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能够一步步成长为“大清”王朝,这几场战役很关键

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逐渐崛起,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对他们采取“剿抚并用,以夷制夷”的战略方针,结果不但没有遏制女真人的迅速成长,反而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培养出了一个明朝的掘墓人,此人就是李成梁的义子——努尔哈赤。众所周知,努尔哈赤逐步统一了女真以后,建立了“大金”(为区别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历史上也称之为“后金”)政权,就是这个“大金”国后来又一步步成长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那么问题来了,“后金”本来是沈阳以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小型割据政权,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取代明朝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以下这几场非常关键的战役说起:

“后金”地理位置

1、抚顺之战

抚顺之战是后金和明朝之间的第一场正式交锋。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誓师征讨明朝,发动了进攻抚顺的战争,结果后金军队不但取得了完胜,还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明军。此战明朝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力战而死,但是抚顺游击将军李永芳投降后金,首开了明朝将领投降后金的先河,此后投降的汉人将领不计其数。

努尔哈赤

2、萨尔浒之战

抚顺之战失败后,明廷震惊不已,万历皇帝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除后金的威胁,将其彻底消灭,明朝在同年冬天发起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战辽东经略杨镐亲自坐镇沈阳指挥,兵分四路(分别由总兵杜松、马林、刘綖、李如柏率领)进攻后金,结果被努尔哈赤采取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彻底击败。从此,明朝对后金的政策由战略进攻沦为战略防守,从而不得不采取坚守城池的方式来防御后金的进攻。

萨尔浒之战

3、广宁之战

继萨尔浒之战之后,后金军又攻占了明东北重镇沈阳和辽阳,努尔哈赤这次将目光对准了明朝在关外的最大基地——广宁。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由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意见相左,而且明廷选择了王化贞的“错误”政策,结果导致广宁失守。此战以后,明朝实际上已经基本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

广宁地理位置

4、松锦大战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已经是皇太极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的第四个年头,为实现自己的野心,他悍然发起了著名的松锦大战,这一战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的兵力,足足打了三年之久。此战最终以明朝失去松山、锦州、杏山等城池,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投降清廷而结束。从此,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被彻底摧毁,“关宁锦防线”不复存在,只剩下吴三桂的山海关在苦苦支撑。

洪承畴降清

5、山海关之战

公元1644年4月(此前崇祯皇帝已经自缢身亡),因为吴三桂拒不归顺农民军的“大顺”政权,李自成决定率军亲自征讨吴三桂,结果在山海关一片石被吴三桂和其引进的清军联合击败,清军由此顺利入关进入北京。此后,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出色指挥下,先后击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明的各个小朝廷,为“大清”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正是由于后金(大清)军队取得了以上几场大型战役的胜利,一步步蚕食了明朝的领土和子民(其中有很多非常有能力的文臣武将选择了投降),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助攻”,才使得“后金”得以成功入主中原,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大清”帝国。

(文章由历史人物故事会原创,投稿邮箱:brad116@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