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顶替出嫁,薛姨妈却只字不提?这其实是薛家下的一盘棋

红楼梦中,相当有争议的人物就是薛宝钗了,除了心机重之外,最大的槽点就是出身,皇商之女,根基浅,攀附豪门种种

但又有些细节看得出薛家应该不会这么不堪,第一,贾王史都有爵位,军功赫赫,相比之下薛家似乎弱了很多,为何也能跻身四大家族?难道仅仅因为有钱?

第二,红楼第四回说薛宝钗要进宫选公主侍读,而选秀的条件上明确有写“世宦名家之女”,明显仅仅皇商是不够的,宝钗有资格待选,家里应该有背景?

‍先来捋一捋四大家族祖辈的底细‍

按照古代爵位顺序:公侯伯子男(从高到低)

古代还有一个原则:无军功不封爵,所以贾、王、史、林这些家族,其先辈都是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的。

其中公爵最高,贾府一家就有两个公爵,地位可想而知,贾家的小姐元春能顺利入选进宫,与贾家的政治地位有着莫大的关系。

其次是侯,贾母、史湘云是保龄侯之后,不过史湘云父亲早逝,她一直跟着叔叔,也算是没什么依靠,袭人曾经伺候过史湘云,可以看出史湘云小时候应该也是跟着贾母长大的。

林黛玉的先辈也属于这个级别,而且林家的爵位被皇上格外开恩,袭了五代,一直到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而且林如海自己还考中了探花。

当年贾母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肯定也是看到了他前途无量。

王家是伯爵,都太尉之后,所以王子腾的妹妹,也就是王夫人嫁给贾政(荣国公之后,次子,并没有袭爵),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但有一点,这些爵位在一代代承袭的过程中是要降级的,且惯例是只袭三代。在和平年代,这些豪门大家族的后辈必须要从军功向士大夫转型,不然是很容易被排挤出权利中心的。

稳固家族地位的方式一是靠家中子孙辈读书考取功名,就像林如海;二就是依靠子女联姻,像贾府的元春入宫,就是贾家权利的最强有力的支柱。

到此,可以看出四大家族的最后一个,薛家并不在此之列。

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这个"紫薇舍人"的官职,同“中书舍人”,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分量可轻可重,但所任之人一定是饱学之士。书中也有说,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也就是薛家祖上也是读书人,从薛宝钗的博学和素养可以看出,到薛宝钗父亲这辈,还是很重视读书的。

加上有旗籍,具备了待选入宫的条件,所以故事开始,薛姨妈一家进京就是准备送宝钗进宫待选。

薛家“领内帑钱银”,也就是做皇家生意,非常有钱,但薛宝钗的父亲深知自己家的地位不高,薛蟠读书不行,所以希望通过薛宝钗的婚姻来改善家族的境况,所以从小就很重视薛宝钗的教育,诗词歌赋、言行举止严格训练,为将来入宫选秀做准备。

但薛宝钗的父亲早逝,薛蟠无人管教,张扬跋扈,屡次捅出命案,需要依靠贾家和王家摆平,薛宝钗又选秀失败,原因书中没提,但肯定与薛家的社会地位和风评有莫大的关系,这就更逼迫着薛姨妈和薛宝钗急于寻找靠山。

反观林黛玉,家族世代贵族,父亲又是饱学之士,从与贾雨村说的寥寥数语中,看得出林父的儒雅品格,断不会将林黛玉的婚姻当做家族权利的垫脚石,林黛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淑女的教养、高贵的品格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而薛宝钗从一开始,婚姻的目的就是改善家族地位,她有她的宿命,她的一切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刻意训练出来的,到最后,在她需要冒名顶替林黛玉出嫁时,并没有吵闹,显得过分懂事,这要换做林黛玉是绝对宁死不从的。

明白了薛家的处境和宝钗从小受到的教育,这些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