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写生杂谈

王和平 指画写生

戊戌年五月廿二日,自深圳出发经江西过湖北游河南访山西转洛阳宿荆州经永州过全州到桂林,一路寻师访友及写生,得稿近四十幅,于六月十二日返深,匆匆来去二十日矣。

王和平 指画写生

“五十而知天命”,吾年五十有五,已逾天命,尚能驾车行驶近4000多公里,顶着酷暑写生画画,并把自己与绘画融为一体,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余自幼习画,临摹写生未敢稍辍。或日有寸进,顿悟心得,终不违坚持对基本功的常态化习训为准则。

王和平 指画写生

于是,三十岁以前是以学习遵循传统的步骤,从先摹明画,学其用笔,次摹元清,学其用墨及其结构平稳,不易走入邪道,读唐画,学能追古,后多临读宋画,学其法千变万化。四十岁后游历于山水之间,从楚入粤,这次的南迁对于我来说是命中早已注定。

王和平 指画写生

历代画家都注重写生,他们把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放在创作的首位。在对景写照中着重于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所以在“物我”之间已无阻碍。宋代范中立云“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指出了以自然为师的重要性。“师造化”是历代有创造性的画家的必经之路。

王和平 指画写生

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认为

“五代及宋,荆、关、董、巨,始备六法,斯入正规”。他从师法古人转到重在师法自然,遍游名山胜境,从“登山临水”到“山水为我所有”,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写生稿。

王和平 指画写生

写生是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它对学好山水画有重要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写生的意义。

一、“师造化”

是历代有建树的画家的必修之课,从历史上看所有有成就的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其中都离开不了“师造化”。

他们都着重于对象的生长规律和形态变化,从中找到自然的生态结构,再进行艺术加工于取舍,以符合自身的审美逻辑来选择特有的某一部分进行有效写生,以显现物象的真实感及画家自身的学养。从五代的董源、巨然画江南山水,荆浩、关仝画中原太行一带高山峻岭,北宋范宽、郭熙画终南、太华一带高原景色,米家父子画雨景山水,李成画高远寒林等,都是长期深入研究并把大自然作为母体的探索而后获得的成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二、石涛历游名山大川,以山水为师,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独到见解,画出了前无古人的自家山水,并推动了当时画坛的革新。

所以画家通过写生,目识心记、观察自然,以提高绘画综合能力的训练及对物象理解能力的基本功并为创作积累素材,以自然为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母体,领悟自然之壮美,要始终与自然万物保持敏锐的感受力,促进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

王和平 指画写生

三、写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中最关键的一课,要学会观察物理、物态的对象生态规律和形体变化,从自然结构及形态中学到符合自己审美的需求,再进行有效的写生。

还有一点就是要重物情、人情的取舍,要善于内容重新组合,以达到应有的特征并表现出物象的精气神韵。五代荆浩云: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

王和平 指画写生

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此则自述“方如其真”。这个“真”自然不是逼真的真,是超越表面相似之下的内在之“真”。中国画的对景写生必须超越于对所画对象的表面相似。

王和平 指画写生

长期写生可以深入细致地观察山川丘壑,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可以发现历代山水画大家的表现技法并非凭空臆造,而是源于自然进而升华的结晶;通过写生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超越前人,在表现技法、构思立意等方面有所创新。写生,是一个感受自然、收集素材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过程,是一个创作创新资料与经验的积累过程。

更多作品欣赏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

王和平 指画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