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一场交通提速的 “化蝶之变”

4年前,瓮安县交通闭塞,区位偏僻,全县最高等级公路仅有2条省道,受财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建制村未通硬化路,未通客运班线车,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有效解决,交通不发达、欠发达劣势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改革,势在必行

2014年是瓮安交通事业蝶变的开始。县委、政府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足于“构建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全局,坚持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把改革进行到底。

从不通高速到惊艳脱变为黔中交通枢纽“大十字”;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班线车辆“双通”目标;七高一铁多轨一港口一机场”水陆空互济的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形成……

一系列致力于改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破冰行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瓮安交通速度”,让曾经闭塞落后的偏远山区悄然蝶变为交通枢纽,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而今,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经撑起了瓮安“立足黔中、融入贵阳、连接成渝、面向珠三角”的发展战略大格局。

强力推进高速路建设 形成黔中交通“大十字”2014年至2015年,是瓮安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年:瓮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境内无高速路的历史,打开了瓮安走出山门、面向世界的窗口;随之,道瓮、贵瓮、江瓮3条高速陆续通车,打通了瓮安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连接成渝经济圈、挤入长江经济带、南下珠三角经济区的便捷通道,奠定了黔中交通“大十字”的枢纽地位。

为确保四条高速公路顺利建设,瓮安县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协同配合、工作措施、服务保障“四个到位”,四条高速公路共征地14187.86亩,房屋拆迁1150户,坟墓搬迁共2511座。县城规划区房屋拆迁447户。提前完成征拆任务,创造了征拆工作奇迹,“瓮安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

依托高速公路,瓮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速升级:在新型工业化方面,一是优化工业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化发展。二是提升磷煤化工支柱产业地位,促进传统工业向精细磷化工发展。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在新型城镇化方面,一是着力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化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一是加快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二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是推进旅游开放合作。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一是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物流及精深加工。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高速公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先行的作用显而易见,2017年瓮安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152.3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23.14亿元,增长8.38%;规模工业增加值44.66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2亿元,增长1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977元、10072元,均增长10%,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据了解,今年瓮安已经开工建设瓮开、余遵高速公路,着力构建“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路网格局,将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

打破二元次分割格局 城乡公交通达率100%

“过去到县城要提前一个多小时等客运班车,现在连珠藏这么偏远的乡镇也通了公交,票价还降低了,平均20分钟就有一趟公交车,实在太方便了!”谈起如今的出行条件,珠藏镇珠藏社区村民杨仕英感慨万千。

乡乡通公交车、组组通水泥路,这在四年前是杨仕英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一场以“便捷、高效、安全、舒适”为宗旨,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稳妥推进”为原则,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公交改革,让农村居民“出门有路、搭脚上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015年以来,瓮安县大胆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新思路,分三批次开展城乡公交改革工作,打破城乡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格局,逐渐消除城乡差别,形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农村客运、农村区域客运”多格局运营模式,改善农村群众出行环境,实现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

夯实四个基础,为改善民生筑牢保障。征求参营客运企业、承包经营业主、广大群众等多方意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由县道路运输管路局严格落实道路等级评定,目前已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成城乡公交线路安保设施建设;政府对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线路所涉及班线客运车辆退出营运市场,按经营权期限给予一次性补偿,重新购置新公交车投放市场;监督公交车运营企业对公交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消防知识培训,严格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工作,逐步完善公交车GPS监控平台建设。

坚持三个统一,为规范市场营造环境。农村班线客车统一退市。有意继续经营的原有农村班线客车可继续经营,达到经营权期限后不再续期;无意经营的农村班线客车由县财政根据经营权期限发放一次性补偿。统一放开公交准入门槛。原农村班线客车经营者可按县委、政府相关要求出资优先购置公交车,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公司,参与公交车线路运营,县财政每年每辆公交车补贴2万元。统一公交车运营管理。按照公司化运营,员工化管理的要求,公司为第一责任主体,由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实行统一管理。

