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做人要学水的德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其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干居卑下的环境,心胸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信守诺,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这就是上善若水。做人不仅要知水识水还要学水的德行。

《道德经》

老子在自然界中最赞美水,认为水的德行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类似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上善若水”上为至高,只有至高才叫上,水的德行最高,水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它是自然界里的生命之源。那么,水的德行究竟是什么呢?水是最柔弱最具善行的物质,它具有宽广的包容和毫无所求,干居人下的德操,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无声无息的。

上善若水

水有形无状吗?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把它放在什么容器里,它就呈现什么样的形状,它生性温柔,就像一个柔弱的少女,羞色而又随遇而安。用它拦坝,它就静止不动,抽刀断水,于水毫发无损,。在天则为雪女云雾。在地则成为江河湖海。遇热成汽,逢冷结冰,见风起浪,居高成湍,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无论它身处什么高位,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人类恰恰相反,人总是钟情于高处的,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就难免会有竟争,有竞争就有淘汰,有淘汰就会有斗争、得失、成败。

上善若水

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养润万物而不自居功,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水和大道十分相像,水性善柔,大道无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化育一切不言功劳。而这正是圣人必备的德行。老子认为,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于大道 的本质,是人类最应该效仿水的德行。

上善若水

因此 ,人的心胸就应该象水一样宽广无边清澈悠然:向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不可处处彼此争高低,要择地而居,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忠实厚道,宁愿居下地也不与人相争。为人处世重诺守信,就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人类一旦有了水一样的品德,就能助人为乐,与世无争,日子过得恬淡自然,就能避免与他发生矛盾和冲突,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如果人有够使自己的品格如水一般就会免去纷争。痛苦与烦恼,就能过得逍遥自在,轻松愉悦。希望人们能学水的德行,让这个世界更加充满爱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