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扎堆的时代?


三国的人才确实多,是一个扎堆出人才的时代。与当时的人口总数一比更能看出“英雄辈出”这个特点。三国时期人口大约降到了1000多万,还没有现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多,它所产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就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更多了。

《三国志》里有传记的约300人,《三国演义》过去大家认为写了400人,据沈伯俊先生点数,《三国演义》实际写了1230个人物,虽然不全是英雄,但英雄占了很大比重,如果再去跟当时的人口总数去比,三国这个时代就确实了不起,它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产生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密度最高、这些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在后代总体知名度也最高的时代。

随便找个人,让他列举一下南北朝或五代十国时期的10位英雄或者精英的名字,也许得想半天,也许想了半天也列举不出来,但如果说到三国,任何人随便说出20个、30个名字都不是什么难事。

三国为什么英雄众多?这与乱世有关,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是,历史上有那么多分裂、对抗的时期,有的比三国还热闹、斗争还激烈,比如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什么它们的知名度没有三国那么高呢?

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比如人们的政治观形成、对史书的重视和书写等等,但恐怕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如果只有两个阵营在打,可能会比较单调,但如果参与进来的太多,头绪太乱,大家就不容易记住。

东晋十六国100年左右,17家在打;南北朝的南朝4个,北朝5个,100多年里9家在打;五代十国才70年左右,11家在打。这些时期并立或相继产生的政权非常多,跟走马灯似的,大家就不容易记住了。

三国刚好,3个主要势力集团博弈,有联合也有对抗,既不单调,头绪又不那么乱,适合于传播。除此之外,三国英雄众多还与这个时代以下几个难能可贵之处有关:

不以出身论英雄

汉代有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讲出身,也就是门阀制度的萌牙阶段,“老子英雄儿好汉”,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实行的是所谓察举制,制度体系设计得本身就不够严密,而且操作上也由少数人所控制,寒门子弟缺乏晋身机会,所以产生了“四世三公”、“四世五公”这样的世族,袁绍、袁术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不用奋斗就能轻松地步入仕途,其他人就不行了。

汉末一场巨变改变了一切,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反映的其实是时代巨变下的新特征、新风貌,不这样做就得不到真正的人才,没有真正的人才就成不了事,这样以来,只要有才能你就能脱颖而出。

所以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能实现“草根逆袭”,诸葛亮、司马懿这些普通的书生也才有了更大更宽广的人生舞台,所谓“英雄出道本无奇”,没有时代的巨变,很多人终其一生大概也只能默默无闻。

不以敌我论英雄

这一点也难能可贵,英雄相惜,英雄互敬,即使是对手也很少作人身攻击,这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正能量。曹操当着刘备的面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还夸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懿夸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还有关羽、张飞,曹操、孙权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们一再夸他们“勇而有义”,是“熊虎之士”、“万人敌”,你有本事我就佩服,我不“羡慕嫉妒恨”,也不去诋毁,英雄相惜不拆台,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英雄自然就更多了。

不以成败论英雄

关羽就不说了,他一生中其实败仗远远多于胜仗,但仍被遵为武圣。还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均告无功,《出师表》中所说“讨贼兴复之效”并未达成,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拿这些说事,没有以此诟病诸葛亮,因为相对于结果,那时的人们更看中动机、意志和过程。

与诸葛亮相比,取得成功的司马懿反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暗淡了许多,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占领了蜀军大营,蜀中百姓反而嘲笑说“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因为有诸葛亮在,他的成功明显失色了很多。

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观强调“胜者王侯败者贼”,这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三国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迷失在丛林法则中,虽然说“浪花淘尽英雄”,但绝不以成败来论英雄。


南门太守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属于乱世,自然出了不少人才。其实,不仅三国时期人才多,任何一个乱世人才都不会少。春秋战国时期,吴起,范蠡,孙膑;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项羽,张良,萧何等人都是不可多的的人才。

但却给人的感觉是三国时期的人才扎堆出现一般。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有以下几个原因。

小说«三国演义»的产生

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产生,并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使后期之人经常阅读。而老罗的人物形象塑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当我们读起三国时,感觉书中人才济济,人才数量超越了任何一个年代。

影视作品的产生

各类影视作品的翻拍,电视剧新老三国,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军师联盟;电影赤壁,电影关云长(感觉演得好low,情节好扯)。这些影视作品的产生,使大家对三国时期的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游戏的产生

游戏三国杀,电玩三国战记(基本上一个游戏币就能通关),三国志等。这些游戏的产生,使大家更多的接触了一些三国人物。对了,还有王者荣耀。

考试要考

小说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记得我们当时中考高考前都要对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一些了解。不管你感不感兴趣,你都要看看,因为考试可能要考。哈哈,,所以又带动了一大批人对三国的熟悉和了解。

其实,只要身处乱世,总是会产生一大批英雄豪杰。只不过三国时期的英雄被我们过于关注罢了。


一个愁字怎能了得


浅谈一下个人拙劣的答复

韩家有儿,名曰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一起来感受美妙的文字带来的魅力。


一、三国其实是一个小插曲,历史上来讲,东汉过后就是魏晋南北朝。三国出现了几十年而已。


二、人才扎堆主要是以为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所导致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农民起来干仗。首先是农民起来干仗的,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农民排第二。商人排在最后。商人不待见。三国序曲。外面农民干仗,内部太监起来作乱。所谓的皇朝位置不稳定,最后山区的董卓进京乱政,导致最后的诸侯争霸。


三、正是以为皇室不稳,时局动荡,才会出现这么多人才扎堆的的年代。如果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稳定,那么有才的人也无处施展。比如关羽还是去卖绿豆,做自己的小生意。张飞也是自己卖肉过着悠闲的日子。刘备更是永无出头之日。


四、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有人才辈出的现象,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的。如果皇室稳定,军事强大,君主得民心。诸葛孔明,会一直在南阳种田,根本不会出山,出山也没事情做。各地诸侯有想法也不敢动。只能小打小闹罢了。


小彬子在重庆


那只是因为三国事情被大家所熟知,很多人被小说演义过,历史上每逢乱世,各种人才都会涌现出来,只是有些被人熟知,有些不被人熟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