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难慈禧替八国联军复仇 庄亲王被赐死前诫告儿子一句话

发生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一十多年,此战导致清朝政府主权彻底沦丧,国家险遭瓜分。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因此也被国人称为“庚子事变”、“庚子国难”。

翻看《辛丑条约》的条款,可谓行行血泪,惨不忍睹。外国侵略者狰狞面目的确可恨至极!更可悲的是,晚清政府软弱无能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令人扼腕!

这场令中国人民陷入痛苦深渊的战争,由满清权贵为保皇家利益纵容义和团报复性杀洋人开始,以战败、慈禧太后仓惶逃走西安、屈辱议和、巨额赔款和剿灭义和团为终。

战后,清朝廷向十多个国家赔偿白银4.5亿两,直至民国的1938年才停止,着实把中国坑苦了。

从这段历史资料中可知,当清廷兵败屈辱求和时,八国联军一致提出的前提条件是,只有清政府在如何惩办祸首等问题上有明确的表态后,才可能开始考虑议和的问题···

这一要求,实际给慈禧太后出了个大难题。因为发生“庚子国难”的最大祸首,就是她慈禧太后本人。开战前,她下旨杀了很多主和派,战败后又在列强的压力下要杀主战派。而这些主战派无不是为了维持她的旨意的亲近随从。

满足洋人侵略者的要求,向下属开刀,必将落得薄情寡义的耻名,不满足洋人要求,联军则将继续进攻抢掠,而且他的太后宝座亦可能不保。

史料记载,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狂妄宣布,对清政府提出的议和条款“不给予任何的理睬”···

当时还有传闻说,京城里的洋人已经开具了一张需要“惩办”的名单。洋人警告,这些人都是从犯,为了中国的体面,首犯的名字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从犯得不到惩办,那么他们将自己去寻找首犯算账。慈禧太后很清楚,“首犯”指的就是她。

外国人已经在汉奸帮助下,开出了除慈禧之外其他祸首的名字,正在奉命从中斡旋的李鸿章给慈禧去电,要求朝廷尽快从重惩办这些洋人心中的“祸首”,以阻止联军西进并为谈判创造条件。

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被迫连续两次发布“惩办祸首”谕旨,但都遭到了联军列强的拒绝。联军司令瓦德西甚至说,如果清朝再不提出令各国满意的决定,联军就要进攻陕西,去捉拿真正的祸首。

除了要求惩办祸首,列强还纠缠着“两宫何时回銮”的问题。各国公使一致要求,只有清朝的皇帝和太后回到北京后才可以开始谈判。而慈禧太后在这节骨眼上,是如何也不敢返回北京的。

被逼进死角的慈禧太后只好“丢卒保车”了。她狠下心来,第四次发布了惩办祸首的谕旨,并于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三开始执行。此次惩办基本上满足了列强的要求。慈禧一气像切瓜一样杀了属下大小臣工120多人,并表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后,八国联军关于惩办祸首的风波才逐步平息。

被按洋人所列“祸首”惩处的详细名单不得而知,首要的那几个则都有记载。诸如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兵部尚书刚毅、山西巡抚毓贤等。

这里面的庄亲王载勋先被夺爵后被赐死(详细情节下面再述说);

端郡王载漪与差点继承皇位的儿子溥儁父子被勒令流放新疆伊犁。由于“太后实阴纵之”,载漪并“未永戍新疆”,而是与其家属流亡于西安,暂依蒙古阿拉善王居住,1909年又移住兰州。辛亥革命以后,载漪贫窘交加,儿子溥儁及其长媳均在兰州死去。后来载漪返回北京靠亲友接济度日,1917年借张勋复辟之机才重获自由。

辅国公载澜 被慈禧下旨夺爵,定为斩监候罪。后又念其是皇亲骨肉,特加恩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载澜一家实际被流放到新疆迪化等地,因得到新疆巡抚庇护并未受苦,仍旧过着奢华的贵族生活。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载澜惟恐八国联军之一的俄国不准他东归,经向俄政府请示,得到不干涉其行动的答复后,才携眷假道西伯利亚跑回黑龙江宁古塔老家,最后病死于东北。

