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心中一直有个件事,让他非常头大,那就是韩信到底怎么处理

韩信应不应该死,这是一个一直让刘邦都非常矛盾的事情。一方面韩信的确有功劳,如果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汉室成立这件事情。但另一方面,韩信这个人的确让人很不放心,他的所作所为都非常的出格。

在高祖六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当时就有人秘密的上报跟刘邦说韩信可能有心谋反,但刘邦听后非常的矛盾,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但是朝中的大部分将领很坚持要杀韩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韩信当时,朝中的人缘并不是很好,也跟他的能力有关系,太优秀让别人都非常的嫉妒。就在刘邦犹豫之际已经有人将韩信抓起来进行一系列的审问。经过审问之后发现韩信还真的是有谋反的心思,不是冤枉他胡说的这件事。但是刘邦还是念旧他当年开国时付出的功劳。将韩信赦免封为淮阴侯,就留在身边,放在京城当中软禁了起来。

而在四年之后赵相已经不理会刘邦所说的任何言语,刘邦就亲自带领数万大军准备前去攻打,之前赵相就曾经跟韩信有过一次秘密的会谈,具体说的就是他在外,韩信在城内,等待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由里至外,由外至里,跟刘邦争夺天下的所有权,将他拉下来。在刘邦出征之后,韩信果然按耐不住心中的欲望,开始动手动脚,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吕后和刘邦的孩子进行突袭。如果让韩信的计划成功的话,城内肯定是一片混乱。刘邦的汉室那就危险了。

但可惜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成功,原来是吕后安插在城中的探子得到了这个消息,她与萧何设了一个套,把韩信骗入宫中围攻杀死了韩信,据说将韩信剁成了肉酱,这也是那句关于萧何的俗语的来源。不过也有此可以看出韩信被人杀死这件事情与刘邦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动手的是刘邦的夫人吕后,但是刘邦在回城之后听到这件事,态度却非常的让人耐人寻味,他既高兴又可惜。高兴这是很正常,我们都能理解,借自己夫人的手斩去了心头的一大疙瘩,也让造反这件事情消弭于无形当中。他可惜什么劲儿?我觉得应该是他于心不忍,或者他仍然觉得韩信是一个人才,而且韩信陪他征战这么多年,他还是下不了杀韩信的狠心。后总结一下,也许只是刘邦的兔死狐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