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系“大家”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家风

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印记

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

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道德品质

是对家族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集中体现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

都起到重要影响

岳母刺字

岳飞自幼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宋朝国弱,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其母亲便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小时候岳飞的母亲给其刺字“精忠报国”,循循善诱,长大后的岳飞视国国家兴亡为己任,身体力行,矢志不渝,由此可见“家风”的力量,于“无形”中的“强大”,是一个人深入骨髓的信仰。

孟母戒子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连忙跪下来,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只有一匹布,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仿佛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便是“孟母戒子”的故事。态度决定高度,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持之以恒的深意。成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包拯家训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翻译过来就是:“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镌刻在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数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足为世人风范。

曾国藩家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相当重视,虽然他贵为朝廷的要臣,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纨绔子弟。他教育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曾写信给儿子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教育儿子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古人育人之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而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传承家风便能够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值班编辑:玄爽(辽宁科技大学) 苏简(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