抓好两个统筹,为群众服务创造条件。统筹抓好设施和监管。目前瓮安县已将87条客运班线整合为1条城市公交线路、11条农村公交线路、4个农村区域公交。统筹抓好协调沟通和实施。抽调专人与涉及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的乡镇对接,采取沟通、协调等方式,确定选点、征地、定名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施。

促进城乡发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完善公交一体化网络、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成果和文明服务,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城乡群众出行满意度提升和城乡社会公平。2017年底,瓮安实现城乡公交覆盖乡镇率100%。

构建水陆空交通枢纽 打造黔中经济区次中心城市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血脉。一座城市的交通路网犹如城市的骨骼,只有骨骼强壮,才能支撑起城市未来的发展。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瓮安大手笔布局交通建设,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全县已建成高速公路4条105公里;改造国道1条58.347公里;改造省道2条73.627公里;建成地方干线公路3条32.399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34条776.066公里。截止2017年,完成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31.031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25.275亿元的122.78%;完成招商引资16.1197亿元,占目标任务16亿元的100.75%,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目标任务;完成客运周转量521512万人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14.8%。货运周转量569903万吨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10.3%。

从2017年8月起,瓮安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展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831个30户以上村民组1330.633公里“组组通”公路硬化建设任务。随着农村“组组通”项目陆续完工,瓮安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935公里。瓮安交通真正形成组路相连,组路连村道、村道连县乡道、县乡道连国省道、国省道连高等级路网的树状路网结构,真正形成不同等级路网互联互通的路网格局,成为群众发展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

当前,瓮安正拟建A2级机场一个,拟建铁路44公里,在建或拟建高速公路3条53.378公里,随着瓮马铁路和乌江航运瓮安港的快速推进,瓮安“七高一铁多轨一港口一机场”水陆空互济的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形成,瓮安的经济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为发挥毗邻贵阳和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力提升了瓮安的区域竞争力,黔中经济区次中心城市的大城气象已经逐步显现。

破解出租车改革难题 服务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对于瓮安县出租车改革,市民评价得最多的就是:候车时间缩短了,出租车师傅的服务态度也比以前好。

2017年,在贵州省道路运输局贵州三方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贵州省2016年度道路客运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中, 瓮安县出租车服务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出租车试点改革,给乘客带来了便利,也给驾驶员带来了实惠。

县城出租车驾驶员周军告诉记者,以前租车跑县城,他每天要交纳230元的份子钱,带着还钱的经济压力载客,从早跑到晚,有时候遇到难缠的乘客或是开车疲惫了,对待乘客就没有那么耐心。“县里实行出租车试点改革后,我自己买车加盟出租车公司,跑一分得一分,收入比以前多,休息时间也很充足,服务质量也上去了。”

乘客需求与驾驶员待遇最大满足的双赢局面,是瓮安敢闯敢试,创新思路深化出租车改革惠民生的成果。

2016年,针对长期以来出租汽车行业出租车师傅跑车难,乘客打车难,群众对出租车服务满意率低等问题,瓮安以“3333”举措破解出租车改革难题,实现出租汽车改革反垄断最到位、走入市场最彻底“两个最”——

聚焦民意诉求,开好“三个会”。组织出租车公司、驾驶员、消费者、行业专家等代表召开座谈会;组织出租汽车公司、个体经营者、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召开出租汽车改革民意测评会;组织县人大、县政协、经营者、法制办和群众等社会各界代表召开出租汽车改革听证会,改革措施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为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群众基础、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程序保障。

聚焦市场导向,做好“三件事”。 放开准入条件、推动行业自治、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推进出租车改革,实行市场化调节,公司化管理。

聚焦改革成效,建好“三机制”。 建立原有出租车经营权清退机制、保证金合约机制和行业退出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出租车服务机制,切实推动改革取得成效。

聚焦民生根本,解好“三道题”。坚持把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落脚点,紧盯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和现实需要,解好群众出行不便、经营矛盾不断、就业增收不易之题。

经调查,改革后经营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目前瓮安县新增出租汽车公司10家,新增出租汽车908辆,从业人员达1600余人,比原来增加了近3倍。其中,从业人员属于贫困人员有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