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心目中真正的继承人究竟是谁?雍正是矫旨篡位的吗?

小余豆


要弄清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是谁,首先得理清康熙选接班人的标准。

康熙的第一个标准:他要是个“孤臣”。

康熙安排四阿哥胤禛追讨国库欠银,胤禛要带十三阿哥一起去,康熙不准,他说,要让胤禛做个孤臣。胤禛不负康熙所望,事情办得很好,康熙很满意。

孤臣可以不顾及情面,大公无私,能按照康熙的意思把事情办好。孤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结党隐私。在康熙心里,只有孤臣才是最好的臣子,能很好地为君办事,还能让君放心。

康熙让胤禛做个孤臣,这和接班有关系吗?有。康熙执政期间,由于战争不断,耗费很大,王公大臣借钱不还者很多,国库亏空严重。康熙宽仁,弊政很多。作为大政治家,康熙清楚,他需要一个接班人来割除弊政,孤臣是最好的人选。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作为党派首领,你只有封官许愿大家才会拥戴你,将来做了皇帝,就需要兑现承诺。兑现的承诺其实就是大清国的国家利益。做孤臣就可以避免这些。

康熙需要的是孤臣,这在后来也得到印证。太子党被康熙打掉了,八阿哥公认的贤王他坚决不用,十四阿哥是八阿哥党成员,也断送了前程。

胤禛虽说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孤臣,至少表面上也算是孤臣了。四阿哥党人数少,行动秘密,主要成员年羹尧是他大舅哥,隆科多是他舅舅,外界看四阿哥是个孤臣,没有结党。

康熙的第二个标准:“观皇孙”。

康熙六十年的一天,雍正请康熙到雍王府的后花园观花散心。不远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引起康熙的注意。这时的雍亲王胤禛就叫来正在读书弘历,和皇爷爷康熙见面。康熙问弘历在读什么书,弘历说是《论语》,康熙让他背诵,弘历背的非常流利,康熙让他解释意思,弘历解释得清楚准确。康熙很喜欢弘历,之后就把他养在宫中。



期间,康熙还让人把弘历的母亲叫来,他要亲自见一见。看到弘历的生母,康熙说出了“有福之人”的话。这在康熙来说是很异常的举动。之后他又向雍亲王胤禛要了弘历的生日时辰。康熙还说过弘历是个有“大福”的人。他想让弘历当皇帝,这想法已经很清楚了。

康熙是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从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他对培养第三代接班人非常关注。

康熙对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也非常喜爱,《李朝实录》记载,二废太子后,康熙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云”。这也证明了康熙对第三代接班人的关注。



康熙和弘历第一次见面是康熙六十年,没几个月康熙就去世了。这时能争皇位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四阿哥胤禛,一个是十四阿哥允禵。允禵两个条件都不符合,胤禛两个条件都满足。如果你是康熙你选谁?!胤禛就是康熙心中的继承人。


豫有得


目前发现的康熙遗诏一共有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档案馆。这些遗诏都是满汉双语,绝无可能被修改。那么这可以说明雍正并非篡位吗?

并不能,因为现存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命令大臣起草的,并非康熙亲笔所写。

那么这是说雍正伪造了康熙遗诏,所以他是篡位吗?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有两种皇帝遗诏:

第一种,是皇帝生前亲手写好的。这种遗诏会比较短,寥寥数语,主要是说明由谁继位,以及一些身后事的安排。比如下图是道光遗诏:

可以看到,清代皇帝写重要的文字,会使用满汉双语,比如“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这一句,旁边就有一句满文。如果康熙真的写了遗诏,是没法篡改的。但是康熙到底有没有留下遗诏,这是一个疑问。他是急病而死,很可能只有口头遗诏,没有文字版本。

第二种,是新皇帝登基后,组织大臣起草的。新皇登基后,要把先帝遗诏公布天下,以示自己的正统地位。真正的遗诏言辞简略,所以新皇帝要重新起草一份正式的文件,传抄到各地,这也是发现的康熙遗诏有四份的原因。

在第二种遗诏中,会回顾一下先帝的功绩,夸赞新皇帝的人品与才能。假如先帝有什么明显的错误,遗诏中也可能借先帝之口进行自我批评(比如顺治遗诏就被写成了罪己诏),并改正错误。这样可以为先帝博得好名声,也让新皇帝不违反儒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孝道,可谓一举两得。

