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免死金牌”,却还被满门抄斩,只因后面还有这几个字!

大家都在电视剧中没少看到过这样一个画面,那就是古代皇帝赐给有重大贡献的臣子“免死金牌”。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一画面时候是么感觉,反正我是太羡慕了,因为这“免死金牌”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够看的出来,他是能够免死的啊,但是在古代是否真有“免死金牌”呢?如果有,那么他的作用又是否真的大到犯了什么样的重罪都能够免死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确实会对有重大贡献的人赐予免死金牌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所谓的免死金牌其实叫做“丹书铁券”。他还有许多的别名,例如“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这个丹书呢,就是用朱砂写字,这个铁拳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用铁制作的凭证。所以呢这个丹书铁券,就是用朱砂写在铁班上,而且为了防止造假冒充还会将铁券从中抛开,留在朝廷一半。

那么又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丹书铁券”呢?据考,最初的“丹书铁券”是汉高祖刘邦夺取了大权之后,为了笼络跟巩固有功之臣,开始颁给他们“丹书铁券”作为奖励,虽然我们后来都叫“丹书铁券”为“免死金牌”,但在当时最早的“丹书铁券”实际上并没有免死的特权,他只是一种加官进爵的凭证,哪怕获得赐赏的功臣什么后世子孙之中也仍然有被治罪甚至是处死的人。

那么他没有免死、免罪的作用那么为什么都叫他“免死金牌”呢?其实在后来这个“丹书铁券”真的是具有了免死的作用,最晚也就是在南北朝的时候。而且最早的免死次数其实并不是很多,能够免死的次数也就在三次以下,但是从北魏之后一直到唐代,能够免死的次数就在不断的增加了,而且到了唐代后期,被赐予“免死金牌”的后世子孙甚至可以凭借铁券免死一次至三次。

在唐代,其实最著名的“钱镠铁券”,他是唐昭宗赐给吴越国国王的,这块金牌历经了留个朝代,如今被钱氏后人交给了国家博物馆收藏,这块铁券是因为当时的董昌打算叛唐称帝

,而钱镠讨伐有功被赐予下来的,而且到了宋朝,钱镠的孙子审时度势向宋纳土称臣,为了安抚臣心宋朝仍然承认铁券的作用,享受原有的待遇。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还特意让人来观看这块铁券,并且以此作为模板,制作“丹书铁券”。到了清朝的末年,为了保护这块铁券,钱家的后人还曾将此铁券藏到过地窖里面,知道新中国成立后,钱家才把这块铁券拿出来,并且交给了国家管。

其实到了宋代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他是从后周柴家手里谋得皇位的,为了安抚柴家人更为了获得民心,赵匡胤下旨厚葬柴氏的子孙,并且赐了柴氏“丹书铁券”,规定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所以说我们看到的经典小说《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也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

然而,等到了明代的时候,可以说被赐予铁券的对象更加明确,规定的更加具体了,可以说是从法律上进行了规范被授予的对象,仅仅是限于立有军功的,并且是被封为公、候、伯的勋臣。其实隋唐之后,“铁券”上的丹砂填的逐渐改为用金填字,所以后世的人都称之为“金书铁券”。明代的“金书铁券”就分出了等级,共七等,而且所有的铁券都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赐着,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检查时,只需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就可以立即辨别真伪。其实跟唐代比起来,明代的“金书铁券”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谋逆的死罪不会免,只免其他的死罪,还有就是免死的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子孙已经不享受免死的特权了。到了清代的时候,丹书铁券的制度就已经被废除了。

那么我们是否好奇“丹书铁券”上都写了些什么呢?是不是像影视剧中的那样,仅仅写了“免死金牌”四个字呢?其实不是的。铁券上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一般会有赐卷的日期,被赐对象的姓名、官位、邑地,还会记载被赐者对朝廷做出的贡献,还会写出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比如免死等;一般还会写有皇帝的誓言。

那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了免死金牌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呢?有了免死金牌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呢?其实那真的要看你做了什么事,犯了什么罪,其实我认为这免死金牌最终解释权还是在皇帝自己的手中掌握着,因为他是皇帝颁发的,他说这金牌有用,那么你就不会死,他说没用,哪怕你拿着很多金牌都没用。就比如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金牌”其实可信度就非常的低,他所颁发的“免死金牌”免死最多的就是魏国公徐达三次,他的儿子免死两次,其余的大多数公侯的免死次数都在两次或者一次。

可是同样拥有“免死金牌”的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被满门抄斩,只因为他参与谋反,李善长叫家人拿“免死金牌见皇上时,皇帝让他看后面,原来后面写着”除谋反大逆”。除此之后朱元璋大规模杀掉的拥有“免死金牌”的功臣其实还有许多?所以说不要以为拥有了免死金牌就可以真的高枕无忧的去犯错,去触碰皇帝的底线,赐你免死金牌是对你的信任,更是对你的考验,要记得“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