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范曾书法差点意思,国学算个爱好者

范曾的书法,一直颇受争议。

范曾先生曾在摄影机前这样评价自己的绘画成就:“画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师,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谢绝大师称谓者确有一二,公开自我评定为大师者罕见,而公开宣称已超越大师境界者,范曾为当代第一人。

李敖先生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评价过范曾的画。在书画界,李敖只骂过一个人,他就是范曾。

李敖:“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范曾书法作品

范曾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书法?

他曾以惯有的引经据典方式作答:“作为我个人书法来讲,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我的字比较合适。庾开府,庾信,南朝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南朝的大文人。一个清新,一个俊逸。”

范曾说:“我的书法受我的文化的影响,是我主观上对清新俊逸的那种追求。我想杜甫形容李白这两句,可以讲书如其人。”

▲范曾书法作品

范曾对自己的书法境界颇为自得。“清新俊逸”,是范曾的书法美学追求。

范曾书法,疙瘩成串。

网友:横竖像糖葫芦,这毛病能不能改?

范曾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艺术人物,特别是人们对他的书法致以好评的不多。许多人对范曾书法持负面印象。比如,有的人直接说范曾的书法也就是小学生水平,还有的说范曾书法是账房先生的水平。

但是,他的书法倒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范曾的书法品质虽然不是非常高,市场价值却不低。特别是范曾凭借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不但能混得一口饭吃,而且还混得成了书画界鲜见的富户,这让他的书法艺术更有争议色彩,人们的心中总是有太多的不服气:范曾书法绘画,水平一般,凭什么有这么高的价格!

不必跟范曾的书法价格较劲,因为范曾是位名人,名人书法的价格不受书法本身质量的决定,多数受市场来决定。艺术品市场有时候会存在奇怪的机制,是认人名不太认书法质量的。只要一个人的名气够大,就算是书法写成了烂树叶、一团糟也能值一把钱,这就是书法艺术市场的价格扭曲的特色。

范曾的书法,明显是粘了名人的名气便利之光,钻进艺术品市场扭曲价格体系的空子,价格扶摇直上,成为市场的宠品,也算是有天时之利。别人眼红,也无济于事,毕竟范曾书法绘画能得到价值体系的认定,算是闯了大红运。如果范曾没有什么艺术家的名气,就是一位普通人,书法写成这怪怪的模样,莫说值钱,当废纸糊墙就怕也不令人中意。

范曾书法到底写成了什么怪怪的模样呢?其实他书法的怪模样一眼就能看到,笔法有不停点顿揉按的过程,一笔下来,数次点顿,再加上不断揉按,无论横笔还是竖笔,都写成了成串的疙瘩,范曾书法这种疙瘩一串串的现象,在历代书法家中是非常少见,甚至是绝无可见的,站在这个意义上来看范曾的这种书法制成疙瘩的现象,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书法艺术界,也就只是范曾好这样点点顿顿行笔写书法。所以网友观看范曾的,有笑谈:范曾先生这书法写得有点儿像糖葫芦串串,明显是书法的造作,也可以说是行笔的毛病,不知道范曾老先生这种点点顿顿写书法,横竖写成糖葫芦的书法毛病,能不能改?

范曾书法的用笔方式,大概已经是习惯成自然的,怕是很难改了。所以他的书法写成疙瘩,类似糖葫芦的问题也应该是个老毛病了,改不掉的。

老梁:范曾书法差点意思

国学算个爱好者!

谈起范曾,

人们大致有两种看法:

有人捧他为书画巨匠、国学大师,

有人骂他见利忘义、欺师叛国。

老梁梁宏达在节目上指出:

范曾不是道德上的圣人,

他的画在当代可称为大师级,

书法差点意思,

国学上仅能算是爱好者。

老梁这一评价算是比较客观,

就范曾的书法作品而言,

用笔缺乏力度,

细笔孱弱、粗笔滞涨,

往往呈现涂抹状,

收笔处一般控制不住笔而破锋。

结体毫无古法,

或松散空洞、或拘谨猥琐,

自称“不轻让褚虞”,

实属于自由体,

不得古人万一。

内容源自@至善书法,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