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俞敏洪到《四大名著》:中国社会“男女平等”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长期以来都处于母性文化的社会。中国最具阳刚气的小说《水浒装》、《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其实可以说是母性社会的典型体现。中国其实是一个母性原则的大国。

在《水浒传》中,一堆男人以一个没有能力的宋江做代表,跟随他闯荡江湖,崇拜他甚至为他送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江是及时雨,任何人在有问题的时候,他会出现并帮助他。这体现的不是本事,而是慈爱和母爱的感情。可以说是一帮男人找了一个妈,我们可以把《水浒传》称为《找妈记》。



《三国演义》中,可以说刘备也是一个超级大奶妈。在野心破灭后,所有群众都向他靠拢。大家如图跟着妈妈一样,认为只有在妈妈的羽翼下才能获得安全。而像曹操这样有父性精神的人,总是意图争权夺力,意图自己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佼佼者,是不太被大众接受的。这样的人往往野心勃勃,充满了争强好胜的意愿,但他们的形象一般都是负面的,是容易出现问题的。

这一点体现在性上,是西门庆和潘金莲,结局很惨;体现在事业上,是孙悟空,也是比较惨的。

《西游记》各路妖精偏爱唐僧肉。与其说她们想吃唐僧肉,不如说她想吃唐僧奶。他们像小孩一样,小孩的意象就是吃人。由于小孩吃的是人奶,所以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小孩是吃掉了人的一部分。那么唐僧像什么,像一个总是慈悲为怀和唠唠叨叨的妈。什么人总是唠唠叨叨呢?中年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比如处于中年危机和更年期的妇女,容易唠唠叨叨。中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红楼梦》就更不用提,贾宝玉这个娘炮一样的人物,充当了全大观园的妈的角色。

整体来说,中国几乎没有被多数人认同的纯粹父性的存在,所以,中国社会是以阴柔为主,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中国的皇帝制度和太监文化,看上去男人很有雄性,但其实很多皇帝都荒淫无度,天天混在女人堆里。这意味着什么呢?皇帝有很多的妈,他对男性社会、男性世界不感兴趣也不争取,没有要开疆扩土的愿望。比如说中国的长城,也是以保守为主的。

现在中国最流行的是什么人?小鲜肉,而且越来越鲜,越来越嫩。中国的文化,一直都不是特别由男性形象作为支撑。由此产生了集体性的文化,这种文化强调的是我们而不强调我。

父性原则的特点是什么?体现父性原则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俄底浦斯,为什么俄底浦斯这种丑陋的神话也会成为西方一个著名的篇章呢?因为它是存在意义的。我们常看到希腊神话里面一群神在打打杀杀,争来争去,他们的目的就是不停的去争斗,不停的去取而代之,到最后儿子把老子打死。今天星球大战的主题也依然是儿子把老子打死。

父性原则,往好里说,是双赢,往坏里说就是竞争,也就是有你没我。父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充当无限责任公司的角色。

相反,母性原则的人为什么容易内疚?因为她很自恋。比如,男人离婚后,会觉得自己把前妻的一生毁了,跟小三不结婚也会把她的一生毁了,自己毁了孩子,毁了妈妈,把身边的女人全毁了,他就会感觉到压力山大。实际上呢,这只是一个

婴儿的幻想,婴儿的幻想就是如果我不吃奶,我的妈妈会胀死,我会把自己的妈妈害死。实际上,你对别人的影响并没那么大,你只不过是被别人利用。你如何得知别人离开你就不会过长久幸福的生活呢?甚至他们可能会想,我怎么没早离开他呢。这就是母性原则过强的人会总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对别人举足轻重,处于上帝的位置。

父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知道,过去在一些比较原始的部落里,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会让孩子到原始森林住上几天几夜,若他能安稳回来就说明他已经长大成人,这就是一个父性原则。父性原则的主题是冒险,跟母性世界不一样,他会告诉你,只要你敢于冒险,就会赢得更多的食物,你越冒险,你在部落里的地位就越高,就越能拥有财富。

如果人类只有母性原则,恐怕人类就早已经灭亡了,所以人一定要长出牙齿,长出智慧去征服,并从征服中获得价值感。人在母性世界中会获得安全感,在父性世界中会获得价值感。我们会自我感觉到很伟大,这种伟大不是靠别人认可获得的,是靠自己的本事获得的。


一个皇后不会害怕独立于世。


所以这个世界有两种酷,母性世界的酷就是自己时刻像个演员在等待着掌声。我曾说周杰伦很酷,但是他是小孩的那种酷。小孩的酷是即使我摔倒,也要以最帅的姿势摔倒,然后把摔倒变成一个迎来掌声的机会。

而父性世界的酷是,并不在乎以什么pose摔倒,而是在乎我能不能当老大。无论发丝有没有乱,脸上有没有疤,只要能成为森林之王,能得到这个位置,这些都无所谓。当下流行的小鲜肉都是母性世界中的乖宝宝,他们被母性世界完全浸染,非常干净,非常整洁,他们的世界是不会去走烂泥道路的。

如果一个女人持有父性原则,那么她对于关系,对于事情会怎么看待呢?她是可以接受丧失的,也就是说分离对她不是一件坏事。她会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很有可能旧的去了,新的也没来,来的也是旧的,甚至更差,但是她愿意去接受这种可能。她觉得自己够努力,那么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她会愿意去追求那种恐惧、兴奋和它带来的快感,并且敢于冒险,敢于过刺激的生活。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光男人要做一个纯爷们,女人也可以做一个“纯爷们”。




TIPS:女性如何变得更强大?

