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籍籍无名的食客是如何变成了名门贵族的得力部属并青史留名的

齐人冯谖(冯欢)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欢弹铗"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

当初,冯欢听说孟尝君爱才有加,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拜见。孟尝君问:“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能指教我的?”冯欢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没有饭吃,想归附您谋口饭吃。”

孟尝君闻言虽然不太喜欢,但他一向礼贤下士,不会苛责投奔的人,没再说什么,便随手把冯欢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

过了一段日子,孟尝君想起冯欢,便询问住所的仆人:“那位客人近来做什么?”仆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全身上下只有一把剑,而且还是草绳缠着剑把。他平时什么都没有干,只是时不时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听后想想,最后下令仆人将冯欢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让他吃饭有鱼。

又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又想起冯欢,再次问那位仆人冯欢的情况,仆人回答说:“冯先生吃饭后又时不时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孟尝君再次想了想,最终仍决定把冯欢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让他进出都有车子坐。

如此再过了一段时日,孟尝君闲暇时,再次询问那位仆人。仆人回答说:“这位先生没事的时候又经常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在这里没有办法养活家。’”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觉得冯欢贪得无厌,可是他一向宽仁,对于客人的要求总是尽力满足,最终还是派人给冯欢送去财物让他赡养老母。

这回冯欢似乎满意了,不再唱牢骚歌。

如此过了一年。由于年景不好,孟尝君的大部分土地没有收成,食客的供养紧张,想到在薛地有些债务没有收,孟尝君就问左右侍从:“门下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呢?”那个仆人建议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孟尝君便迎进冯欢向他请求说:“宾客们由于不知道我无能,给我面子,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欢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最终得到利息十万钱。

但是收到款项冯欢却没及时送回去,反而用它酿了许多酒,又买了很多肥壮的牛,然后召集那些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欠债人畏惧孟尝君的威望,不敢不从。大家一起参加宴会。

宾客到来,冯欢下令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欢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疑惑不解的欠债人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我们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我已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我们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登时都高兴地站了起来,激动对着冯欢行跪拜大礼,感谢孟尝君的大仁大义。

孟尝君在都城听到冯欢在封地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欢。冯欢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还给利息,现在宾客们连吃饭的钱都不够,所以不得不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冯欢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我现在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我们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这可不是彰扬您名声的做法啊。现在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孟尝君听后,觉得言之有理,当即不再生气,反而拍着手连声向冯欢道谢。

过了一年,有人对齐湣王说孟尝君的谗言,齐闵王对孟尝君意有所指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知道国君猜忌自己,于心不安,为了避嫌只好辞去职务到领地薛去。

他的车架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已经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见此情景,内心惭愧,回头看着旁边跟随的冯欢感叹道:“先生,您的先见之明,今天田才见到作用了。”

冯欢说:“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爽快给了冯欢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欢带着这些财富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

惠王被说服,于是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欢赶车回来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君上您该时来运转了。”

期间魏国的使臣往返邀请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

齐湣王获得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他们料不到别国的人竟然对孟尝君如此器重,唯恐自毁长城失去大贤,齐湣王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百匹马拉着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

冯欢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借此向齐王请求掌握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并在薛建立宗庙。”

孟尝君一一遵从,齐王惶恐下果然照办。

果然,由于冯欢的筹划,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掌握古人最重视的宗庙祭祀,犹如定海神针,再没有遭到丝毫的祸患。

冯欢以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的行为引起孟尝君关注和重视,从一个籍籍无名可有可无的食客变成了孟尝君的得力部属,替他完成了“狡兔三窟”,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