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怎样才算一张好画?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黄宾虹的绘画创作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其理论包含着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山水画和画论,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余喜习绘事,生长新安山水窟中,新安古称大好山水,至今韪之。顾古人言好山水尝曰:江山如画。「如画」之谓,正以天然山水,尚不如人之画也。

画者深明于法之中,能超乎法之外,既可由功力所至,合其趣于天,又当补造物之偏,操其权于人,精诚摄笔墨,翦裁成为格局,于是得为好画,传播于世。世之欲明真宰者,舍笔法、墨法、章法求之,奚可哉乎!法者,古今授受不易之道。

世有朝市之画,有山林之画。院体细谨之作,重于貌似,而笔墨或偏;士夫荒率之为,得于神来,而理法有失。

故鉴之者,于工笔必观其笔墨,于逸品兼顾其理法。工于意而简于笔,遗其貌而得其神。用笔之妙,参于古人之理论,用墨之妙,审于名迹之真本。

多读古书,多看名画,更须多求贤师益友,以证其异同。使习工细者,不入于俗媚,学简易者,不流于犷悍,渐积日久,不期于美而美在其中。

否则专工涂泽,则无盐、嫫母,愈见其媸,任情放诞,牛鬼蛇神,愈形其恶。彼盲昧者,徒惊其妖冶,诧为雄奇,堕五里雾中,沈九渊泉下,而不之悟,皆误认究本寻源为复古,用夷变夏为识时。因未求笔法、墨法、章法,致放浪而无所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