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遭诬陷被赐死,知道谁来传诏后说:我死不了了

张浚,汉州绵竹人,他是南宋著名的宰相,同时也是抗金名将。

张浚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他力主北伐,一心要收复失地,于是他就跟大奸臣秦桧产生矛盾。

1146年,张浚再次上疏,要求朝廷备战抗金。秦桧大怒,让宋高宗罢免了张浚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只保留了他特进的官职待遇。

1150年,张浚又被贬谪到永州。在去往永州时,张浚只随身带了几箱子旧物,大部分东西都留在了京城家中。

秦桧想置张浚于死地,于是就向皇帝诬陷张浚,说他和蜀地旧时的部下书信来往,在策划谋反,要求朝廷抄家检查。

按秦桧的想法,即使抄不到谋反的证据,肯定也能抄出些对张浚不利的物品来。比如巨额财产、不恭敬的书信等等。

于是宋高宗真就派人去抄张浚的家,结果令人大出意外。

张浚家里不但没有巨财,反而还很清贫,大部分是旧衣物和书籍,有一些书信,里面还全是忠君爱国的言词。

宋高宗十分感动,他对臣属说:“没想到张浚如此清贫。”于是高宗派人去追赶张浚,赏他三百两金。

家被查抄的事,张浚已得到消息,但他自知没做亏心事,所以也就泰然处之。

这时秦桧又派人对外放出消息,说皇帝已派出使者,要赐张浚自尽。希望张浚听到消息后会做出错误的反应,反叛或者自杀。

张浚听到谣言后,他的左右都大哭起来。

张浚非常镇定,他对左右说:“你们哭什么呀,我要是罪该当死,那就以死向国家谢罪好了,没什么的。”

张浚忽然又想到一件事情,他问报信的人:“传诏的使者是谁呀?”

报信的人说:“是杨存中的儿子,杨偰。”

张浚笑道:“呵呵,那我是死不了了。杨存中原来是我的部下,朝廷要是赐我去死,不会派杨偰来传诏的。”

不久,杨偰到了,他宣读了圣旨,并拿出三百两赏金。张浚谢主隆恩。

秦桧死后,张浚又回朝任职,还是积极部署抗金措施。

1164年,宋高宗让左相汤思退加紧办理降金求和事宜,张浚感到抗金无望,请求退休。于是张浚被罢相,改授醴泉观使闲差。

同年张浚病逝,葬于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