现存的四份康熙遗诏,都是第二种,因此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雍正篡位说。


那么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呢?我认为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是:康熙把十四子胤禵派往西北领兵打仗。而且当时战事已经胜利,胤禵回到京城向康熙汇报,没几个月康熙再次将胤禵派往西北主持善后工作。

中国自古就有“世子不将兵”的传统,就是说皇帝不会把太子派往边疆打仗。康熙把胤禵派往西北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他已算是高龄。就算此时康熙身子骨硬朗,也随时有可能突发急病。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把胤禵派往西北,难道不怕自己突然驾崩,胤禵赶不回来,皇位被其他皇子夺去吗?历史上秦始皇将太子扶苏派往北方打仗,结果秦始皇驾崩,赵高与李斯矫诏立胡亥为皇帝。

所以,康熙把胤禵派往西北,证明在他心目中,胤禵并非继承人。雍正是光明正大的登基,并没有篡位。



梦露居士


雍正当然没有篡夺皇位,民间传说里面有大量说雍正是篡位的,还说雍正是被吕四娘给取了首级而死的,甚至还说康熙帝和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都是被雍正给害死的,但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那我们具体来说说,为什么说雍正并没有篡夺皇位?

第一,我们先来说民间传说最广的说法,据说康熙的遗诏上面是传位十四子,被雍正改成传位于四子。这个说法有几个问题,一,于的繁体字是於,而于是简体字,也就是说十加一横是变不成繁体字的於。

二,清代皇帝的遗诏是满汉蒙三种语言写的,那么即使汉字可以那样改,那么满文与蒙文又如何改呢?

三,清代的传位遗诏一般会说传位皇十四子,而不会说传位十四子,所以加一横,那就是传位皇于四子,那根本就讲不通的。所以康熙的遗诏被改,这是一个很拙劣的说法。

第二,康熙六十年,康熙六十岁庆典的时候,康熙帝派雍正帝到盛京去祭告祖陵,冬至的时候,又派雍正帝到南效祭天,康熙六十一年冬至,又派雍正帝去祭天,而这些行为一般要么是皇帝本身,或者是储君代为,所以说康熙帝就是打算让雍正来继位的。

第三,有些人说康熙帝是想传位于十四阿哥的,但是我们知道,一般都是太子监国,如果康熙帝想让十四阿哥继位的话,就不可能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还让十四阿哥还在担任抚远大将军,而是在京城中,随时等待继位,这个就意味着康熙帝根本无意让十四阿哥继位的。

第四,雍正帝继位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步军统领隆科多,而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如果康熙帝不想让雍正帝继位,那么就不会让隆科多继续担任步军统领这个重要的位置。


历史简单说


篡位说已经被证明是鬼扯了,但我有一些新的发现。

最常见的说法是“改十为于”,“于”字在当时应写成繁体的“於”,所以不可能改。但是呢,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确实曾经既写过“於”,又写过“于”。

在江西巡抚郎廷极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上奏折中,康熙帝朱批:

“凡地方大小事关於民情者,必须奏闻才是。近来南方盗案颇多,不可不细心察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上,康熙的朱批如下:

“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草书扇二柄。赐李煦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

在这个朱批里,康熙把“於”写成了“于”,更有意思的是,当李煦把皇帝旨意传达给身为江宁巡抚的宋荦之后,宋荦上了一个折子以表谢恩,他写的“于”,同样没有用繁体字的“於”。

所以,说康熙皇帝的这个改动不合理,我认为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的。

第二,也有人说,改诏书不成立的理由是,传位给第几个儿子,前面必须加一个“皇”字,也就是说,要用“皇四子”“皇十四子”此类书写格式。若“改十为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比如,道光帝的亲笔秘密立储诏书: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但是,我们再看顺治帝的传位诏书:

“朕子玄烨……即皇帝位”

还有康熙皇帝册封太子的诏书:

“授允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

所以,这个理由其实也站不住脚。

最可靠的理由是什么?!那就是——那时候的书写是汉文写一遍,满文写一遍,就算汉文可以改,满文你改一个我试试,我给你们看看皇帝的满文:

我曾经请教过满语的专家,在满语里,十四子和第四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发音。

所以,改诏书是不可能的,雍正肯定不是篡位的。


susie李舒


这问题很好玩。

皇位之争历来是血流成河你死我活的一场大战,即使如贤明著称的李世民也有玄武门之变,成为一生的污点。唐宗宋祖的另一位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也不明不白,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悬疑。

