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名人——担当之出家之迷

说法一:冯再来《担当大师塔铭》中记载:“中原寇盗蜂起,(担当)知明祚将尽,复修出世之志。”杜瑞连《担当行旅图立幅论》中说:“(担当)回滇未几,闻中原乱,遂䉜发从无住禅师受戒律。”担当出家后,则“师不避客,报谒如常礼,唯绝口不及世事”。

数百年后的我们,看到这些材料的第一印象是明朝灭亡,担当报国无门,守节故君,遂厕身禅门;为避免清廷迫害,只好藏身匿迹,对过往事绝口不谈,以至人们给他立传的时候,都语焉不详。这样,担当“遗民僧”的身份,确立无疑,如陈垣先生《明季滇黔佛教考》便将之列为“遗民之逃禅”条。

说法二: 孙人龙在《题像记》中,提及该问题时,说:“明祚将亡,(担当)慨然欲有所建树,而事与愿违。” 崇祯自缢于煤山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是为弘光帝,继续艰难地延续明祚。此即我们常说的南明小朝廷。当时镇守云南沐天波担心在四川的张献忠的大西军会侵犯黔滇,派出武定李大贽到滇川边境防守。没想到李大贽贪墨,反而激起汉滇军民关系紧张。武定土司吴必奎声言:“朱皇帝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沐国公?”便举兵反抗。于是,沐天波只好号召各地土司前来平乱。吴必奎之乱很快就被平息。但是前来参加平乱的安南土司沙定洲,却想趁乱渔利,沙定洲换取了沐天波的信任,平乱后一直待在省府昆明不走。1645年12月,沙定洲假借辞行之名,突然发动叛乱。这件事,在计六奇《明季南略》中记载道:“沙定洲驱沐天波,踞会城。杀士绅,胁巡抚为之书,请代沐氏镇滇。” 叛乱必有谋士,而沙定洲背后的谋士,这场兵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就是担当(当时还是俗家身份的唐泰)!“贡生唐泰实为谋主。唐泰者,即释普荷,所称担当和尚者也。”(计六奇《明季南略》)。1647年春(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大西军南下云南,首领孙可望出于舆论需要,以“替黔国公沐天波复仇”的名义,大败沙定洲。沙定洲败逃阿迷城。于是沐天波重回昆明,泄愤报仇,格杀了数千名曾经依附沙定洲的士人。 担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逃离昆明,“往水目山,从无住禅师座下剃染”。如此,担当出家的直接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参与沙定洲起兵失败后不得已的避祸之举。

担当禅师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