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现代精神

近年来,俄罗斯名团仍然在世界各地上演《天方夜谭》,但录音转为CD发行的却难得一见。

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名曲《天方夜谭》历来是诸多俄系指挥家的拿手好戏,亦多有优质录音存以名盘流世,如享负盛名的康德拉辛与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特米尔卡诺夫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的前身——基洛夫剧院乐团、斯维特兰诺夫与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的版本等。虽然莱纳、卡拉扬、比彻姆、郑明勋等名指挥也都有此曲的名演,但俄罗斯指挥家在该曲上仍有当仁不让的优势:排山倒海的管乐,细腻绵长的弦乐、斑斓多姿的音色与深邃入骨的地缘情感。

近年来,俄罗斯名团仍然在世界各地上演《天方夜谭》,但录音转为CD发行的却难得一见。2003年,俄罗斯指挥费达谢耶夫与其麾下的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音乐厅(即大名鼎鼎的“柴厅”)现场演出的该曲,由俄罗斯Melodiya(旋律)唱片公司于2017年为庆贺费达谢耶夫85岁寿诞而发行(片号:MELCD1002508/香港上扬代理),是对这部作品录音资料的一个重要补充。

今年已86岁高寿的费达谢耶夫(Vladimir Fedoseyev)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俄罗斯指挥家指挥家之一,与斯维特兰诺夫、康德拉辛、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指挥巨匠齐名。费达谢耶夫在音乐学院期间学习的是斯拉夫民族乐器巴扬琴,后改学指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津兹伯格教授。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传奇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受大名鼎鼎的穆拉文斯基邀请,费达谢耶夫在列宁格勒指挥了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歌剧《沙皇的新娘》。不过,他获得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1959年出任前苏联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与常任指挥,这或许与他的学习经历有关。而这份工作也使他更深入细致地理解了俄罗斯的民族音乐。

1974年,费达谢耶夫正式出任前苏联广播大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与该乐团的感情和纽带可以用血浓于水四个字来形容。这是前苏联创建的第一支交响乐团,成立于1930年,也是20世纪东欧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交响乐团之一,历任几位伟大的前苏联指挥家:高克、格洛凡诺夫、奥洛夫、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费达谢耶夫(至今)。苏联解体后,乐团改名为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后又改为现名: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Tchaikovsky Symphony Orchestra,以下简称TSO)。

在苏联时期,TSO与多位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家过从甚密。米亚什科夫斯基、普洛克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斯维里多夫等前苏联音乐家的多部重要作品的首演都由TSO完成,上述音乐家也长期担任乐团的客席指挥。他们的合作是前苏联音乐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乐团成为整个俄罗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苏联解体以后,乐团曾经历了一度的低潮,所幸在坚守阵地的费达谢耶夫的带领下,乐团逐渐恢复了元气,并成为西方各大音乐节的常客之一,建立了不俗的业界地位。这一切都与这位意志坚强的指挥是分不开的。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是一位杰出的管弦乐配器大师,他的奇思妙想在《天方夜谭》这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而要再现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神秘色彩的乐思,就需要一个能力超强的乐团与一个掌控能力超强的指挥,否则这部作品演奏起来就会显得混乱、嘈杂而脆弱。TSO与费达谢耶夫证明了他们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毕竟四十多年合作的积淀和传统是不可忽略的。

Melodiya公司的这张唱片制作非常精良,录音效果极佳,音场宏大、音色丰盈,逼真度与还原度都很高,听之仿佛身临其境,直接感受那令人目眩神迷的音乐氛围与气吞山河的现场效果,令人大呼过瘾。尤为出彩的是乐团的小提琴首席谢斯塔科夫,他绚烂的技巧和华丽的音色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一种彻底放松、近乎于神游状态的情绪中。他的出色表现也使《天方夜谭》成为TSO与费达谢耶夫的保留曲目之一。

专辑同时还收录了乐团于2007年斯特拉文斯基125周年诞辰纪念音乐会上演出的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很难相信这部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是来自一百多年前的音乐。TSO与费达谢耶夫对这部作品的演绎也让人耳目一新,不论是乐队还是指挥的表现都饱含着朝气和现代精神。这或许也是费达谢耶夫这位杰出的指挥家与TSO这支历久弥新的乐团时至今日仍屹立不倒的原因:他们始终锐意进取,致力于传达出作品的真正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