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呼吁各方在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后继续履行协议,你认为伊朗和俄罗斯能做到吗?

今古达观


不用说俄罗斯,恐怕伊朗做不到。或许第一阶段非能源制裁伊朗“咬咬牙”能扛过去,11月4日第二阶段制裁伊朗肯定扛不过去。

联合国呼吁各方在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后继续履行协议,表明联合国对美国一点办法都没有,任由美国为所欲为,甚至连谴责一下美国都不敢。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6日对记者说:“我们将研究新制裁将对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但我们很清楚,最主要的是伊朗和其他方面要能继续遵守协议条款,不管美国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呼吁各国尽一切可能保存伊核协议。”

这是什么逻辑?研究美国制裁对局势有什么影响,没有研究对伊朗造成什么影响。把伊朗和各方继续遵守核协议看成最主要的,而把美国退出看成次要的。还称,不管美国做什么,各方都要遵守核协议,就是美国封锁了伊朗石油出口,各方也得遵守核协议,让伊朗等死呗!岂有此理,荒谬之至!

伊朗核协议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下签署的多边协议,其宗旨是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取消对伊朗的制裁。然而特朗普不顾各方的劝说和反对,一意孤行地退出核协议,非要制裁伊朗,还要加重制裁,而伊朗一直在遵守着核协议,没有丝毫违反。可是联合国不去指责美国,反而要伊朗和各方继续遵守,成何体统?也难怪特朗普敢大胆实施美国优先,联合国在特朗普的眼里如同虚设。当年小布什绕过联合国攻打伊拉克,最后连个化武的影子都没找着,联合国也没有说什么。

伊朗是中东大国,在特朗普退出核协议后,伊朗始终坚持遵守核协议。然而特朗普却变本加厉,美国制裁伊朗不说,而且还要求其它国家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否则同样将遭到美国制裁,这是想置伊朗于死地。伊朗无论如何也会做出反击。

伊朗反击美国的唯一手段就是在联合国和欧盟对美国没有办法被迫重启核计划,这是欧盟和联合国最担心的事情。至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在美国动武的前提下,一种“破罐破摔”最坏的打法。俄罗斯宣布在伊朗投资500亿美元,就是做好了针对美国封锁伊朗石油出口的准备。11月4日美国第二轮制裁伊朗,到底会引起什么后果,让人们拭目以待。





适情雅趣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将于7日起重启对伊朗金融、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白宫还在声明中再次批评伊核协议,认为其无法保证美国的安全。

伊朗总统鲁哈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会对制裁伊朗感到后悔,美国在世界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该来终于还是来了。

伊核问题一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各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伊朗问题的走向。

我们把伊核各方利益作一个梳理,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奥巴马的伊核协议,美国所得到的实际利益较少。得益最大的应该是欧洲和伊朗,当然美国理应有自己的大国担当。不应该从纯粹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出发。

伊核协议为欧洲带来的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怎么说都不过分。

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伊核协议为欧洲拔除了一个核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伊朗的政局动荡。(如果伊朗动荡,光一个难民问题,足以令欧洲焦头烂额,伊朗人口可是叙利亚的几倍)。


伊核协议使美国解除了对伊朗的制裁,欧洲资本蜂涌而至,为欧洲各大公司带来了难得的投资机会。

提到伊朗,不能不说石油,欧洲在能源方面长期依赖俄罗斯,这使得欧洲人在大大小小的对俄问题上。知道自己的软胁,多少有些有气无力。对伊朗能源领域的投资,为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提供了另一个可能。

所以欧洲各国会尽力维护协议,尽最大努力劝说伊朗留在协议中,未来不排除会跟美国有相当程度的利益冲突。


俄罗斯也是伊核问题的最大利益方之一。美国已经对俄罗斯制裁了多年,俄罗斯具有丰富的反制裁经验。俄罗斯会支持伊朗,当然会尽量避开美国制裁。比如,石油换商品。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普京出牌,历来出奇不意,不走寻常路线,相信普京正在冷静观察,寻求最佳出手地点和时机。

