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和陶瓷的区别?

秘密情人


陶器和瓷器二者被合称为陶瓷。在中国古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这二者发展至今作为我们的日用器具的一部分,到底又有哪些区别呢?比如宋朝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烧制的是陶器还是瓷器呢?

的确,这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极易弄混。


我们不妨先从二者本身的概念来谈。何为陶器?陶器是指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那么瓷器又是什么呢?瓷器是指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总体来谈,他二者都是由土经捏制然后烧制而成的器物。这也就是为何他们很难区分的原因了。


我们可以发现它二者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用普通黏土,金属杂质的含量较多。而瓷器却不同,瓷器使用的是高岭土,质地比陶器用土纯净得多。


那么除此之外,这二者还有哪些区别呢?


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还在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不同。陶器最早发端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只有在熟练用火的实践基础上才能生产出陶器,这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代表器物比如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瓷器却是滥觞于商代中期。最早出土器物是于郑州二里岗中发现。

第二,烧成温度不同。陶器一般在600-900摄氏度,而瓷器达1200摄氏度以上,这就造成瓷器的胎体烧结致密,吸水性大大低于陶器。


第三,陶器是素胎烧成,烧结程度差,结构疏松,吸水率大;而瓷器表面挂有人工配制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烧结程度好,结构紧密,吸水率小。


第四,从外观而言,有两点不同。其一,透明度不同 。陶器即使很薄也并不透明。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和蛋壳薄度相似,并不透明。而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征。其二,陶器表面粗糙,而瓷器表面光滑。总的来说,陶器工艺相对而言比较粗糙稚拙。外形看起来也不甚美观。而瓷器则工艺有所提高,多光滑而又美丽。

第五,两者使用功能不同。在早期,陶器是作为我们生活必须品使用的。比如甘肃礼县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陶塑少女头像》的用处就是装粮食;再如新石器时代陕西华县出土的鹰鼎是炊煮器具。陶器是当时的不可缺失的实用器具。而瓷器作为陶器的2.0加强版,在魏晋时期逐渐取代了陶器的功用。


此外,瓷器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是实用与美观兼顾的器具。比如宋朝定窑的孩儿枕,\t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日益精,至老可读细书”,并有清凉解暑的功效,而器形更是大方简洁而不失典雅,是实用与装饰兼备的典型例证。


那么之后陶器就完全绝迹了吗?并非如此,陶器作为明器出现,比如唐三彩、辽三彩等等,多是从墓中出土。

简单而言,瓷器发端于陶器,是陶器的2.0加强升级版。而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也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与革新的表现。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简史》

《陶器与瓷器的鉴别》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历史研习社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分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名烧结的黏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溯到公元月前450年至前250年,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种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东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人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木,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属于低温釉陶瓷。

宋代瓷器为制瓷工艺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佳品。

明清时期,制瓷工业发展到巅峰,工艺技术和产量均达到巅峰,而且出口量也较大。同时出现了多个著名的制瓷窑口。清朝后期,因为国家衰败,制瓷业也走入低谷,同时也流失了一些制瓷的传统工艺。


草原独狼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陶器与瓷器混为一谈,用陶瓷来统称这两类物品,虽然说这二者都是以“泥土”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那么简单的,而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区分二者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二者的概况,陶器的起源要远远早于瓷器,在距今一万年前左右,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了,那时的陶器技术虽然不及今日,但是在当时来说,绝对是高科技中的战斗机,一举创下多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这其中制作工作由简单的物理变化变成了化学变化,就是了不起的创举,陶器的发明创造也被看做新旧石器时代转变的标志之一。

再来说说瓷器,我们国家虽然不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确实最早烧造瓷器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当人的人类就已经开始烧造原始青瓷,这被看作是瓷器烧造的肇始,后来鉴于瓷器材质轻便、方便烧造,加之瓷器釉色温润,变化万千,可塑性强等特点,深受贵族及文人的喜爱,而被广泛使用,甚至瓷器的英文(china)称为专有名词,特指中国。

扯远了,还是回到二者的区别上,我们先来看看用肉眼或者是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可以观察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从造型上看,陶器的边比较厚,底比较的薄,看上去显得比较笨重,而瓷器的造型则显得更为灵动,边比较的薄,底部更厚实。第二,从颜色上分辨,陶器的颜色为白中代黄,而瓷器则是白中泛青或是白中泛黄,这也是较大的区别。第三从声音上区别,轻轻拍打瓷器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非常的清脆,但是敲击陶器时,听到的声音非常的沉浊。第四,从釉面上观察,有些陶器是不上釉的,这就不说了,上釉的陶器右面粗糙,不平整,而瓷器的釉面非常光滑,显得很温润。第五,从坯体上看,瓷器的坯体断面致密,半透明,而陶器的则完全不透明,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取决于陶器和瓷器使用的原材料不同,二者煅烧的温度也不同。

