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六句话,读了从此你会越来越走运!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

这四篇家训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以下是由《了凡四训》里精选的六句经典,希望您仔细品读,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1.“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译:一切的福田,都离不开我们的心地,只要从心地上下功夫去寻求,绝对不会得不到感应的

省悟:福田就是净化我们的内心,断恶修善。只要将我们的心地净化了,那么才是真正的种福田,而从福田出发去寻求,不仅可以成就道德仁义,就连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一样可以获得。

2.“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译:人世间能够享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个拥有千金福报的人;享有百金产业的,也必定是有百金福报的人。上天只不过是就每个人所造的善恶质性,厚实地来对待他,让他获得应有的果报而已,何曾加上一丝一毫的喜爱和厌恶的想法。

省悟:能够在世间享受千金,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必须得有千金的度量,千金的福报。当一切都归于零时,其实就是拼福报而已,上天只不过秉着这种“自然的规律”,来执行“奖善恶惩”的职责罢了,并不会刻意去加重。而自己是多少金的人物,回首一生,自有答案。

3.“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做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译:不能够生儿子,这是上天注定的,但是可以避免或改造;现在只要扩充德行,尽心努力去行善,广积阴德,这是自己所造的福德,哪里不能享受应得的福报呢?

省悟:《易经》中有趋吉避凶,专解如何趋向吉祥、避开凶险的道理。如果命运已定,不可改变,那么如何能够趋吉避凶呢?

4.“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译:天底下聪明才智优秀的人很多,他们之所以不能够修养德行,所要做的事无法拓展的原因,只是因为“因循”这两个字,让自己得过且过,以至于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省悟:每个人才能智慧都不会十分低下,而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坚持自身,创造价值,而有些人因循守旧而没有进步呢?不过就是有侥幸心理,每天满足于现状,不愿改变自己。

5.“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只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译:只要能够发出一个勇猛坚决的善念,就足以洗刷一生所积下的罪恶,譬如上千年幽暗的山谷中,只要有一盏灯光照射进去,那么这千年来的黑暗就可以完全出去。所以过失不论是久远前犯的,还是最近才犯的,只有能够改过,才是最可贵的。

省悟:了凡先生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把注定不能得子的命数到最后的两个儿子。改变自己的言语过错,以致自己能够得享天年。所以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6.“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译:一定要多做善事以累积功德,对人对事也一定要宽宏包容,待人更须和气慈悲,而且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以前的种种缺失,就像是昨天已经死了,都成为过去了;从今以后的你,就像是今天才刚刚出生,一切重新始;这就是义理再生、永恒不灭的智慧生命。

省悟:上天是仁慈的,广积德,修善心。《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我们改过自新,重新努力,不就弥补自己以前的过错了吗?改变命运权在自己手里,不属于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