伊核协议后,伊朗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国力增强,同时伊朗势力急剧外溢。叙利亚,伊拉克,胡塞武装,甚至把手伸向了卡塔尔,这是美国和以色列无法容忍的。


伊朗嘴上不服软,但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没压力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伊核协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伊朗可能最终会对美国作出部分让步,比如从叙利亚撒军,放弃支持也门胡塞武装,放弃部份长程导弹的开发,来换取美国放弃制裁或重返伊核协议。

但需要观察的是,特朗普出尔反尔的政治特性,是否动摇了鲁哈尼为代表的温和派政治地位,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是否会导致鲁哈尼政府的垮台,强硬派的上台。这是这一事件中最不可预测的变量。须知伊核协议美国以色列不满意,伊朗内部强硬派也不满意。


一个稳定的,强大的,反美的伊朗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点,无须多说。所以,制裁伊朗,封锁,颠覆伊朗政府才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维持对伊朗的政治军事压力,是一个只赚不赔的买卖。

首先是石油利益。美国现在也是产油国,而且很快会成为最大的产油国,加紧对伊制裁,维护扩大了美国石油份额,推高油价,也就增加了世界对美元的需求。


伊朗势力扩大,不但蚕食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威胁了以色列的安全,而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利益的代理人,打手。所以,奥巴马的伊核协议为伊朗松绑,美国内部很多人不满意的,美国国会也无法通过。

自从美国在叙利亚内战失败以后,伊朗,土尔其,俄罗斯俨然组成了一对铁三角,主宰着中东局势。要拆散这对铁三角,伊朗是最佳突破口。

但美国不会轻易武力进攻伊朗。美国会通过各种手段,极限施压,逼迫伊朗让步。

武力进攻伊朗,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武力进攻伊朗无法保证美国战后能顺利脱身。打掉伊朗政权简单,但如何对付战后反美游击队,恐怖袭击,相信美国心里没普的。美国在伊拉克的经历完全说明了问题。


其次,由于美国单方面强行退出伊核六国协议,不但失去了道义上的优势,也严重忽略了其他国家的利益。美国既得不到联合国的授权,也无法组织起攻打伊朗的联盟。

最后,战后重建的巨额费用,美国恐怕无法找到接盘侠。生意人特朗普恐怕也不愿意承担。


灵通玉石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将于7日起重启对伊朗金融、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白宫还在声明中再次批评伊核协议,认为其无法保证美国的安全。

随后伊朗总统鲁哈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会对制裁伊朗感到后悔,美国在世界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该来的制裁终于还是来了,虽然伊朗的经济因此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但嘴上还是不能软弱的。


美国的极限施压也遭到了欧洲国家的一致反对,欧盟高级官员和英法德三国外长也对美国重启制裁表示遗憾,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在推出伊核协议时,欧洲三架马车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反对。所以可以说在美国制裁伊朗这个问题上,欧盟还是和伊朗站到一起的,都希望尽量减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带来的影响,也希望其余五大国能继续履行伊核协议。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也表示希望各方能继续履行伊核协议,不管美国方面提供了多大的压力


但最关键的就是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能否扛得住?是准备向美国作出让步呢?还是继续发展核武器,与特朗普隔空互怼甚至以战争相逼呢?还是继续履行伊核协议呢?本人认为前者的几率更大,并不是说伊朗怂了,而是这样能使伊朗所得的利益最大化!毕竟遭到美国的极限制裁不是什么好滋味儿,而且面对特朗普这个狂人,伊朗如果继续挑战美国,特朗普很可能变本加厉。