兵部尚书刚毅 在随同慈禧太后出逃途中病死于山西侯马镇,被免予追究。

山西巡抚毓贤 先被革职,勒令发配新疆。随后清廷又按洋人要求下令加重惩处:即行正法。诏书在甘肃追上了毓贤。处于流放途中的毓贤被斩于兰州。

列于“祸首”最前的爱新觉罗·载勋,是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五世孙,第九代庄亲王奕仁第二子,封辅国公,袭封庄亲王。到载勋这一辈,是第十代庄亲王,其门第已经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显赫了近二百年之久。

(载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载勋揣摩透了慈禧太后的心思,因此力主借义和团力量排外,以达废黜光绪帝之目的。

同年,慈禧在下令对各国宣战时,命令载勋与刚毅为统率京津义和团王大臣。

载勋借机在王府中建立拳坛。各地义和团到北京后,先在庄亲王府挂号编伍,载勋自己也头裹红巾,身着短衣。头裹红巾,一副义和团打扮。遇见团首有自称关羽的,载勋竟然跪迎,不敢仰视。不久,他又被任命为京师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公开悬赏捕杀洋人。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因为清廷已经宣战,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沙皇俄国组成八国联军对华开战。1900年7月14日,联军攻占天津,半个月后杀向北京。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约有15万之多,但3万多兵力的联军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

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

自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与载勋等人统领的几营京城禁军,在数万联军的洋枪利炮和毒气弹攻势下,很快难以招架。

北京失陷后,载勋的庄王府除了后院得以保存,其余尽遭炮火炸毁和焚烧。15日清晨,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惶出京西逃。

八国联军攻入都城后,先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

联军强盗们在北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对京城百姓犯下了滔天暴行。他们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侵略军头子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指定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同时,她翻脸无情地发布了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可耻联手,导致义和团运动走向覆灭。轰动一时的“庚子国难”在清朝廷的屈膝求和哀求中渐入尾声。

庄亲王载勋由于被八国联军指为“祸首”。慈禧太后按照联军要求,对他革去官爵,就近在山西蒲州府派员管束,拟随后交宗人府发往盛京圈禁。但八国联军头目们对这一处理很不满意,坚持不严惩不罢休。

慈禧太后被逼无奈,不得不于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1901年2月13日)发布上谕:“已革庄亲王载勋,纵容拳匪,围攻教堂,擅出违约告示,又轻信匪言,枉杀多命,实属愚暴冥顽。着赐令自尽……”

此前载勋已被削爵,圈禁于山西蒲州御史行台。虽然名为“戴罪”,但仍有侍妾和儿子陪伴,在住所的行动不受拘束。

当奉慈禧谕旨前来宣读赐其自禁的兵部左侍郎葛宝华到蒲州达时,载勋居住的府邸门外有人放炮迎接。载勋听到炮声,责问“何故无端放炮?”随从告诉他,是钦差来了。

载勋马上警觉起来,连问钦差是否为他的事前来?随从也不知真相,只说是“钦差过境”。

随即葛宝华进门登堂,载勋虚意向他询问太后在陕西的情况。葛宝华遮遮掩掩,并不坐下。接着就出堂四处逡巡。御史行台后面有座古庙,葛宝华选中一间空房,作为监督行刑的地方。他命令左右在梁间悬帛,然后锁上房门。

葛宝华返回大堂后,即传令蒲州府有关官员,派兵前来弹压,一面令载勋跪听宣读谕旨。载勋忐忑不安,追问是否要杀头?这位钦差大人没搭理他。谕旨读完,载勋百感交集地说:“自尽耳!我早知必死,恐怕老佛爷亦不能久活。”

(剧照)

接着,他要求和亲人话别。等侍妾和儿子被唤来后,他嘱咐儿子说:“尔必为国尽力,不要将祖宗的江山送洋人

!”说完,询问“死所何处?”葛宝华导引他到古庙中那间空房内,他看到梁间已经悬帛,回过头对葛宝华说:“钦差办事真周到,真爽快!”言毕主动投帛自缢。史载:“不过一刻,即已气绝。”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