大明朝燕王朱棣更是以靖难之名,悍然发兵当时的京城南京,建文帝仓皇出逃下落不明,朱棣即皇帝位,有不服的就杀人十族,比方说方孝孺。最可怜的是方孝孺的学生的学生,可能都没见过方孝孺,但是也被朱棣给杀了,当时只是方孝孺一人就牵连了873人被杀。

王冠真的是血染成的。

清王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皇位接替很少流血,康熙接班顺治,理由很奇葩,他出过天花了。

古人孩子出天花往往是创生死关,要命的病。幸运的小玄烨早早的出过天花,证明他今后很大的几率是会成年的,不会半途夭折,这也是他能继承皇帝位的一个最大的助力。

康熙生育力旺盛,只没有夭折的皇子就有24个,而有能力竞争皇位的就有9个,所以他晚年才出现了九王夺嫡的局面。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比方说有人说康熙原来是要让十四皇子当皇帝的,后来四皇子胤禛知道了,派自己府里的高手童林童海川夜入皇宫偷了密诏,国舅爷隆科多妙笔生花把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在十上面加了一横。

于是原本康熙属意的十四皇子变成了四皇子,雍正的皇位得来不正啊。后来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雍正又研究出了恶毒武器血滴子,只要向不听他的话的人祭出血滴子,这人的头就和身体分离了。

由于这个传说太具有传奇性,所以在民间流传的很广,很多还添油加醋,说雍正不理朝政荒淫无道,每天要和多少个女的睡觉。香港电视剧甚至演过雍正爱上了民间女子吕四娘。

当然这些大多是胡扯。

康熙的遗诏是有的,也是传位四皇子胤禛。这份遗诏有汉语满语,而满语中的于和十根本就是两个字,不可能改的不露痕迹的。

民间传说的雍正不理朝政更是民间对昏君的惯常想象,我们今天知道雍正是个工作狂,只批奏章一项每天平均就要写一万多字,这勤勉劲都赶上唐家三少了。

他儿子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在任期内使劲折腾,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这里面很大的功劳是雍正苦心巴力挣来的。

他在十三年的任期里上得罪皇亲国戚,下得罪文武百官,换来的是国库丰盈百姓富足。

看看他给乾隆留下的家产,使得乾隆大帝创出了康乾盛世,但是乾隆晚期,任用贪官,盛世被他败得差不多了,他儿子嘉庆面对已经开始千疮百孔的国家,无能为力,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避暑山庄。

看来有位好爹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乾隆对他这位勤勉的爹是有点看不上的。他处处学习的是他祖父康熙的行为做派。

但是康熙却吧皇位传给了和自己很不像的雍正手里。为啥?

其实康熙晚年面临着和乾隆晚年一样的局面,国库没钱,大臣们和国库借了很多钱,却不还了,康熙是不愿意整饬这种局面了,都是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他下不去狠手,但是长此以往大清会被这帮老哥们给玩死的,所以他选了刻薄寡恩的雍正。

事实证明,他眼光不错。

不过康熙这样的皇帝,清朝出了俩,但是雍正这样的大清朝只有一个。

所以嘉庆最大的功绩就是把和珅整倒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薛白袍


这是两个问题,康熙前半生不用想了心目中真正的继承人是胤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这位爷是野心十足,能力不足啊,庸招叠出,导致康熙对他十分失望,也使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毕竟龙椅只有一张,谁不想要,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九龙夺嫡”的人间惨剧。



在太子这个问题上,康熙三废三立,从这些举动中大家都看到了康熙对胤礽的喜爱,康熙和胤礽的母亲赫舍里可以说青梅竹马,感情特别深,但是赫舍里命薄,很快就撒手西去,康熙把对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在胤礽身上。但最后胤礽为了皇位居然要杀自己的父亲,这样康熙对他彻底失望了,同样也彻底明白皇权无父子,心中很是凄凉。

关于雍正继位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改遗诏,当时清朝一般发布重大任命都是满蒙汉三种,这样的遗诏怎么改;第二种说是康熙病情恢复,但突然间病逝了是胤禛下毒导致的,都不可能的。我们往下看,


在太子第三次被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机会来了,所有有资格参加皇位竞争的人都对胤礽落井下石,都想表现自己,只有一个人例外,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深知康熙深受汉人文化影响,讲究孝道,所以雍正放弃手里的权力,远离朝堂,每天吃斋连佛。还出了一个杀手锏,带着自己的儿子弘历去见康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康熙甚是喜爱这个孙子,评价很高,这么有优势下雍正会下毒嘛?当然不会。

终上所述雍正的继位基本上是合法的,出现那么多版本也有情可原,毕竟一个有作为的皇帝生前一定得罪了很多人,损坏了别人的利益,在雍正活着的时候不敢有动作,只能死后泼泼脏水。


一元复始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康熙是清朝皇帝的代表和榜样,头条里悟空问答关于康熙的问答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康熙的传位之谜!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我也借此谈谈我对此问答的看法和见解,请大家点评:

康熙最中意的继承人究竟是谁?

