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吝啬”的人,越长寿!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世纪人物杂志,每日新鲜资讯、大量干货送上!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提出了以“啬”为主的养生方法,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并认为“啬”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里“啬”的概念,其实并非现在人讲的“吝啬”,其内涵应该是爱惜、积蓄、节约

老子善于将治国之道与养生之道融为一体,治理国家要多藏俭用,养生亦应“培蓄能量,厚藏根基,充实生命力”。

养生以啬,就是节约生命能量,养护自己的生命根基,使其厚实充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源于道家,老子“养生以啬”的观念和《黄帝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说法可谓不谋而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今天,如果我们不懂得爱惜与节约,一味地随波逐流透支自己,就会打破机体阴阳平衡之道,让身体的天平,滑向疾病的一端。



01饮食节约

《上海中医药报》曾刊登了一篇《一女子连吃5小时撑死了》的报道。讲一女子,因暴饮暴食、吃得太多而住院。

医生在给她做紧急手术时,发现她的胃比正常人大20多倍,从她胃中取出的食物残渣足有两脸盆。可惜的是,医生虽全力抢救了2小时,病人还是不治身亡。

最后医生的结论是,病人死于急性胃扩张。这虽然是极个别的案例,但也足以说明暴饮暴食的危险、危害之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食物已经空前丰富了,但是人们仍然被“饱食文化“所影响,误以为吃得多就好,能吃就能干。

甚至有不少人追求“享口福”,喜欢吃大餐,喜欢食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食不厌精”,酒肉迭进,日甚一日。

殊不知,日积月累的暴饮暴食加上过量食品添加剂的摄入,让现在很多人都换上了“文明病”,诸如西医讲的脂肪肝、高血脂、高黏血症等,都与这样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黄帝内经》中早已有“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阳化气与阴成形。

而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为土脏,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这个“土”一定不能板结,必须要经常松土,为什么?因为土地一松,气跟水液在里面就能够初步运行,很流畅。

同样,土要松,就是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吃得过饱 。吃饭吃到七八分即可,此时脾胃有运的空间,而吃到十分饱,脾完全缺少一个运转的空间,运不转就会停下来。

这就是俗话说的“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的道理。



食饮过饱,不仅影响脾胃功能,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他病,为以后罹患各种疾病埋下了隐患。

而且,多余的食物在脾胃内长久地停滞不得及时运化,从而出现胀满不适,不想进食,甚至恶心呕吐。日久则致脾胃气虚,稍进食生冷、寒凉、油腻、坚硬食物,就会消化不良、胃痛、腹泻、腹胀、倦怠、乏力等。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谓的美食,不过是各种添加剂调出来的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吃多了会产生湿邪。湿邪是一种阻碍气血运行的力量,它直接会把我们的脾胃困住,让脾胃住进湿气这所监狱里,让脾胃失去自由与活力。

而大量的食品调料,不仅会伤害脾胃,还会不断消耗我们的元气。因为,辛辣刺激食物最伤胃阴、脾阴,最后会出现脾胃阴虚。



建议:

1、三餐巧安排

饮食上一定要自律,做到饮食有节,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

因为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阳主动,阴主静,相对于食物的需要量和运化功能来讲,晚上都应该少食。

2、认真咀嚼

现在人吃饭,很多都是三心二意。边看手机边吃,边看电视边吃,边打电话边吃,这样一不小心就吃过了头。

吃饭时一定要认真地细嚼慢咽,用唾液送下,使饭之精味散于脾中,华色充于肌肤。这样才能汲取食物中的精华,使之散布内脏,营养肌肤。

这样也就巧妙避免我们出现,囫囵吞枣式的过饱,饭量会变成之前的一半,也不会饿。充分咀嚼,还能让脾胃少许多辛苦,工作效率更高。坚持半个月,体重也会有明显的减少。

3、不饿不吃

谚语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我们本应该饿了才食,不过现在的人不是饿了再吃。

而是听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听鼻子的,一闻好香就吃;听嘴的,一吃好味就吃;听广告的,一说有好处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嘴都在吃,而且劳动量越来越小,把脾胃都吃坏了。

4、少加调料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自己本来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但是在一些佐料的刺激下,仍然吃得有滋有味。

炒菜时,记得要少加盐与味精,酱油等调料也要少用,这些东西过多不仅会让我们的肠胃麻痹,变得没有了饱胀感,还会伤害我们脾胃。

5、少喝饮料,少吃零食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饮料、吃零食。殊不知,“现代零食”与“瓶装饮料”为了追求外观和口感,可能会加入盐、甜味剂、增香剂、色素等,香味更浓,更好吃,但却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6、少下馆子

自己在家做饭既放心又锻炼厨艺。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餐厅的菜做的那么漂亮,颜色光泽那么诱人,香味那么扑鼻,味道那么刺激?而我们在家里做的往往是差强人意。除开做菜人的水平有高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佐料+添加剂的运用。

因为我们自己家里做菜只会用普通的油盐酱醋,不会用到各种食品添加剂,色素、味精、香精、浓汤宝、增稠膏。

这些调料的大量超量使用,是让菜更加有滋有味了,刺激了味蕾,让我们吃得更多了,但却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健康。

都说外卖毁了一代年轻人,不但是毁了我们本应该迈开的腿,还毁了我们的嘴以及脾胃。

02房事节约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的要点之一。

古人讲“一滴精,十滴血”,生命的精华,就藏在肾精中。男子女人有性行为时,分泌的液体(男子叫精液,女子叫白浊)就是中医所讲的肾精。

中医认为“精生髓,髓生海”,即肾精,充盈生脑海,元气旺盛,则全身脏腑皆得温养。西医研究也证明,男子女人性行为时所分泌的液体,其成分与脑脊液的成分完全一致。

但肾精的再生不是无限制的,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气机运行的盛衰或者不平衡,或者只会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的平衡。

