特点,亦结合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及时代的审美意识。

莫高翔,棕林情歌,纸本设色,186cm×119cm,2010

莫高翔,生于1949年,1976年毕业于湖南师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莫高翔的作品在情境上一扫古代前贤院士的闲适、冷逸之气,代之以生气盎然、张扬着振奋向上的情态。作品《金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乐园》入选第八届美展,《秋实》入选首届花鸟画展。

《棕林情歌》中一种欢愉、跃动的情调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情感为之延异和升华。在语言图式上,莫高翔善于把大千世界繁杂无序的景物单纯化、秩序化。画面常以冷色为主调,驾驭着较为单纯的基本符号和繁复的景物组合,在批判继承传统虚白法的基础上,溶进了现代平面构成的手法,使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呈现出现代形态。

吴荣光,晨,1984年作,10655cm,纸本工笔

吴荣光,生于1963年,一直执教于湖南师范大学,是湘江水滋养成长的当代较为活跃的工笔画家。出生湘西的他以湘西地域题材进行创作,并以此为基础将人物画的审美功能最大程度地展现,让观众看到他的艺术观感及审美态度。1984年工笔画作品《晨》获全国六届美展铜奖。此次展出仅一副旧作《瑞雪》,为湖南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政府收藏。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14日。美仑美术馆正在跟湖南工笔画学会接触,年底还将举办一次工笔画展览,下次展览将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