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血管内有血栓,发生血管堵塞,身体会有什么信号呢?

赶圩归来6


如果血管内有血栓,发生血管堵塞,身体会有什么信号?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健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了主流疾病,并且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饮食就是血管的堵塞,血管的堵塞主要是血脂异常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的内壁内皮下面,从而导致血管中垃圾增多,最终导致堵塞。

其实如果血管堵塞了,所产生的症状就不是小症状了,如果血管已经堵塞的较严重了,那么不是发生心梗/脑梗就是导致脑出血了,已经非常严重了,其实血脂异常的时候身体就已经有症状了,而往往我们感觉到的时候血管堵塞通常都在50%-75%以上了,因此需要在血脂异常的时候就开始控制,这样才能避免血管的堵塞,因为突发的血管堵塞所引发的疾病,通常都容易致命。血管堵塞之前就是血脂异常的症状,如: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因此比较容易出现倦怠/易困/肢体末端麻木/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以及反映迟钝等等,如果已经出现了这些症状,就应该警钟注意了。

另外还有一些有脂肪肝以及肥胖的人都需要注意,以及一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问题的人都需要格外的注意血管堵塞点问题。要及时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控制: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更好的控制体重。

2.少吃或者不吃油炸类的食物以及肥肉。

3.多吃蔬菜,每天500g,蔬菜中的植物甾醇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以及减少动物胆固醇的吸收。

4.足量饮水,避免血液浓缩。

5.适量运动,运动不仅仅可以降血脂/降血压/控制体重,还能够增强血管的弹性。

6.戒烟限酒。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血管里发生了血栓栓塞,身体会有什么信号(表现)?那得看堵塞的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总体来说,身体里的动脉是管供血的,静脉是管血液回流的。所以动脉堵塞出现的是缺血的表现,静脉堵塞出现的是淤血的表现。

动脉血栓堵塞血管,发生的是供血区域的缺血性坏死。大家很熟悉的有冠状动脉血栓、脑(椎)动脉血栓,当然还有肾动脉血栓、肠系膜动脉血栓、下肢动脉血栓等。这些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会出现相应供血区域的组织缺血、坏死,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肾梗死、肠坏死、下肢坏疽等,这部分组织器官的功能就会受损,出现功能障碍。

缺血的情况发生在有感觉神经或能够传到感觉神经的部位,就会出现疼痛(缺血性疼痛),比如下肢动脉缺血的肢体疼痛,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胸痛,肠缺血的绞痛等;看得见的缺血部位还可以看到局部皮肤苍白(缺血),坏死后可以发黑;触摸皮肤温度减低(肢体动脉栓塞),局部动脉的搏动明显减弱或者消失。再就是功能障碍,如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脑梗死的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或某个肢体、某个部位的功能障碍如感觉运动异常、失语、失读、情感异常,肠缺血的腹泻、便血等等。这些都是提示相应部位动脉可能发生了堵塞的信号。进一步检查就可以得到实验室或者影像学的证据。

静脉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出现堵塞远端的淤血水肿表现。

比如下肢静脉血栓时下肢的淤血肿胀、水肿,也会有疼痛,但皮温会是升高的。门静脉(回流到肝脏的血管)血栓会引起食道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脾脏肿大,下腔静脉的阻塞会出现肝淤血、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而上腔静脉阻塞会出现头面部、上肢、上胸部的淤血水肿。总之,阻塞到哪个部位的静脉,就会引起相应部位、脏器的淤血、水肿,在盆腔、腹腔、胸腔等还可以引起积水(积液)。

静脉血栓堵塞血管内压力会增高,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动脉的供血,一样会发生组织器官的缺血坏死。

这里有一条例外。这就是肺动脉血栓。肺动脉的血液属于静脉血,肺动脉血栓来自静脉系统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经过右心进入肺动脉、或者肺动脉本身病变产生的。因此血栓堵塞血管后出现的是静脉回流障碍的表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还会因为影响肺部血流而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以及缺氧导致的一系列表现。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血管易发生血栓堵塞的主要是脑血管、心血管和四肢血管。下面给大家详细盘点一下,主要症状。

脑血栓发生堵塞是最为严重的,会导致脑中风,脑血管堵塞最为明显的诊断症状是断崖式的血压异常,先骤然升高到200/120mmHg,后下降到80/50mmHg。脑血管堵塞后,脑部组织缺乏血液输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使大脑、小脑、脑干都出现功能异常。造成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头晕头痛,思维混乱;鼻腔出血;哈欠不断;嗜睡;耳鸣等高频率出现症状。

心血管堵塞易发生心梗,虽然心梗发生的时候一般不表现为心口疼,但是心血管堵塞时,整个症状一般表现在胸部,胸痛、胸闷气促、心慌以及背部不适。

四肢血栓 四肢的血管也会发生血栓,多数是静脉血栓,出现肢体肿胀,发白发冷和足背部动脉搏动消失。

脉络舒通丸/颗粒


血管堵塞是指因年龄、饮食等,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血粘度增加、血栓形成,最终使得血管闭塞。血管堵塞常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堵塞会加重,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高危因素。

如果血管内有血栓,发生血管堵塞,身体会有什么信号呢?

血管堵塞时,患者多在睡眠中或睡醒后出现症状,且逐渐加重,因为初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患者应注意提高警惕。

1、突然胸闷、胸痛:血管堵塞发生在心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供血、供氧,常会有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

2、肢体乏力、麻木:血管堵塞导致血液循环变差,机体供氧减少,导致四肢无力。

3、视力模糊:颈动脉堵塞,导致视网膜缺血,常致视物模糊、甚至一过性失明。

4、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堵塞所致,患者常有腿痛、跛行等表现。

5、腿毛脱落、趾甲碎裂、皮肤变薄:外围血管堵塞,使得血液循环变差,常致腿毛易脱、皮肤变白或变薄,趾甲易碎等。

6、伤口愈合缓慢:血管堵塞致血液循环不良,伤口愈合随之变慢。

7、走路姿势异常:血管堵塞发生在脑部,致神经功能异常,身体失调,走路异常。

8、晕厥:早期有头晕、意识障碍,严重有突然意识不清,晕厥,多是脑血管堵塞。

9、局部皮肤发红发热:静脉闭塞导致血栓静脉炎,会致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变高。

10、血压升高、流鼻血:血管堵塞致血压升高,鼻腔、眼底血管脆弱,易有出血。

总之,血管堵塞时,患者会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切不可因为症状轻微而忽视,若长期血管堵塞,会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诱发脑梗、脑血栓、心梗等,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