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家助力!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

近日,胜溪湖街道办事处东许村村委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东许村古宅院落,共同探讨东许村未来乡村振兴发展方向。

专家学者一行人先后考察了东许村的岱岳庙、楼院、十家庄、土地堂等留有历史印迹的建筑空间,虽然房屋破旧、壁画损毁、字迹模糊,但独特的村落文化让参观的文人墨客感受到了建筑的恢弘、历史的厚重、古人的匠心、村落的文化底蕴,震撼、惊叹油然而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刘锁祥:

有些遗迹、有些房屋、有些建筑里边还有人住,成了一个活的文物或者典型,尤其我们搞美学的艺术的,看到这些有雕刻的东西,有些文字还留下来,比如说前边紫气东来,尤其我们刚才看到的建筑里边有一个庙龛,小龛里面有一个小的文字都留下来了,而且没有被破坏掉,老百姓在文革期间拿泥土抹了一层,反倒留下来了这个很可贵,这是老百姓对文物价值的贡献,我感兴趣的叫殿阁,最上边儿的字叫殿阁,上面的字不是很清楚,下边儿是一个土地堂,还有最可贵的是一个小小的联,字迹只有指甲盖儿大,但是雕的没有破坏,就是说晋商文化当时在东许村的一些反应,从侧面看到它当年的辉煌。



残垣破壁也抵挡不住东许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不让历史遗迹遭到更严重的破坏,现在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修复。随后,专家学者一行人还对留有历史轨迹的东许九年制学校进行考察。

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教授 郭春梅:

教育就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说到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先行,而且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看了以后,觉得我们这个校园现在有些破败,有点可惜,我们的校园怎么充分利用再发挥它的功能,我觉得我们能不能在这里面进行探索,市里头的领导再考虑一下,因为对我们外边人的感受是这个村庄本身是有特色,有潜力可挖的。



保护、修复好村落民居、文物遗迹,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打造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路子,是未来东许村的发展方向。

《艺术市场》主编 续鸿明:

今天通过简单的考察,我们能够感觉到咱们东许村历史久远,底蕴很深厚,咱们的一些宅院也好,岱岳庙也好,过去留下来的东西,我觉得目前大家都提倡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我觉得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旧的东西,只有这些旧的东西能够让我们文化传承,让我们历史延续,我觉得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可以做很多这样的很有价值的工作,咱们东许村也可以借助这种资源,通过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再利用做一些旅游开发的一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