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任总兵官至削职戴罪

左良玉自崇祯四年起任总兵官,作为高级将领东征西讨,身经百战,尤其在与今所喜称为“反对派武装”的战事方面,堪称“政府军”所仰仗之干城。但我们的兴趣,却并不在将他这些军事履历作一番流水账式讲述。他的行为特点,或怪异表现,比具体经历更有意思。

两军相逢勇者胜。勇,他不缺乏。“长身赦面,晓勇,善左右射”。于是,很快出人头地,成为名将。名将,一定是打出来的,一定战功显赫傲于同济。但这位名将却有些特别:常胜,却也常败;常大胜,复常大败。

所历第一个战区在山西,尤其晋豫冀交界处。当时,山西情势颇危,“贼势已大炽”,官军不敌,损兵折将,增援后“胜负略相当”,左良玉“斩获尤多”,连战于涉县、武安、官村、沁河、清化、万善等地,“屡破之”。自崇祯六年正月起至翌年冬,“贼大困,官军连破之柳泉、猛虎村。贼张妙手、智双全等三十六家诡词乞抚”,官军遂暂停进攻,“俊朝命”;此时天甚寒冷,黄河为之冰封,“贼遂从浥池径渡”,逃过黄河,进人卢氏山,再转向鄂、川、秦、豫一带,“中原益大残破,而三晋、裴辅独不受贼祸者十”年。

之后,“崇祯七年春夏间”,朝廷决定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四地之兵,会剿时在河南的李自成。人了河南,左良玉既曾“遇贼于磁山,大战数十,追奔百余里”,也曾‘御之灵宝,不能支,陕州陷”。这段河南作战历时较长,直到崇祯十四年。中间,也曾离开河南,往援、转战他处,“十年正月,贼老回回合曹操、闯塌天诸部沿流东下,安庆告警,诏良玉从中州救之”,“十二年二月,良玉率降将刘国能人援京师”,任务结束,又返回河南。大大小小战斗数十次,成绩差强人意,说得过去,有几次比较窝囊的情形,实出他自己耍奸使滑。最惨重的失利,是崇祯十二年七月在罗猴山遭伏,“良玉大败萄肖五,军符印信尽失,弃军资千万余,士卒死者万人。事闻,以轻进贬三秩。

在左良玉,这是军兴以来的重创。但非常时期,用人之际,左良玉贬职没多久,又获重用,反而加了“平贼将军”封号。“十三年春,督师杨嗣昌荐良玉虽败,有大将才,兵亦可用,遂拜平贼将军。”他即率部进人湖北作战。闰正月,他与友军配合,击败张献忠,令其西窜。关于如何追剿,左良玉与主帅相左,而坚持己见,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嗣昌度力不能制,而其计良是,遂从之”。随又发生将帅猜忌,左良玉和另一大将贺人龙,皆不奉嗣昌令,导致张献忠突围出,攻人襄阳城,宗室襄王被执,杨嗣昌自度责任难逃,竟绝食而死。事后,“帝既斩贺人龙以肃军政”,令生良玉“削职戴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