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名家卫修平《二进宫》选段珍贵音频,听的真过瘾

大平调初称“大油梆”、“大梆戏”,因其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而成名,因其较高调(河南梆子在豫北的俗称)音调低,在建国初期被文化部门定名为大平调。大平调是河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按照剧团数量、观众人数、活动范围等因素评测,可属河南省第四大剧种。其声腔属于梆子腔系统,主要流行于豫北、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进宫》讲述的是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万历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封锁了昭阳院,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二进宫》描述的是探皇陵后,徐延昭(又做:徐彦召)、杨波(又称:杨侍郎)复入后宫,竭诚奏导。李后深知徐、杨忠诚可托,威望骨鲠,足以慑服国丈。遂将幼主托付徐、杨,以固明室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