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斗机一旦被锁定,基本就逃不掉了?

小庄兄477


空战导弹自问世以来,对战斗机就一直处于弯道超车,得益于体积小、重量小,还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空战导弹对战机的性能上已经处于碾压的优势,逼着世界各国对战斗机发展已经从机动性优先开始向隐身性优先转变,就是为了达到“尽量我能看见敌人,而敌人却看不见我”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四代隐身战机才大行其道成为主流。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成就了空战导弹的飞跃,10年前的空战导弹的红外引导头,到如今也许感觉就像小孩玩耍的玩具一样简单了,10年前也许还能用满屏的红外诱饵弹让导弹失去目标,10年后导弹红外引导头上已经具备了凝视功能,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电视视觉的方式来分辨飞机的外形与红外诱饵弹的区别,让飞机无处遁形,空战导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奔着空中红外源最强的信号点而去的时代了,这大大的提高了导弹的制导能力。

而得益于导弹尺寸优势、更强的飞行适应能力、还有更强大的推重比,以及更简单的构造,空战导弹的设计难度和性能都远远低于飞机的设计难度,直接的展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空战导弹的速度、机动性成倍的提高,最新的空战导弹能够轻松的做出10个G以上负荷的机动动作,但战斗机限于飞行员的承受能力最大设计只能限制在9G。速度能突破3~6马赫的空战导弹一旦发射等待战机的结果就是一个噩梦,如今的超视距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域能够轻松达到50公里以上,因此在这个区域的战斗机99%的命运就是被击落,谁能先发现对手,谁能优先开火就占据着空中战场的绝对的优势。

局座也在多期节目中说过:现代空战,发现即意味着击落!因此各国对未来战机的发展都争先恐后的放在了尽量早发现敌人,于是各国战机雷达都向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展,并为机翼前缘配置L波段雷达;还有就是尽量晚的被敌人发现,于是四代隐身战机成为了主流,这都是给导弹逼出来的。


狼烟火燎


战斗机本是就是一个发热源,一般导弹都会配备红外线跟踪器,你怎么飞它都会跟着你,加上导弹多,诱饵弹不够用的情况下,很多战斗机都会被导弹追上。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我就跑啊。没错,如果飞机飞行的速度比导弹快,导弹追不上,那么确实能跑的掉,可是大部分的导弹都比飞机快,尤其是先进国家的导弹,速度远远超过了飞机,所以不好摆脱。

那么被导弹锁定真的逃不掉么?答案肯定不是的,有很多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可以轻而易举的逃脱。


超低空飞行是躲避导弹最好的办法,地面的杂波对导弹的影响很大,地面指挥的雷达也扫描不到飞机,不能给导弹正确的直径,加上飞行员可以用障碍物躲避,所以很多逃生的机会都是在低空飞行的时候创造的,当然,很多战斗机还没有到低空飞行的阶段可能就被导弹打下来了。


小知识大百科


战斗机一旦被火控雷达锁定,凭借现代导弹技术灵敏度的进步,基本上能够逃脱的概率非常低。即使现代战机拥有极强的机动性能,可以做到9个G的过载机动,但是空空导弹都能做到50G以上,相对而言,9个G的过载根本不算什么了。



打击作战飞机的导弹一般分三种制导模式,一种是红外制导的导弹,一般毁伤率都在90%以上。第二种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导弹,一般毁伤率都在80%以上。而第三种则是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毁伤概率相对于前两者比较低,能达到70%左右。在这样的概率面前,几乎战机逃脱的概率非常低。

AIM-9X红外导引头

一,红外制导导弹,我们以空空导弹为例。红外制导就是通过战机向外辐射红外光,被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捕获,并且一直追踪到目标为止。而战机最大的红外辐射区就是机尾的发动机尾喷口,所以现在空战很多时候都是要占据对方的尾部位置。
AIM-9X
的红外导引头

随着现代战机的红外抑制技术的发展,单纯的依靠最大红外辐射信号追踪战机,已经被战机携带的红外干扰诱饵所欺骗。空空导弹的红外导引头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进一步升级。已经拥有可以捕获战机红外轮廓,这样即使再多的红外干扰诱饵也几乎不起作用了。在近距离空战中,一旦被对方的锁定,基本也就没有什么逃脱的机会了,只能拼命的释放红外干扰诱饵了。