首先,从原材料上来说,陶器使用的原材料为一般的黏土,对原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取材简单方便,黏土掺水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然后根据要求制成不同的形状。但是瓷器就不行了,瓷器的原材料要求很高,其原材料主要由陶土、长石、石英等原料配置,也有用含氧化铝成分较高的高岭土,我们俗称的瓷土作为原材料。其次是煅烧的温度不同,烧造陶器的温度一般在800度左右就可以了,但是瓷器烧造的温度却至少要遭1300度左右。

正因为这二者的区别,使得陶器 烧结程度差,吸水率大,烧造过程中玻璃化程度低,机械强度低,断面非常的粗糙而且无光泽,敲击声音浑浊。而瓷器烧结程度高,结构中有玻璃相,石晶体和大小不等的气泡,机械强度也更高,敲击时声音清脆。虽然说瓷器的性能高于陶器,但是去取代不了陶器,因为陶器致密性差,具有多空结构,用于保存食物非常的好,这只是其中一个优点,有些陶器,如紫砂壶就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陶器,在茶道中它有着瓷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爱玩的想公子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西方学者还将胎质内的铁含量的多寡作为陶器与瓷器的判定标准,他们认为陶胎含铁等金属杂质较多,颜色较深。瓷胎含铁量较少,颜色较白。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含铁多少并不影响瓷器的性质,只是审美取向不同而已。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例,汝、官、哥、钧、定都曾是皇室御用瓷器。其中前四种都属青瓷产品,胎质的铁含量都超过了西方人所认为瓷器标准,只有定窑属白瓷,胎质的铁含量较低。


大瓷网


我们常说的陶瓷,不是一个东西,陶是陶器,瓷是瓷器,两种合在一起叫陶瓷。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原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陶土,也就是黏土,全国都有黏土。瓷器用的是瓷土,瓷土最好的是景德镇的高岭土。

一组远古陶器



第二个不同,是烧造温度不同,陶器的烧造温度在800到1000度。瓷器的烧造温度要在1200度以上。

清乾隆瓷母瓶



第三个不同,是吸水性不同,陶器吸水,用淘器盛水很快就没有了,水被吸收了。瓷器不吸水,如果用瓷器盛水,封闭好的话,可以很多年保存。

唐三彩骆驼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我们说唐三彩是瓷器,是错误的,因为唐三彩烧造温度在1000度以下。


瓷器背后的故事


陶瓷本事两种器具 一种是陶器,一种是瓷器,意在泥料不同,要根据自己的表现需求用料。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瓷器,一类是陶器,该有一类是陶瓷结合的。两种气质,除了烧成的温度不一样,还有就是收缩率的不同。陶气一般的烧制温度,在700到1000摄氏度左右,瓷器的烧制温度则在1330度左右。就密度而言,瓷器的密度远远高于陶瓷的密度。

——第一类瓷器


例如上图中是属于瓷器,一般瓷器素料烧制出来胎体是白色的在上面添加各种色釉来展现他的美形体美

上图为早期做的一件小作品(丑牛)丑是丑时的意思哈😄

同时也可以在烧制之前画各种手绘 如青花


就是周杰伦唱的青花瓷(上图是个作业小稿)、粉彩等。置地硬、脆。烧制完成的可以手绘新彩

(新彩一般是在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上通过新彩颜料勾勒绘画润色再通过第二次烧制专业名词叫烤花完成的)等。

——第二类陶器

相对瓷泥 陶泥更难塑形

(上图为烧制之前的手作瓷胚)


(上图为烧制之前的手作陶胚),陶器置地粗糙,素胚烧制出来一般为深褐色或者深棕色,一般会用来表现一种粗犷不拘小节的意境使用。



——第三类是陶瓷结合的

一般情况下陶瓷结合由于收缩率不同,为了更好的结合会把陶泥经过过滤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例如沙粒等,让它变得细腻从而增加它的密度来更好的和瓷泥结合。

以上有些小弟的拙作来做了简单的解说,如有地方没有说到的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者私信我,小弟必知无不言。

打字打的手抽筋了,希望大侠们多多点赞,多多关注!————欧克2017.12.8


欧克小贱康


①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8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②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③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胎体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如宛;

陶器和瓷器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不可能有一个物体既是陶器又是瓷器,

唐三彩

也不例外。


平常心1249771


陶器是最原始的,因其透气漏水,人们无法正常使用,最后又在陶器的基础上,提高温度,锻造出来了瓷器。我们现在用的花盆就是陶器,将其弊端改为了优势,种花养花非常合适。我们用的餐盘,水杯等就是瓷器,温文尔雅,非常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