考虑到伊朗政府已经放出了可以撤出在叙利亚驻军风,所以伊朗很可能会利用撤出叙利亚驻军等条件换取美国在制裁上的松绑。这样既可以让伊朗经济喘一口气,符合鲁哈尼发展伊朗经济的目标,也能得到欧盟以及俄罗斯的支持。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伊朗该怎样面对美国的极限制裁呢?美伊之间也是否会因此互相作出让步,从而达成新的伊核协议呢?我们拭目以待。


青年视纪


8月7日,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遭到世界各国强烈反对,连联合国也看不下去了,呼吁各方继续履行伊核协议。那么,伊朗和俄罗斯能够做到吗?应该说,俄罗斯肯定能做到,但关键是伊朗。个人认为,在美国实施第二步制裁之前,伊朗是能够做到维护伊核协议的。


第一,美国对伊朗实施的第一步制裁,对伊朗的影响并不大。第一步制裁的内容包括:重新禁止伊朗政府购买美元;制裁伊朗黄金和贵金属交易;禁止与伊朗之间涉及石墨、金属矿产或半成品、煤、与工业相关软件的贸易活动……然而现实是,伊朗政府本身就没打算购买美元;伊朗与美国的黄金和贵金属交易,以及其他贸易活动,或者本身就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伊朗损失不大。


第二,美国的第一步制裁,其实也是试探性的:一者,试试伊朗的反应和承受力,看看伊朗是否会重启核计划,甚至阻断石油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二者,试试伊核协议国的反应,俄罗斯已经有了反应,表示将继续与伊朗合作,不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三者,试试国际社会的反应,美国已经看到了,包括联合国在内,对美国的行为都进行了讨伐。所以,是否对伊朗实施第二步制裁,美国还要考虑和权衡。


第三,美国和伊朗之间存在谈判的可能性。此前,特朗普已经9次喊话,要求与伊朗领导人进行会面,但均遭到拒绝;不过最近,伊朗总统鲁哈尼首次回应特朗普喊话,“扔掉你的刀”,再说谈判吧!虽然双方都很硬气,但也明显看出,双方还是有坐拢来谈判的可能。哪怕谈判不出什么效果,但伊朗有伊核协议国和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的支持,应该可以维护伊核协议一段时间。


第四,美国的第二步制裁是从11月5日开始,美国将要求所有国家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而在11月,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特朗普将接受“半期考试”。很显然,特朗普的精力将花在“半期考试”,如果“半期考试”成绩不好,特朗普可能遭弹劾下台。如果特朗普遭弹劾,不要说美国的第二步制裁,就是第一步制裁甚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都可能泡汤,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也有可能。即使特朗普还当总统,但几个月之后的事情,对于一直反复无常的特朗普来说,完全可能变卦。


虽然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但伊核协议肯定还会维护。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伊朗咬牙也会坚持着。如果伊朗重启核计划,甚至阻断霍尔木兹海峡,那么,那可能就不是伊朗和美国的问题了,而是矛盾转化了——转化成伊朗与世界各国、国际社会的矛盾了。不到万不得已,伊朗绝不可能这样做。


毛开云


特朗普的“言必行”确实做到了,是否“行必果”仍然变数多多。他之所以对伊朗的制裁分成前后两步,一是从旁考验伊朗的定力,二是观察伊核协议另外几方的姿态如何。倘若一步到位的话,唯恐覆水难收而作茧自缚。

英法德及欧盟皆因不堪忍受特朗普的淫威,从而低下高傲的头颅。因为它们知道,倘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屈求全,不不能换来特朗普的鸣金收兵,反倒会助长其嚣张气焰,愈加得寸进尺和步步紧逼。唯有据理力争和以硬对硬,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

