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二十一讲》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万卷出版公司所出版的《中国文化二十一讲》古朴而真实,厚重而正统,是一部严肃的著作,有别于历史学爱好者、小说作家所作的“戏说”,关于书中所涉及的神话、民族、选举等二十一个方面都是有据可查、考证翔实的,如果仅想以此书作为消遣,请走旁门,如果想原汁原味、字斟句酌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非此书莫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儒家经典的名言充分揭示了中国的主导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在感慨其博大精深的同时,却不知如何深入浅出地了解它、应用它。吕思勉、曹伯韩所著《中国文化二十一讲》恰恰是一本适合非文史专业洞窥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研究文化,回避不了的就是关于文化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的众说纷纭,有的从现象中归纳本质,有的从本质中演绎现象,但多半是不严谨的不全面的,而吕思勉的观点则是众多观点中极少让我们信服的,它的逻辑起点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尽管从词源的角度看,文化是西方的舶来品,在拉丁文中有耕种、居住、练习的含义,进而随着词源的演变,增加了性情陶冶和道德培养的意义。吕思勉的观点借鉴了西方对“文化”的基本诉求,广而告之地认定文化即是人类生活的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的全体即是文化,于是就有了这部《中国文化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研究的误区,在本书中得到了避免与纠正,我们通常将文化史与政治史看作是同一类事物,以为政治挂帅就可以指代经济、人文、科学,且不说有人讽刺二十四史是帝王的家史,就以政治的功能与本源也无法承载更多的非政治学的份量,此书之所以突出政治,不唯政治,就是希望读者兼容并蓄、广泛涉猎,这既是研究方法的革新,也是学术传统的破立。

全书除了精约的文字外,还有一些丰美的插图,有别于现代的漫画手法,书中的插图都是当时当世的名家大作,如《清明上河图》(局部)、《东山携妓图》、《炼丹图》,一定程度代表了文化的演变与传承,通过服饰、宗教、族制的古今对比,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原来我们祖上就很“牛”!

全书还注重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消解了古文字的生僻用法,用现代白话文的习性对古文籍进行了“改良”,比如国人与野人的区分、同姓不婚的理由、货币金银本位制的根源等都会涉及到大量成文的典籍和不成文的习惯,吕思勉较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既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又澄清了观念的正伪,为读者深入研究某一专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有益的启示。

关于作者

大大,猴子座,文艺男,变色龙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博文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