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画外」大千世界,唯有女子才是他的最爱!



张大千自己曾谦虚地说过,他不敢说自己最能欣赏女人的美,他只是在观察、欣赏美丽的女人以搜求画稿时,比别人更仔细、更留心罢了。俗话说,画家的作品总蕴含着他某个时间段的心态、感情和理念,而张大千女性题材画作的呈现就有着以下两方面的不同。

  一、世俗美艳

张大千对于世俗之美有着独特的表达,他在传统仕女画上达到了一种极致,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揉入了自己丰富的感性经验。不得不说,张大千是位非常注重世俗享受的人,他一点也不吝啬对于美人的表现。大千早期仕女画学唐寅、改琦、费丹旭一路,表现形式为明清以来那种削瘦、病态、柔弱之美。敦煌之行后,他笔下仕女形象有较大变化:体态更为健美,体量改小巧而变高大。所以能入他画中的美女,当真是绝对美极了的。



蕃女掣庞图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时,张大千和梅兰芳是相互欣赏的好友,梅兰芳曾请教大千教他如何画美人,大千当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戏台上的各种样子画下来就行了,千万不用再参照别的样子了。”梅兰芳上妆后的脸谱及身段更被张大千认为“浑身都是画稿子”。因为这种脸谱和身段凝结了唐宋以来古人们审美的全部精华。

对于外国人认为中国女人凤眼好看的审美认识,张大千自有一番见解:“其实大家都弄错了,凤眼并不是像我们四川人所说的‘丝毛绸子上拉了一道口子’那样的细长,所谓凤眼是指女人的眼神要温柔,不要瞪大眼睛,显得一副凶相。”可能只有大师才能如此入木三分地透过狭义上的“凤眼”形状,以眼神的种种流盼说出真正的“凤眼”含义。




执扇仕女图

如美人的脸要“三白脸”才好看,也就是额头、鼻子和下颚是白的,这样才能衬托出脸颊的红润和健康。这种认知很符合自然美的原则,颜色的深浅会突出脸形的轮廓,中国人的轮廓大都显得扁平,而“三白脸”正好表现出了线条轮廓的对比度,当然就显得美。因此戏妆便尤其突显出这个特点来。



柳荫仕女图



鱼篮大土像

五官之外便是人的身材,一个美人的高矮胖瘦该如何定下标准呢?张大千认为以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看,并没有特别的偏爱“胖子”或“瘦子”。所谓“环肥燕瘦”的典故强调的其实是“骨肉匀停”,匀称就是美。



蕉荫仕女图



唐妆仕女图

国画中的美人穿的都是古装,飘逸轻盈,因为古代女人的衣服有彩带、有水袖、有流畅的线条美,因此入画。而时装本身总在变,所以时装的美都是暂时的,便有过时之说,因此不容易入画。张大千说衣服穿得一臃肿,人就不美了。所以棉袄是入不得画的。



双美图



三美图



拈花仕女图



《芭蕉仕女图》

  二、庄严圣洁

在敦煌三年苦行僧似的生活,让他近距离接触到了佛教艺术的魅力,敦煌之行对于张大千的艺术生涯有着重要影响。他一生创作了数量巨大的佛教人物形象,除临摹敦煌壁画之外,各类水墨观音,天女、神女的形象,无不渗透着大千追求佛教圣洁悲慈的一面。在他笔下,这类人物被刻画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透着圣洁的光环,让人觉得“神”应该就是那个样子。



水墨观音图



神女图



吉祥天女图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看到唐朝人画女人时,不论丫头、还是太太,都把手画得细腻传神,绝不偷懒。古人的治艺严谨让张大千钦佩之余更感身受鞭策,因此也练就了画手的绝活。梅兰芳也是个对美精益求精的人,除了脸和身材外,手是仅次于眼睛的传递情感最重要的工具。中国画中有“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兽难画狗”的说法。道出画手的难度。



仕女四屏图



白衣观音图

台湾的著名影星林黛不仅长得美丽,还生就一双纤细柔美的手,但一般人只注意到她的美丽面容而把那双美手忽略了。张大千便在画给林黛的肖像画上着意画出那只手的百转柔情来,让林黛自己都大为喜爱,还因此特地去照相馆拍了张突出手指线条的照片。可惜美人命运多舛,后来因情自杀,让远在国外的张大千很是震惊与惋惜。

张大千自己的手不太好看,手指又粗又短,皮肤也稍黑些,但就是这样一双像经常劳作人的手却画出了无数美轮美奂的作品。而跟随张大千的女人们则无一例外都有一双漂亮的纤手。杨宛君的手尤其美,令张大千心动。



荷花屏风美女

杨宛君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胸大度,很明事理。娶了杨宛君后,张大千画了不少以她为模特的仕女图,张大千去哪儿游历都喜欢带着她,她的个性中很有些落落大方的男孩儿气,婚后她把两条长辫剪成短发,有时故意穿男子的长衫,与张大千并肩走,后面的人猛一看真以为是个男子呢。惹得她和张大千开心地大笑。



仕女擁衾图

苏东坡是张大千最欣赏的一位诗人,也是张大千除了本人的自画像外画得最多的一个男性形象。在张大千的人物画里,多以女性居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大千认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在他眼里看来,这世上够得上“奇”的男人实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