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浮世绘的“幽玄”美学

幽玄是日式主流美学。形成于日本中世,早期以和歌论。渊源可追溯至中国汉代悲歌,六朝和唐文都有提及。日式“幽玄”源自佛教用语,后用来表达审美意识。

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对“幽玄”有以下阐释:

掩藏、遮蔽、不显露、不明确;微暗、朦胧、薄明;寂静;深远感;充实相;神秘性不可预测的超自然性;非理性的、不可名状的、飘忽不定的形质;

“幽玄”以中国庄子、禅宗思想为背景,并且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传达一种深邃渺远、浩瀚真彻的精神至境,与我们中国的“空灵”、“意境”相近,只不过日本的“幽玄”审美有着更深味的禅意,有着更崇高的精神意旨,也有对于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包含优雅、品味、温柔,也可指女子之美。

幽玄是一种向內奔驰的深度美 (梁光耀,2015)

幽玄浮世绘中多有呈现:

白鹭之下的苇草、雪花飞舞后的繁星、樱花开时的落霞、山枫即降时雨,飞鸟划过海岸,天上月朦胧,水中月缥缈。薄云翳月下的屋脊… …

这种幽邃境界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可无限深探细品,清凉彻悟,又深不见底的空间领域。

幽玄崇尚自然不可预测的神秘,崇尚万物有其神灵,深山古木、风花雪月都自有神性,因而心怀敬畏与崇拜,浮世绘体现为:

描绘出自然蕴藏的生命灵气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氤氲出缥缈空灵的气息,带着散漫耽美的诗性。

余白,含蓄、内敛、隐晦、意味深远、神秘微妙。

一种领略意味的延伸、无止境,无限缥缈的脉脉余情。

美的幽邃余情,富有诗性散漫的气质,难以名状,不可捕捉,唯有精神能超凡脱俗去窥探这幽微深处的朦胧意境,仿若: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明确了一种令人无限遐想的脉脉余情。

放眼远看,

群鸽掠海面,

波涛残月间。

冬日枯枝上,

山风萧瑟中,

白雪依然聚枝头。

这些景气呈现了幽玄美学。

浮世绘里的“幽玄”恰似那最美妙的和歌。

代表了一种精神内在,最崇高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