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儒本同源,秦、汉时期“天、道”的含义

道家的思想,这个名称的观念和内容,是根据秦、汉以后的分类,如在周、秦之际,不但儒、道本不分家,就是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也都脱胎于道,不过,这个道的观念,却非秦、汉分家以后的道家之道

但无论道家或道教,根据大家熟悉的习惯,当然都离不开以老子、庄子的学说思想为主,其实,我们把自己遥远地退追千年以上,深切体会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于道家宗主的老子思想,与儒家宗奉的圣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辞、语言等表达方式,与主张出世救世的方法有异同以外,实在没有多大的冲突之处。后人把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人格,塑造得太过对立,形成门户之见,犹如水火的不能相容,那都是儒家与道家之徒自己制造的是非,与原本两家的思想无关。

秦汉以前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义:

(1)天字是指有形象可见的天体。

(2)天字是指形而上的天,纯粹为抽象的理念。

(3)天字是指类同宗教性神格的天,具有神人意志相通的作用。

(4)天字是最高精神结晶的符号。

(5)天字是心理升华的表示。

读秦、汉以上的书,每逢此字,必须要贯穿上下文,甚之,要全盘了解全篇,才能沟通它用在何处,究竟是代表了什么意义?《尔雅》与《说文》等书的注释字义,是具有权威价值的参考,但是在时代思想的意义来讲,也有未必足以尽信之处,例如许慎著《说文),明六书,已是汉代人的思想,虽说近于古代,较为可信,但也有未必尽然之处。

秦汉以前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

关于道字,也有相同于天字的复杂,大概归纳周,秦之际,学术思想中所用的道字,大约有五类观念,也都混在道字之内:

(1)形而上的本体观念,简称为道。

(2)一切有规律而不可变易的法则,也统称为道。

(3)人事社会,共同遵守的伦理规范,也称为道。

(4)神秘不可知,奥妙不测,凡是不可思议的事,便称为道。

(5)共通行走的径路叫道。

于是儒、道等学,诸子百家之言,也便各自号称为道,例如阴阳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统统都有提到我这种所说的便是道。这些各家之言,除了在某些地方,特别讨论到形而上道以外,大多数都归于我们所举的第类规范之道的道字范围,不可与形而上道混一而看,即如五经中的道字。有些地方,在同一观念中,便作两个不同观念的用法,或为名词,或为动词,而且在名词当中,或属于第一类,或属于第五类,变化不同。

这都因为古代名词简单,词汇不够用,而且在普通的观念中,大约都很习惯而了解,只是后世的人读来,便有混淆不清的感觉了,例如《老子》一书,他所用的道字,就不可视同一例来读,所以千载以下,注释老子,各自成一家之言者,对于道字的解释和了解不同,也正如我们现在对于事物的观察,因立场不同,观点各别,就都别出心裁,自成别见了。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