释放红外诱饵的日本F-15战机

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种导引头的导弹一般会装在中程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之上。主动雷达制导引头所以拥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依靠导弹自身携带的雷达系统搜索发现,跟踪,锁定目标,并发动最终的攻击。而目前这是中远程空空导弹的主流发展方向,比如我们的PL-15,美国的AIM-120这都是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

AIM-120主动雷达空空导弹

由于战机被对方的火控雷达锁定,发射中程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就已经拥有了对手大致的方位。由于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随着导弹的逼近越来越大,主动雷达导引头锁定的概率越来越大,击落对手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主动雷达导引头。

三,被动雷达导引头(也叫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这是利用战机携带的火控雷达,或者说是地面防空火控雷达为导弹指引目标的导弹。我们留按战机火控雷达说话,当战机发现并锁定对手战机时,发射被动雷达导弹。需要战机火控雷达的持续照射目标,直到导击中目标。


F-16战机的雷达

在这个过程中,战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动,需要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为其修正目标导引信息。相比较前两者而言,弊端很大,最载机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处于逐渐被主要军事强国淘汰之中。被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所取代。面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战机脱逃的机会还能大一点。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对于现代作战飞机而言,毕竟其机动过载是有上限的,而作为导弹却完全不同,只有技术能达到,80个G的过载它也能做到。更加现代化的空空导弹已经让现代战机几乎很难逃脱,除非战机拥有超越“SR-71黑鸟”的速度,或者安装主动防卫系统,击毁来袭的导弹!


淡然小司


做好这些就能逃生吗?当然不是,现代导弹一旦锁定目标很难被甩掉,原因有以下几点:1.导弹机动性一般大大优于战斗机。2.导弹的飞行速度数倍于战斗机,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很短。3.根据导弹制导方式不同(雷达、红外、还有符合制导),选择的应对方式就复杂得多,战斗机的被动防御效果均非常低(不久前,沙特被击落的F15就是很好的例子)。像电影里面的带着导弹秀机动性的场景不可能出现。所以,导弹相对于飞机来说有比较大的优势,一旦锁定想要摆脱概率非常小。这里多说一句:中距以上的空空导弹命中率就很低,因为战斗机有足够的时间机动,可以选择的干扰手段更多。


红色军舰鸟


欢迎关注“东北讲武堂”。空战的时候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斗机再面对导弹锁定的时候并不是只能束手就擒,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首先要知道空空导弹是如何搜索战机的,目前空空导弹的制导模式主要是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

所谓红外制导就是,导弹本身的红外敏感器件去追踪敌方飞机的红外特征,例如尾部发动机的高温热源、机身再高速飞行中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源。

而雷达制导又分为主动雷达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主动雷达是指导弹本身具有小型雷达可以自行搜索目标,而半主动雷达需要靠己方飞机上的雷达照射敌方飞机,为空空导弹提供指引。

这其中红外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都属于可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

再面对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要想摆脱他的追击需要发射红外诱饵弹,红外诱饵弹的成分多为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燃烧时会产生高能热源,对导弹进行诱骗。

而面对雷达制导的导弹,则需要进行电磁干扰,或抛洒箔条干扰导弹的雷达信号使得战机逃脱锁定。

在被导弹追击的过程中肯定会做很多机动动作,来规避来袭导弹。不过导弹发射出去之后主要是靠本身的燃料进行追击,一旦燃料用尽导弹就会靠惯性飞行,所以再空空导弹刚刚发射出去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如果导弹燃料即将耗尽那么直接开加力逃走即可。

如果近距离被格斗弹缠上那还真是凶多吉少,导弹的过载远超战机,被击落的可能性非常大。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发射空空导弹的命中率还不到10%,可是英阿马岛战争时候,英国发射空空导弹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战机要想摆脱导弹的锁定越来越难了。


