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博物馆——掀开宣威千年历史的记忆

宣威市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历史的记载传承。

宣威市博物馆坐落于虹桥街道文化艺术中心一楼,主体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74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6平方米,2015年7月29日开始进行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2016年7月底完工进行试运行,2017年2月13日正式向观众免费开放。

宣威市博物馆由古道驿歌--宣威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饮和食德--宣威民俗文化陈列展厅、乌蒙磅礴--宣威革命史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四部分组成,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沙盘、雕塑、油画、模型、互动查询、实物展示和平面展示相结合的展陈形式,展出宣威出土的各类器物和馆藏文物精品,介绍宣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宣威革命历史。

开放时间

博物馆开馆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5 点,下午4点停止入馆,市民游客免费参观。每周二到周日开放,周一闭馆不开放!

博物馆是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宣威市博物馆四个展区,展出了宣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至近现代各类文物,全面的介绍了宣威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宣威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保护和展现宣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以达到打造地方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目的。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宣威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保护和展现宣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

古道驿歌

宣威古代历史陈列

宣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幽深的尖角洞古文化遗址,吞吐着千年的历史风云。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开于秦代的五尺古道,像一个古老顽强的生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攀行,刻满了宣威人民从昨天走向今天、走向明天的行行足印。《古道驿歌——宣威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以时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地域发展变迁、著名历史人物为纬,展开宣威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饮和食德

宣威民俗文化陈列

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宣威火腿题词“饮和食德”。“饮和”出自《庄子 • 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为和”意思是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食德”出自《周易 • 讼》“六三,食旧德”,意思是享受先人德泽。“饮和食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是宣威各族人民共同秉承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宣威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融入到四季更迭的衣食住行之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乌蒙磅礴

宣威革命史陈列

乌蒙巍峨、双盘环抱、奇山秀水的宣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宣威人民。盘江水暖,红土情深,养育了红十军军长周建屏、红二十三军军长刘雄武及徐文烈、 徐文礼将军、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等优秀儿女。在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中,宣威一批有志青年就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红军长征两次过宣威,400余名宣威优秀儿女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血洒长征路。抗日战争时期,宣威一批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血染疆场。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第一只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宣威成立,武装起义接连不断, 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宣威成为滇东北地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无数热血青年投入了血与火的斗争,数以千计的宣威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宣威博物馆里有哪些文物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铜器

陶瓷

书画

石器

其他

【图源/宣威市博物馆网站】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详细的文物消息,那么快去宣威市博物馆游览吧!或者点击原文阅读进入宣威市博物馆网站去领略博物馆的风采,进入博物馆网站点击数字展馆将会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字展馆效果图)

每日一语meiriyiyu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场扯淡没来由。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转自:我们大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