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率八十万大军跟南明军对决,不足两万的清军一到,他就投降了

明朝末年,人数远超清军的明军却一批一批地向清军投降,实在让人感到悲愤。

此人率八十万大军跟南明军对决,不足两万的清军一到,他就投降了

话说李自成从北京逃回西安后,仍然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击,便又放弃西安,向河南内乡、湖北襄阳一带撤退。

清军死死追赶李自成不放,李自成只能是边退边打。当李自成到了襄阳之后,追兵也已赶到。李自成无法立足,只能再次放弃襄阳,继续向南去抢夺南明弘光政权占领的富庶的江南。

1645年,李自成率领20万大军,由襄阳、承天,向汉川沔阳推进。

当时驻守武昌的是左良玉,左良玉手下号称有八十万人马,却不敢迎敌李自成,而是扯起“清君侧”的大旗,把武昌洗劫一空后,奔向南京。

这时的情形是,清军追赶着李自成,李自成追赶着左良玉,各方势力都浩浩荡荡奔向南京。

就在这个过程中,先是李自成死于山民之手,大顺军群龙无首,作鸟兽散。

左良玉则在九江病逝,80万大军由他儿子左梦庚指挥。左梦庚继续率领着部队东下,直通太平府。

弘光朝廷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派总兵黄得功去抵挡。这位黄得功还真有两把刷子,跟左梦庚的两场仗都打胜了。

就在这时,清朝军队已气势汹汹地赶到。

左梦庚敢跟汉人对决,却不敢与不足两万的清军对战。结果,他竟然带领着80万大军向这支清军投降了。真是奇耻大辱!

此人率八十万大军跟南明军对决,不足两万的清军一到,他就投降了

清军此时的力量相当于壮大了40倍,屯驻在江北的南明部队见到这种情况,立马撤得干干净净。

清军因此顺利地攻下了归德城。

归德城失守,安徽北部门户洞开,而且归德到象山八百里的区域内,再没有一名明军把守,扬州、泗州、徐州等地的军民也是人心惶惶。

书生史可法驻守扬州,与清军拼死抵抗,但就一天的时间,扬州陷落,史可法舍生取义。

本来只有三四十万人的扬州城,这时因聚集了各方的难民,人口达到了80多万。

清军进入扬州后,下令屠城,几乎将这80万人全部屠尽。实在是惨烈。

扬州失守后,南明将领投降更是蔚然成风,江北的高元照、提督李本深、徐州的总兵李成栋投降,刘良佐在其弟策反下投降……

这一时期,投降清朝的南明总兵有23人,副将有47人,兵卒共有20多万人。

1645年,清军抵达长江北岸,驻军瓜州,随时准备渡江。

而守卫在南面的是海盗出身的郑鸿逵、郑彩,还有黄斌卿、杨文骢,他们守江如同儿戏,只是派巡哨船时不时的去江中转一圈,然后再时不时的发上几炮听听响声。

一天晚上,清兵将扫帚浸上油,绑在桌子腿上,点着后放入江中,这些火把顺流而下。

南明军见状,以为是敌军渡江,于是发炮阻截。经过一晚上的炮轰,南明军的炮弹都打完了。

第二天凌晨,清军一百多艘船只开始渡江。

郑鸿逵、郑彩一看就吓懵了,驾船向东逃去,南明水师就此溃败,长江天险失守。

清军从金山登岸,占领镇江。

杨文骢带领着二百多残兵逃回南京,同时将清军渡江的消息带到朝廷。

南京城里顿时一片混乱,第二天,弘光帝就在马士英等人的保护下弃城逃走。

这时候的南京城群龙无首,而清军已兵临城下。

南京守备赵之龙跟群臣们说:“现在守是守不住了,如果守卫,徒让老百姓惨遭杀戮。现在只能投降,以求保全了。”

此人率八十万大军跟南明军对决,不足两万的清军一到,他就投降了

群臣无人应答,算是默认了赵之龙的建议。

于是清军兵不血刃占领南京。

明末清初的学者张怡评价此事,说南明这些向明朝投降又去求功名的人,是“膝软于绵,面厚于铁”,真是耻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