也就是说,肾精的输出和消耗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超过了补充再生的速度,势必导致肾精的亏损,甚至逐渐衰亡,造成早衰、早老、易病、早夭等。

《黄帝内经》言:“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金匮要略》曰:“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所以人不纵欲,就不大量流失肾精,身体就好,头脑也好。

而中医讲,过度纵欲甚至会“脱阳”至死,就算没有这么严重,也会导致“阳痿”、“腰酸背痛”、“困倦”、“乏力”、“萎靡不振”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工作。



建议

1、对于青少年来讲,要有正念正知,远离手淫及色情文化的影响,须知手淫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下很多人,打着现代科学的幌子,颠倒黑白,大肆鼓吹手淫无害论。并列举西方还原论的研究,认为精液和牛奶一样,只是蛋白质和水的混合物,射精后喝杯牛奶就能补回来,

这绝对是不负责任的弥天大谎!

精液携带着生命的能量,它和经络系统一样,是不可思议的。精液和牛奶的成分一样?请问,牛奶可以孕育生命吗?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喝牛奶可以生成精子吗?

物质不只是化学成分,还要涉及其排列组合,就像金刚石的成分是碳,石墨的成分也是碳,二者成分一样,能量却是天壤之别!

西医只看到了结果,却完全没有看到精的形成是一套多么复杂的程序,其中要耗费多少水谷之气、元气、要耗费多少气血?这是我们身体用了“洪荒之力”才最终形成的。

2、对已婚青年来说,对房事生活也要有所节制,不能恣情纵欲,耗伤肾精。

3、对于中老年,肾精已经渐渐亏损,房事也应逐渐减少或完全戒除,要知道,过度的性生活会更容易伤肾,而耗竭仅存的精气。



03生活中节约

一、少抽烟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所以烟也被认为是人类第一杀手。

从中医讲,长期吸烟会耗伤津液,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多痰等症状,让人处于虚性亢进的状态。

从古至今,中医对烟草治病功效也有记录。但烟草之弊,在于烟草是过于性烈、辛温之品,属于偏性很大的一类,对于一般体质的人,都是弊大于利。

建议:

槟榔戒烟法

去中药店买个槟榔,钻上1个小孔,把烟油放进去,再把槟榔放进一杯热开水中,泡1小时后取出,想吸烟时闻几下。3天后,一般烟瘾大减。

据说以后如果还想吸烟,就会出现一吸就吐的效果。有些有经验的烟民说,用槟榔戒烟法一下子就戒烟的。

二、少抹化妆品

现在很多女性,每年把大把的钱扔到商场里,买很多昂贵的护肤品,甚至为世界顶级名牌而不惜血本,结果用了以后,皮肤却变得越来越差。

英国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英国妇女是欧洲各国使用化妆品最多的,每年购买各种化妆品的花费大约64亿英镑,平均每天使用12种化妆品。

这些化妆品所含化学物质,至少175种透过皮肤或嘴部被人体吸收,超过60%的护肤原料也会透过皮肤表层进入我们体内。

换而言之若化妆品含毒性或是合成原料,便会加重心、肝、肾等排毒器官的负担,从而危害健康。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表里相通的整体,颜面、五官与皮肤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与五脏六腑紧紧联系在一起。

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只有注重整体的调理,才能由内而外地焕发容颜美丽。

建议:

1、女性为阴易寒,寒则气血容易凝结,所以饮食起居注意要温养。

2、女性以肝为先天,容易出现肝郁气滞、气血失和。平时可通过各种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比如读书、听音乐、插花、旅游等。

3、调整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4、月经为女子的排毒通道,管理好自己的月经有助于排除淤血,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



三、少开空调

一到夏天,很多人特别依赖空调。夏天本来应该是热烈、奔放,使皮肤开泄,出汗的季节。

但是,我们现在为了避暑,把屋子里的空调开得很大,温度降得很低。于是,很多人在夏天毛汗孔开放的时候,被冰冷的空调一吹,就容易邪气深入。

从而引发落枕、面瘫等疾病,甚至一些老年人会出现中风,这都是在夏天皮肤开泄的情况下,受寒、受风、受湿引起的。

同样,严寒的冬季为了保暖,很多家庭往往把暖气或空调开的很暖。冬天本该气血闭藏,储藏能量,为来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而在温暖的环境下,身体不能很好储藏阴精,再加上暖气和空调供暖,室内温度高,空气干燥又不流通,容易导致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症,也就是医学上称的“暖气病”。

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冬天冷的时候毛孔闭塞,有助于气血内收,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得病也就在所难免了。

建议:

1、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一般在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最合适的,不容易生病。同时,这时空调也是比较省电的。

2、如感觉呼吸有压力或感冒增多、嗜睡、反应力迟钝等,都与在封闭空间里待太久。所以,空调开3小时就要开窗通风。

3、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应当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的正气和御邪能力。

04从心里节约

现在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吃得好了,穿的好了,兜里有钱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可是你会发现我们却不如以前快乐了。

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喜、怒、忧、思、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严重后果。

《黄帝内经》言: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一个善于控制自己内心的人,可使心绪平静,气机畅和,血脉通畅,从而健康长寿。

我们应该常以宽容、不执着、不较劲的心,去克服怨恨心、攀比心、傲慢心,戒除有害身体健康的心性,

以达到《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最高健康境界。

建议:

1、淡泊宁静,知足常乐,不去攀比,不去比较,人生都是浮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2、老年人在孩子成年后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适当转移生活的重心,让心“偷偷懒”,培养兴趣爱好,多结交些朋友。

3、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

4、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锻炼与活动,这样可以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