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盛世:潮汕版的“真正男子汉”

海丝潮馨 英歌盛世

英歌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尤其盛行于陆丰市甲子镇、汕头市潮阳区、普宁市一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

那么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英歌舞

了解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在广东,许多民间舞往往被忽视,被形形色色的大型歌舞所取代,致使我们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具有浓郁广东特色的舞蹈。而英歌舞却在漫漫长河中,经过广泛的流传和历史的沉淀,成为潮汕民俗文化孕育出来的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大众文化活动,它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被赋予新的养分,不管从艺术层面还是体育层面都给人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

▲舞台上的民俗舞蹈《英歌》

英歌舞融会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是潮汕传统广场舞蹈的典型代表。既能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又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英歌舞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梁山泊好汉化装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二是梁山泊英雄化装劫法场救宋江。

英歌舞的表演形式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在队伍结构上按照天干地支的数字,以36、72、108为人数,分为前棚、中棚、后棚,其中前棚是最主要的部分。表演者以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为主,从脸谱到服饰,按梁山泊好汉形象化妆,双手执木棒相互击打,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


其中,领头两人为指挥,必须挂黑须和红须,黑须为李逵,红须为杨志或秦明,和尚打扮的是鲁智深或武松,还有两个男扮女装的为孙二娘和顾大嫂。

队伍中,往往还有一人扮“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

英歌舞的动作包括阵法( 套式) 、步法、身法、手法、眼法等。步法是区别英歌舞流派之所在,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不同的步法。

英歌舞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力与美的震撼,被誉为“中国男子汉典型舞蹈”。

英歌舞的一招一式,时而如虎跃鲛腾,呼啸前行;时而如玉人照镜幽默谑谐;时而如燕子翻身凌空出世。如此精准的形态描述,怕是身处异乡的游子看了也能感觉身临其境,就是千年后的读者也会从中感到玩味无穷。

这份情感与潮汕大地上的其他文化形式,如潮剧、潮州音乐、潮汕木雕、潮绣、潮瓷、潮菜、潮语以及工夫茶等一起融汇成了潮汕民众抒发情感的独特方式,也构成了潮汕民众在视觉、听觉、感觉上共同的文化情态和民族记忆。

每逢佳节或是喜庆的日子,潮汕地区定少不了英歌舞这项传统活动。英歌舞表演队伍所到之处,村民闻声而至,扶老携幼,围得水泄不通。在中国各地及海外潮人聚集地,传统的英歌舞表演也会在当地引起轰动。

正是伴随着各种习俗和时节,有组织的表演或竞赛,潮汕英歌舞逐渐形成一条链接海内外潮汕人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