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最终害死了吕布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吕布,字奉先,他就是那个被无数后人又喜又气又怒又怜的温侯吕布。

有人曾给他这样的的评价:

他,出生于蛮荒之地,家世贫贱,却凭借双拳封侯拜将。

他,武功超群,相貌英俊,且军事才能卓越,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战神。

他,柔情似水,天性质朴,不善权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英豪雄杰得以誓死追随。

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最大的动乱,也亲手结束了那场动乱,然而,他却不是世人眼中的英雄,只是一位被世人所公认的小人,最终死在了自己手里。

根本原因是他的三观不正,最终害死他。

1

吕布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或者星二代(扯远了,那是也没有),而是五原郡九原县人,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五原是西汉西北边防前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边郡,西与朔方郡为邻,是捍御匈奴入侵的桥头堡,直接关系到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的安危。在那个边疆战事不断的时代,生存是第一重要的事。

少年时代的吕布,应该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但是上天没有抛弃他,给他了一个力大无穷的强壮身躯,和学习武艺的天赋,以至于在后面的峥嵘岁月里,叱咤疆场,出尽了风头。

但是在精进自己武艺的同时,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人生目的是什么,认真的去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如何取弥补自己的劣势;敢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欣然接受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能不能把不足的缺给补上,如果自己短期之内能不能补得上,哪些是能补上,该如何做,哪些是永远补不上是不是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和别人大伙,怎么样才能臣服住别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效力。。。。。。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吕布,一直都生活在恐慌的阴影里,为填饱肚子东奔西走,没有人去指点启蒙他,那青年时代的他应该有所思考,史书上后面的一句,吕布是凭着个人的勇武,才被当地官府所录取,被任命为并州知府丁原的主薄,什么是主簿,就是文书。吕布是个武将,在不能给予其军职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利用给予其文职的方式,将其留在身边,丁原对其是多么的照顾。又是如此的器重,吕布为此拜丁原为"义父"。

此时的吕布衣食无忧,要人脉有人脉,要资源有资源,他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去读书,或者向人请教做人做事的道理,弥补启蒙教育的缺失,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但是,可能是看不起读书,或者不愿意虚心向人求教,也可能是自己勇猛过人的表现,由一个无业游民或者屌丝,端上国家的铁饭碗,这样的华丽转身,使他膨胀,更加的盲目自信武力能解决一切了,总而言之,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什么都没做,他这段时间他在做什么,史书上没记载,估计也是吃喝嫖赌,寻花问柳。

2

幼年无亲无故,孤苦伶仃的苦难遭遇,青壮年时期对自我认识的错失,最终导致他的畸形的人生观,再加上天生的不安全感,使他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成了一种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的价值观。

接下来出现宫廷政变,在勤王救驾的过程中,董卓许以高官厚禄,再用赤兔宝马收买吕布,居然同意了,史书上便用了"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的语句,完整的记录了吕布是如何杀掉丁原的。

对于吕布来说,丁原确实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无论吕布有天大的理由,但只要吕布真的动手杀了丁原,那么,以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吕布的行为便是赤裸裸的背叛。

开始时的董卓的确为吕布一步一步的加官进爵,又认董卓为干爹,再后来董卓废帝立新,践踏超纲,嚣张跋扈,引起众怒,在,司徒王允的连环计下,吕布手刃了第二个义父。

3

遂以杀董卓之事,欲投奔袁术,然而袁术却拒绝。无奈,吕布只得投往袁绍,而袁绍却是拿吕布当枪使。却在吕布数百精骑的冲击之下,大破张燕军,而吕布善战威名,也就此传开。其后,袁绍害怕,遂试图杀吕布,但却被吕布给逃走了。

在兖州大战被曹操打败之后,投奔徐州的刘备,在刘备接纳了吕布的情况下,吕布本应以诚相待,但却仅仅因为袁术的诱惑,就趁着刘备主力外出与袁术交战之时,夺取并攻占了徐州治所下邳城。

后来陈圭父子遂开始了一幕幕的好戏,分别用离间的手段,不仅破坏了袁吕联盟,还又挑起了袁吕大战,虽然最终是吕胜袁败,但终究还是两败俱伤。

直到最后一刻,吕布孤立无援死守徐州,又被反叛的下属绑在了曹操帐下,对曹操说:"我对手下部将可是够厚道了,是他们临时一起背叛我罢了。"曹操说:你背着你的妻子,与你几个部下的妻子私通,怎么能称为厚道呢?"吕布沉默不语 。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然后枭首

而再纵观吕布的一生,其有辉煌之时,受封温侯,仪比三司,尊贵之时几乎无人可比;亦有耀眼之时,营门射戟,一箭解除袁刘之战,真可谓"将军天威也";更有狡诈之时,杀丁原,诛董卓,叛刘备,其死,也真不过也。

4

君不见,当今社会反腐败中一个个落马的高官权贵,哪一个不是在三观上吃了大亏,跌跟头。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三观,正确的三观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形象,能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