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一个在军事上比之拿破仑毫不逊色的人

腓特烈从小深受他母亲的影响,对文学、音乐、哲学等等比较文艺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性格粗野,有暴力倾向的人,且极其讨厌文学艺术之类的东西。因此当他看着他儿子天天都在写写文章、吹吹笛子等东西,都忍不住对其破口大骂,有时甚至拳脚相向。

腓特烈成年之后,终于受不了他父亲的家庭暴力,准备了一个脱离他父亲的计划,但很不幸的是,计划失败了,被他父亲一气之下投入了监狱中。一年后,他父亲念及骨肉亲情将其释放出来,出狱后的腓特烈变得比较成熟了,他在搞文艺的同时,也经常性的出入军营,观看军事演习,渐渐的对军事也感兴趣起来。其实仔细想想,他父亲的教育方式虽说有点出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腓特烈毕竟是未来的国王,如果他只懂文艺,而不懂政治军事的话,那么对这个国家来说会有很大的危害(参考一下中国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就知道了)。

1740年,腓特烈的父亲去世后,当时二十八岁的他成功登上王位。此时,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号称欧洲第四,但腓特烈总觉得不够,因为周边有法、奥、俄三个强邻虎视眈眈。为此他不惜把国家的大部分收入都砸入军队中,全力更新军事装备,提高士兵战斗力。他还亲自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斜线式战术,后来这种战术在战场上效果显著,被欧洲各国纷纷效仿。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后,为了试一下改革后的效果,腓特烈需要找一个国家来练练手。腓特烈想了一下,决定找奥地利来练练手,因为此时奥地利的新国君刚即位没多久,而且还是个女国君,正好欺负一下。于是乎,1740年12月,腓特烈亲率普鲁士军队悍然入侵奥地利,虽说奥地利军队人多势众,但其单个士兵的素质远不及普君,在加上新上任的奥地利女王不懂军事。因此,奥地利军队被腓特烈打得稀里哗啦的。1745年,奥地利不得不割地求和,将帝国富饶的西里西亚省割让给普鲁士。自此之后,腓特烈被普鲁士人吹捧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在打败了奥地利之后,暂时不想打仗了,想要先发展一下经济,同时不完继续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改革。但被狠揍一顿的奥地利女王可不想就这么算了,她开始积极的俄国和法国,准备联合起来群殴普鲁士,搞的腓特烈整天坐立不安。

1756年,腓特烈决定先发制人,亲率大军突袭奥地利的盟国萨克森,揭开了七年战争的序幕。腓特烈手中的军队数量虽然远不及奥法俄三国联军,但凭借着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也能够力战群雄。腓特烈先于1957年5月迅速击溃了萨克森并打败了前来支援的奥地利军队,然后便借势攻入奥地利本土,在布拉格一战中重创了奥军。同年十一月,腓特烈通过摆了一个“螃蟹阵”,大败了兵力超过自己一倍的法奥联军。同年十二月的勒登之战中,腓特烈成功的忽悠了奥地利名将道恩元帅,并再一次击败了奥军,这一战被拿破仑是军事上的经典之战。后来又于1758年5月,在措恩多夫战役中狠狠的修理了自以为是的俄国军队。

可是任凭腓特烈的军事指挥才能再高超,毕竟也是一虎难敌群狼,双拳难敌四手。渐渐的普鲁士的经济越来越支撑不住了,兵源也渐渐枯竭了,仗也因此越来越难打,越大越崩溃,最后连首都柏林也沦陷了。腓特烈绝望的连毒药都准备好了,可奇迹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了。1762年,俄国女皇去世,新上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铁杆粉丝。他即位后便立即撤出俄军,转而与普鲁士结盟。腓特烈再次振作起来,指挥着普军连败奥军,最终于1763年结束了战争。

腓特烈大帝可以说是欧洲的一个大战术家,跟拿破仑比起来是毫不逊色的。在腓特烈之前是没有战役学这个学科,腓特烈借鉴并融合了古斯塔夫二世、杜伦尼、萨克斯等名将在军事上的探索与尝试,并将其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形成了战役学这一学科。腓特烈所确立一些作战准则,直接指导了拿破仑。可以说,在战役指挥方面,腓特烈大帝是拿破仑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