伊朗虽然在重压之下苟延残喘,毕竟尚有欧盟等国道义上的支持,并没有像从前那样扬言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说明伊朗对未来尚存一丝幻想。鲁哈尼一再向世人表白:美国要想坐下来谈,那就先放下手里的刀。特朗普当然不会这么做,他需要等到11月4日前的”财务报表”,才能最终定夺。伊朗一旦面临崩溃而屈膝服软,美国则不费吹灰之力即达其目的。如果伊朗敢于破罐子破摔决一死战,内心畏战的特朗普自会借坡下驴,他可不想拿白花花的银子鑲伊朗的“地砖”。他可不想重蹈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覆辙,少则几千亿美元,多则数万亿美金,而且没有英法德日澳等传统盟友赞助的情况下。

俄罗斯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听凭美国胡作非为。伊朗倘若不存在了,叙利亚自然岌岌可危,俄罗斯的未来亦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境遇,必会出手相救,至于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则视具体情形而定。因为美伊开打,大概只有以色列和沙特作帮凶。伊朗则会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伊斯兰世界的人民共同抗击“三打一”的暴行。俄罗斯直接参战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提供的支持力度绝不亚于叙利亚。

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利令智昏的特朗普亦有可能会悬崖勒马,毕竟与他的“美国优先”的策略相抵触。


怡人之人148633009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将于7日起重启对伊朗金融、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白宫还在声明中再次批评伊核协议,认为其无法保证美国的安全。

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各国都并不愿意从此中断,伊朗核协议达成的共识,然后对伊朗进行进一步的经济制裁,而是希望尽可能维持伊朗核协议的存在


因为美国终究是美国,他远离旧大陆。就大陆打成达是和美国多大关系,所以美国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了,如果不够就要到美国再出去添两把火。

但是其他各国的,伊朗好不容易才同意放弃核武器研发,所以欧洲也是非常的新奇,然后是赶紧从遇到的各种贸易,然后赶紧把伊朗的,绑上他们的战车,赶紧同伊朗改善关系,然后,美国翻脸了。

为了达成这个伊朗核协议,干的那些事,全他X白费了。

欧盟也将表示老子不干了,但是不能聊所以尽量维持同伊朗的关系。

目前对于欧盟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金砖国家有希望接纳伊朗。

待会欧盟也会尽可能维持同伊朗的贸易。但是欧盟能不能抵得住美国的压力,不要抱着希望。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当然能够做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这回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凭借伊朗与俄罗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美国想要制裁伊朗而不损害自己,简直难比登天。

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强化对伊朗的制裁,引起了伊朗的嘲讽。甚至从来都是跟着美国走的欧盟三大经济体——英国、德国与法国都明确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美国是在玩火。

就在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不久,俄罗斯就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了遗憾与谴责,认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更加声明《伊朗核协议》生效以来,伊朗一直都积极配合,反而是美国不停捣乱。

而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对美国的做法也表示“深感遗憾”,同时表示将继续支持《伊朗核协议》,同时加强与伊朗之间的经贸往来。除了不敢做声的日本、韩国,其他各方都完全不搭理美国倡导的制裁。


伊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大国之一,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天然气资源仅次于俄罗斯。伊朗石油买家中,欧盟、中国、日本、印度占据了主体,伊朗所扼守的霍尔木兹海峡,全球一半的石油供应都要经过这里。

美国也考虑了这一点,一直都想强化本土与沙特的石油生产以对付伊朗,然而现实很残酷。沙特与俄罗斯也达成了石油减产协议,而伊朗的石油供应也是沙特阿拉伯一时难以补充的,更何况还有个俄罗斯。

虽然美国很强大,特朗普很疯狂,但澹奕认为美国这一回的做法还是非常幼稚的,能够产生多大作用的可能实在太小,各位觉得呢?


澹奕


谢谢提问:美国的制裁,对伊郎经济毫无疑问是有很大挫伤,但对中欧国家同样经济有牵连,中欧都是能源靠进口,一旦伊郎遭制裁,靠进口能源国就会用上高价油,所以我想这些政治领导不会坐视不管,让自己的利益损失在无消烟的战火中.这不是俄伊两家的事,也就是不但俄伊会维持以前的协议,中欧也得维持以前的原协议.这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延伸话题,请大家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