我们都知道雍正作为第四子继承了皇位,但实际上康熙最钟意的还是次子胤礽!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所生的独子,也是康熙唯一的嫡子!尊贵的地位决定了他比起其他阿哥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康熙和赫舍里的感情深厚,赫舍里又英年早逝,怀着对爱人逝去的悲伤,康熙对胤礽是疼爱有加,可以说把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爱发挥到了极致!但随着康熙在位时间的过长,导致了胤礽的心智失衡,父子俩的关系已经潜移默化的变质了!最终导致的就是胤礽的被废,终身监禁!如果康熙没有如此长的寿命,胤礽继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皇四子胤禛从小就沉默寡言,性格偏向内敛,但心里有数,思维发达。在太子被废的情况下将隐忍做到了极致,真正做到了不争即是争!摸透了康熙的帝王权术,将自己的优势最终转化为盛势,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可以说胤禛是一个集魄力和智慧的政治高手!

雍正有没有矫诏,篡位?

完全是无稽之谈!清朝继位诏书分为满汉两种文字,怎么改?如何改?它不是电脑打印出来的!在清朝这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想在康熙的手里矫诏?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康熙看重的就是雍正那股敢于打破常规,将改革痹症进行到底的勇气和魄力!清朝需要一位铁腕的领导者,这才是康熙选雍正做继承人的最终原因!

我是寅哥解惑!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多多点赞和评论!谢谢阅读!




郑寅础


自然是雍正。从下面的个人封王的年份:

老四雍正:

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


老八廉亲王允禩:

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

雍正元年封廉亲王。

在康熙废除太子、征求大臣立谁为太子,有人推荐允禩时,康熙就表示:“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

相比雍正在四十八年被封亲王,允禩直到雍正即位后才被封亲王。说允禩是康熙中意的继承人,有人信吗?


老十四恂勤郡王允昷:

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

雍正元年封恂勤郡王。

老十四允昷如果真的是康熙中意的继承人,如何连个贝勒都混不上,更别说亲王了。


历史哨声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如果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不止我不知道,大家也不知道,所有的都是猜测。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认为应该是:雍正得位不正,但不是篡位,或者是他矫诏了但不是篡位。

为什么说他不是篡位?因为篡位得说是篡谁的位,篡康熙位?但是康熙已死,何篡之有。如果能够证明康熙是雍正害死的,那就是篡位无疑了。可是目前学术界和民间虽有雍正害死康熙之说,但是证据不足,因此篡位说不成立。

改诏书一说是不成立的,早就比较清楚了。矫诏还是很有可能的,矫诏就是直接以康熙遗诏的名义写一份诏书,传位雍正,反正当时就是雍正和隆科多在嘛,而后来很快隆科多下狱而死,很有杀人灭口的意味。

综上,最有可能的是雍正伪造遗诏继承了帝位,但是康熙死前没有来得及明确谁是继承人,所以雍正不算篡位,只是合法性不够大,因为那份遗诏存疑!当然我们也很难猜出到底康熙想把帝位传给哪个儿子了,老四还是老十四?见仁见智吧。




文综史组


康熙临终遗照是让雍亲王胤禛即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坊间传闻说是国舅爷隆科多把遗照上的十四改成了于四,这纯属瞎扯淡的,因为你汉文可以改,但是请问你满文如何去改?



康熙在晚年决定立四皇子胤禛为继承人,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首先是雍亲王的个人能力出色,并且没有拉帮结派,搞个人的小山头,政治清廉无私。其次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弘历,对于康熙来说,他想让大清国运昌隆,但又无法预知后世之君是否圣明,当他看到四皇子胤禛的儿子弘历的时候,心头为之一亮,原来他可以在有生之年,为大清帝国指定两位继承人,并且这两位皇帝都拥有经天纬地之才。



在英明睿智的康熙手底下,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私自篡改遗照,上演赵高把扶苏改成胡亥的那一幕,当真是痴心妄想,虽然康熙的生命已即将走到终点,但是其并未糊涂,也未离开权利的中枢北京,所以他是完全有能力安排好身后之事的,因而雍正的即位是名正言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