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之所聚:南朝时期这个官职最难当,刘宋六十年里换了五十三个

御史中丞为掌管奏劾及监察之职官,其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秦时所立御史大夫有二丞,一为御史丞,一为御史中丞。此时御史中丞分管图书秘籍,兼受公卿奏事及举劾之事。汉承秦制,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官,也称御史中执法。因受理公卿奏事并举劾案章,权力颇重。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而仍设御史中丞。后改置御史台,御史台主官名御史长史,即前御史中丞。御史长史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合称为“三独坐”,地位尊显。三国继续设置,魏文帝曾改名为宫正,后又改称御史中丞。两晋及南朝时沿置,北魏则改为御史中尉,北齐恢复御史中丞之名。北周设有司宪中大夫二人,掌管司寇之法,官职相当于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一职,自东汉至南北朝权力逐渐加重,至于纠察皇太子以下百官。但东晋、南朝门阀大族将其视作浊官,而不愿担任。

虽然御史中丞官职权力很重,但是这个官职是一个负责监察、弹劾的官职,非常容易得罪人。南齐之时的御史中丞刘休就曾经上书萧道成称:“臣自尘荣南宪,星晷交春,谬闻弱奏,劾无空月。岂唯不能使蕃邦敛手,豪右屏气,乃遣听已暴之辜,替网触罗之鸟。而犹以此,里失乡党之和,朝绝比肩之顾,覆背腾其喉唇,武人厉其觜吻。怨之所聚,势难久堪;议之所裁,孰怀其允?臣窃寻宋世载祀六十,历职斯任者五十有三,校其年月,不过盈岁。于臣叨滥,宜请骸骨。”

刘休表示,自从当了御史中丞之后,他每个月都要弹劾纠察官员,导致乡党不和、朝中人都视之如仇,没人愿意和他走在一起,这个职位实在是“怨之所聚”,不能长久的干下去。而且刘宋六十年中,御史中丞就换了五十三个人,算起来,一个人也就才干了一年多一点,现在他干得时间也够长了,应该换人了。

可是,萧道成却表示:“卿职当国司,以威裁为本,而忽惮世诮。卿便应辞之事始,何可获惰晚节邪?”你是为国效力,为国家监察百官,怎么可以顾忌人言人语呢,你为朝廷尽心尽力了一辈子,怎么可以到了晚年就懈怠不干了。

正因为御史中丞经常弹劾别的官员,所以会与其他官员结怨,遭受报复,“中丞案裁之职,被宪者多结怨。”除了政治上的打击报复外,有些人还会铤而走险以其他手段进行。

比如沈渊任御史中丞的时候,弹劾吴兴太守袁彖,几年后,袁彖的堂弟袁昂任御史中丞,袁昂到任才几天,就弹劾沈渊的儿子沈缋父亲还没去世就雇佣白幰车,沈缋因此免官禁锢。

沈渊与兄沈淡、弟沈冲兄弟三人都当过御史中丞,这种殊荣,晋宋都未有过。但是他们的母亲孔氏一直担心遭人报复,吴兴老家的邻居失火,孔氏就怀疑别人有意放火延烧她家,大呼曰:“我三儿皆作御史中丞,与人岂有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