小公举防务


因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没有导弹大。

飞机对付锁定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身,这是五代机最大的优势。


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没有导弹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战斗机并不是光要考虑机动能力,还需要考虑挂载和探测搜索等能力,飞机的重量和气动构型也更加复杂,导弹则比较简单了,第一是小,第二是轻,也没有复杂的气动外形,不需要考虑强度和挂载,不需要起降机构,也不需要考虑其他指标,它可以做到短小灵活,甚至可以实现过肩发射、360°攻击等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飞机难以作出有效的机动动作去规避导弹,因为你能飞出来的机动,导弹都能做到更加敏捷,所以飞机必须在机动时继续采取其他手段去规避导弹。

采用多机编队飞行,可以较好的掩护友机不被锁定。


其次是因为战斗机里有人在驾驶。这造成了两个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即便飞机还有机动过载的余量,但是人已经承受不了了,人可以承受的机动过载很难超过4-6个G,但是导弹可以进行的机动可以承受10个G甚至是20G以上的机动过载,就算是飞机可以承受10个G的机动过载,人也受不了,所以飞机很难作出超过人的承受范围的机动动作。第二个影响是人的反应问题,人的反应绝对没有电子计算机和机械系统的反应那么敏捷和可靠,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不出现头晕、反应慢、紧张就是好的,至于能快速、敏捷的作出当时最正确的机动动作,还是不要指望了,所以飞机对付导弹的锁定是很困难的,一般近距离的锁定就等于击落了。

飞机的机动性再强也不如导弹,所以尽量不要仅仅依靠机动去规避导弹,而是要依靠机动去争取锁定敌人的飞机。


最后啊,是因为导弹并不是采用击中才能爆炸的碰撞式引信,而是采用近炸引信,也就是说,导弹并不需要一定就能准确命中飞机,他只要能在可以杀伤飞机的半径内爆炸就可以,他可以发射到一个大略的方位就可以,这对于飞机而言是很难躲避的,因为你无法判断导弹的杀伤半径,也许等到你准备机动的时候,他就已经爆炸了,他的碎片就已经损伤了飞机了,所以飞机很难躲避。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因为战机的机动性远不及不载人的导弹性能强悍,器械的机动能力受制于其物理极限值,比如,弹体对于过载的承受能力就受制于弹体材料,厚薄,强度,屈服度等等材料参数的极限值,而战机(有人战机)因为人员的参与,不管结构强度如何优化,人体过载承受极限值永远就是战机最强机动极限的最高值,一个潇洒的甩尾,飞行员甩死了,战机自动降落(假如有),飞行员已经是一团肉酱,有意义吗?很简单的道理是原材料的机动过载可承受的极限值一点是远高于人体的,所以空空弹也好地空弹也好,其机动过载承受能力一定是远优于有人驾驶的战机的,这是战机不可逃逸的物理学基础,不可逃逸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代导弹多种多样的先进导引技术,早期制空导弹因为导引体制和技术的落后,优秀的战机飞行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依然存在一定的逃逸机会,有些制导体制简单的导弹还有很多的摆脱机会,但随着制导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通过简单飞行技巧或者干扰技术,要摆脱制空弹的叮咬,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比如早期的红外弹,主要紧盯战机发动机发出的巨大热源,紧盯红外探测头识别的大红点,这造成:1只能尾随攻击(战机飞行员如果可以判断来袭弹为红外弹,紧急完成空中掉头,正面面对空空弹就可以让它失的),2无法分辨同样高温高热的热源(有的甚至就直奔太阳飞去了)😰,而现代近距弹则通过多种途径,使飞机基本上无法用以前简单的技术和干扰摆脱飞弹的紧盯,比如:红外不再简单地瞄准热源,而是利用先进的红外探测工具,描绘出战机的整体轮廓,锁定整机红外图像,而不在是热源点,这样不管你如何干扰,只要你无法在制导头前绘制出战机整体的红外图像,只要弹体动能足够,基本是不存在逃逸可能的,还有就是多种制导体制一起上,最简单的就是雷达红外一起上,两体制互为表里,相互印证,相互作用,甚至多种频段的雷达,红外紫外一起探测,都可以几何级地增加战机摆脱追踪器的难度,以致“不可逃逸”


黄轩28


不一定,可以施放干扰弹


楚天云平


基本上是逃不掉,那意味着还能逃掉,同样的隐身,同样的导弹,都是到视界以内了就看谁的机动性强了


留下买路钱再走


你这问题就是错误的,所以我无法回答你这个错误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