——那些似是而非的误区

父性原则是一种归属的能力,是和这个社会相连接的能力。父性原则的关键词是竞争、优秀、征服、冒险、位置、权力、赢,这些字眼在几十年前还很少进入女性世界里,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女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女人也有权充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在这个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而不是仅仅作为妻子、母亲存在。

然而这一切绝非易事。

当年轻女性问该如何“得到一切”的时候,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吐出一些陈词滥调,这些大多数人信奉的言论其实最多只是部分的真相,全部真相往往要复杂得多。我们得抛开它们,引入更直率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去真正解决职业女性所面对的问题。

言论1:“如果你全力奋斗,那么一切将是可能的。”

我们恐怕得直面一些基本事实。只有少之又少的女性爬到了领导层。

用“奋斗不够”能合理解释这些数字吗?毫无疑问,那些进入领导层的女性都曾在她们职业中极尽全力奋斗。然而最新调查显示,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有某种共同点:她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女超人。即使对极有天赋的专业女性,这些女人也不能成为标准线,在这样的标准之下,大部分女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此外,还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是和领导层中的男性同事相比,有多少女人有孩子。在美国最高法院里,每个男性大法官都有家庭,但仅有的三个女性大法官中,两个没有孩子,另一个是等到她的孩子几乎长大成人之后才开始她的大法官生涯。

那些阻挡她女性们登顶的障碍,会远比她们野心的广度来得更现实。现有的体系是基于一个早已消亡的社会,那时务农是最主要的工作,而待在家里带孩子的妈妈则是常态。如今社会已发生巨变,但这个体系,包括社会文化和商业规则并未做出根本改变,无弹性的日程安排、不断的出差和待在办公室持续的压力成了女性工作的必须面临的问题。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与世俗对战——每一天,每一年——在每个人的工作场所上,在立法上,以及在媒体上。


言论2:“如果你嫁给一个对的人,那么一切将是可能的。”

那种认为假如丈夫或伴侣肯平等分担(或承担大部分)抚养孩子的重任,女人就可以去追逐高位的想法,是假定大部分女人与孩子分离时,会像男人们一样心安理得。但实际上这事没那么简单。

当家庭问题使人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缺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时,男人和女人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男人通常愿意牺牲家庭去拼事业,而女人则相反。有的时候,深深的母性本能让这种家庭与事业的“选择”其实是反射性的只有一个选择。

从职场文化上看,那些工作第一的职场人会被特别褒奖,而那些选择家庭的则会被另眼相看,很有可能被认为不够专业。男性领导人常会因他们牺牲私人生活,投入公共和公司事务而受褒奖。他们的孩子也被引导更注重父亲的公共服务而非个人责任。但对女性而言,一切似乎是反过来的。女性的事业再成功,也无法阻挡人们最终会把好奇心放在“她结婚了吗?她有孩子了吗?她怎么有时间带孩子?”这些问题上。

从根本来说,社会必须改变,对更注重家庭和更注重工作这两种选择能被平等对待。如果我们真的赞赏这些选择,我们就会赞赏做选择的这些人,如果我们赞赏做选择的这些人,我们会尽一切可能雇佣并留住他们,如果我们尽一切可能使他们能同时兼得工作和家庭,那么这些选择就会容易得多。


言论3:“假如你能把人生大事正确排序,那么一切就是可能的。”

今天人们倾向于晚婚,而你如果早要孩子,你会难以得到硕士学位、好的第一份工作、在工作起步期的更好晋升机会,而且更糟的是你的薪水会因抚养孩子变得更少,因此你更无法去雇一个来帮你打理生活琐事的帮手。

但如果你选择先立业,在三十岁中后期的时候再要孩子,又增加了要孩子的难度,很可能需要度过漫长而压力巨大几年都难以如愿。

所以,考虑到如今我们工作优先是社会主流,你可以先打好事业基础,但仍要努力在35岁之前要孩子,或者冷冻你的卵子,无论你是否结婚。

当你三四十岁时,你也许会是个更成熟且更少挫败的父母,你也更可能找到相伴一生的伴侣。但事实是没有最优解,所有这些得失权衡,男人们都无需考虑。

如果你想要,你就应该去建立一个家庭——无论你当时的生活状态允许与否——与此同时继续你渴望的事业。

如果更多的女性去争取这种平衡,那么更多的女性会登顶领袖位置。

如果更多的女性在领袖位置中,她们就会设法让更多女性更容易继续工作。只有当掌权女性达到一个足够的数量,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能为所有女性考虑的社会。那将是一个可以兼顾到所有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