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是烦恼的根源,修行人要多注意

善知识霞热巴说:“女人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哪里都不要挨着。酒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宁死也不要喝。人情往返是烦恼的根源,所以不要到处走串。积累和守护财物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应当断除贪着。”

我对照了《噶当祖师语录》的广本藏文版,这里的“善知识霞热巴说”在广本《噶当祖师语录》里是“霞婆瓦说”。道次第里讲菩提心功德,讲到人伴有十八个,马伴有一个,总共十九个。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230页“霞婆瓦与我,有十八种人方便,一种马方便”,霞婆瓦就是这段里的提到的霞热巴。“马伴”的意思是打仗,骑马是用来打仗的。“十八个人伴”是什么呢?六度每一度分三个,六乘三就是十八,这是“人伴十八个”的意思。“马伴”不是六度,是意乐菩提心来对治我爱执,这个就叫马伴。打仗的时候骑马,打仗主要是骑在马上的人打,下面的马像菩提心,上面的人譬如六度。下面的马——菩提心——要好,上面的六度也要好。

首先讲“女人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哪里都不要挨着”。这句的第一个理解角度是:男女贪欲的对境。从这个角度说,女人是男人烦恼的根源。女人念这个的时候怎么念呢?“男人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哪里都不要挨着”,用词这样交换。

“欲界”的“欲”就是男女的贪欲,欲界人身体的架构就是会生起贪欲烦恼的架构。男的对女的贪欲,女的对男的贪欲——这个是比较正常的,还有男的对男的、女的对女的,就更不正常一点。不管怎么样,身体本身的架构就是贪欲肉体,身体架构也是这么形成的。我们都是欲界的人,这方面要注意。

另外,修行的每个阶段,包括小乘、大乘显教、大乘密教这些,刚开始不可以吃肉等等,然后慢慢肉可以用,也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内容。这句的意思是修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不是绝对的。

“女人是烦恼的根源”可能的另外解释是(这个不确定,我猜的),女人心里的烦恼容易表现出来,情绪比较多,一下是这样的情绪,一下是那样的情绪;跟着情绪,话也比较多。挨有女人旁边,就会听到很多烦恼的话,你不想听也没有办法,一直能听到——“女人是烦恼的根源”可能是从这个角度解释。

这不是绝对的,有的男的像女人一样,心非常狭小,男人比女人还女人的也有;有的女人很稳、善良,心胸宽广。如果旁边有一个话多、情绪多的人,烦恼确实不得不多。 “烦恼”这个词的意思有两种理解方式,一个是男女的贪欲,这种角度,里面的“女人”可以换成“男人”,第二种角度,就是指情绪不稳定、话多的那些人。

“酒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宁死也不要喝”,酒是间接的戒律。八关斋戒有八个戒条,后面四个:酒、非时食、坐卧高广大床、歌舞,透过这四个,烦恼间接地生起,是会间接地造恶业、间接地害他。

前面四条戒是直接造恶业。这里特别提出“酒”的意义是:比如受五戒的时候,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守酒戒,在其上再加第二、第三、第四的戒。没有受酒戒,其他戒律都不能受,这是受戒的规矩;意思是如果没有受酒戒,其他戒即使受了也守不了,喝醉之后会犯罪的可能性很高。

这里把酒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提出来,作为烦恼的根源、对造恶业很关键的一个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烦恼的根源”不是指“我喝一下酒,马上生起烦恼”,是指无法控制心。喝醉的时候,心控制不了。心控制不了,无始以来心里的烦恼就控制不了,都暴露出来,造恶业。

所以,霞婆瓦没有说不要吃肉,是说不要喝酒,这个是重点。我们受五戒的时候,也没有说不要吃肉,是否吃肉不是重点,不喝酒是重点。

这里霞波瓦讲到,我们旁边“挨着”的是什么人;与修行有关系的饮食,要注意的是酒。换句话说,我们“挨着”的人需要是什么样的?尤其是要嫁什么样的人、要娶什么样的人,要考虑好,不要随便,否则是一生的麻烦;你是会起烦恼、还是不会起烦恼,这是关键的。饮食方面的关键是喝酒。这两个关键点要注意。

另外,“人情往返是烦恼的根源,所以不要到处走串”,如果没有在一个地方安住,不停地颠簸奔跑,这样的人肯定无法心里定下来;心没有定下来,修行是很难的——当然这是对比较初级的阶段来说的,像尊者这种修行人,天天颠簸也没有关系。

我们在初级的阶段,如果天天在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肯定会影响修行,一直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花花世界”,不停地一直看这个、那个,就会增加贪心、也增加散乱,整个心变成波浪一样飞来飞去,根本修行不了。所以,“人情往返是烦恼的根源”就是这个意思,不要到处跑。

虽然没有跑,也没有“挨着”烦恼的人,吃的东西也注意,但是非常执着家里的各种东西,心里执着家务;譬如家里放了有价值东西,在古代的话,可能家里藏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有说法是说,如果这样,死了之后就会变成虫之类的,投生到那些藏宝物的地方。死前天天起烦恼,心里天天执着,死的时候放不下,然后就投生到这种。所以,家里有很好的、令人执着的东西,对修行也是很大的障碍。

有一个说法:修行人死的时候要什么样子呢?像鸟飞过石头上,没有一点点东西留下来。人要像那样,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的。

对修行人来说,是需要这样;比如,出家人要出去托钵,而且不能想要今天留下明天的饭;衣服最多两件,吃的、穿都很简单。只有这种需求的话,真的没有执着。没有这种执着的环境,修的时候容易成就。

如果心里这个也要、那个也要,有了之后,心想“这个是我的,不能摔坏”,心里一直被执着抓住,当下的心是这样,修的怎么会成就呢?不可能的事。住的地方不可以累积要守护的财物,不要贵的东西,否则心完全没有办法清净。这个也要注意。

这四个是讲令心不会清净的来源。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会非常清净;心清净,修就容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