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商鞅成就了彼此 功成,身死可以!

商鞅变法尽管已经过去近2500年,然而在今天看来仍然显示出其宏大的法治框架和思想内涵。商鞅入秦改变了偏于一隅的大秦鲜活的血液和思想,使秦国一举成为战国霸主。然而,商鞅车裂而死,给世人留下了深深地遗憾!

战国局势图

秦国在当时地处极西,被当时中原诸国视为未开化的蛮国,商旅凋敝,民生孱弱,历来被中原所孤立。直至秦孝公选贤任用,以商鞅为丞相在秦国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强国变法。

卫鞅入秦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变法最频繁、内容最多样的历史时期,齐、赵、魏等国皆实行过变法,并因此而强盛一时。而商鞅的变法大计以法制为基础,一旦确立便可立竿见影。

徙木立信

但无可避免的是要触及根植秦国血肉的贵族阶级利益,其间阻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众所周知,不变法无以强国,不变法迟早会被连绵的征战所拖垮终被中原强国所吞没。

商鞅

而商鞅之所以能够面刃而岿然不动,其根本在于君臣之间无以复加的信任与权利的赋予。任谁想来,建如此功勋于世何憾,然童话终究不存在于现实中,商鞅最终惨遭车裂,令人匪夷所思。

商鞅变法

究其根本却也有理有据,秦孝公一死,商鞅功高盖主,且商鞅之变法触及贵族旧臣之利益。新主无势无威,唯有借旧贵族之手除掉商鞅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而再将逼死商鞅之罪责脱手抛给旧贵族与山东六国,如此一来便有铲除旧贵族之口实,亦将不义之名转嫁于山东六国。从此商鞅变法便可在秦国彻底站稳脚跟,如此之大谋其实恰出自商鞅。

商鞅

为国如此,虽死不憾。其实,自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给了全体国人更为平等的晋升赏罚制度,更何况君臣历代励精图治维护变法,秦人由衷的生出一种国人的自豪感与唯公欲。“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老秦话成为了当时秦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大秦帝国剧照

春秋战国滋生出了中华本源文明的水源,并在短时间内汇聚成河,朝为布衣、夕为丞相,在战国可谓常见,反映出当时士人任才维德的思想境界。对当今的社会可谓一面史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