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谭谭再回首


在乾隆时代,纪晓岚地位和和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两人官职差距巨大倒是次要因素,关键是在乾隆心中的位置天差地别。和珅是乾隆最信任的重臣,纪晓岚则被乾隆视为倡优,本质上被乾隆看做妓女戏子清客一类人物。

纪晓岚少年时就是著名才子,但科举运道相比他的名气不算特别好,一直到30岁才考中进士,列名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从仕途起点来说,纪晓岚已经算很不错。满清体制,有浓厚的民族压迫色彩,满人占据要职,很多高级官职都同时有满官、汉官各一人,满官地位更高,另外满人有资格出任汉官,汉人没资格出任满官。但满清体制,依旧给科举出身的汉人留有一定的空间,汉人科举出身成为地位较高的重臣机会还是有的,当然满清皇帝肯定还是最信任满人。

纪晓岚中进士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对汉人进士出身官员来说已经算最好的起点。纪晓岚之后官运也一直不错,在进士中已经算比较好了。如果纪晓岚没有名满天下的文名,在乾隆时代说不定能混个实权比较大的重臣。

但纪晓岚名满天下大才子的身份,反而被乾隆一直单纯以文学之士看待。纪晓岚的仕途中,一直是在做各种修纂工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毁禁了天量的满清认为对自己统治不利的书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纪晓岚作为一位知名文人才子,最大的成就却是在毁灭中华文化上。

(纪晓岚)

纪晓岚在乾隆时代的官职最高做到了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品级为从二品,共有满官6人,汉官4人,地位次于内阁大学士和内阁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都同时挂礼部侍郎头衔,这个礼部侍郎不是实职。

但纪晓岚的主要角色,依旧是从事编纂《四库全书》等文学工作。在乾隆眼中,纪晓岚不过是一个文学之士,加强文化统治毁禁书籍之类用得上他,但国家大事没有他插嘴的份。纪晓岚有一次劝谏乾隆下江南之事,认为多次下江南给民众造成太过巨大负担,应该吸取前人教训,结果被乾隆骂了一顿:“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乾隆这段话的意思是朕不过看你纪晓岚是个大才子让你来修《四库全书》,本质上朕眼中你不过是妓女戏子一般的东西,你个狗东西认识不到自己身份竟然妄议国家大事。

纪晓岚在乾隆心中的实际地位,昭然可见。

相反和珅晚年一直是乾隆最信任的大臣,本身又是满人,纪晓岚的地位从来接近过。虽然纪晓岚的官职一度看起来也不低。

另外纪晓岚年龄比和珅大得多,纪晓岚比和珅整整大了26岁。和珅比乾隆整整小了39岁。和珅被嘉靖皇帝所杀的时候,也只有49岁。从年龄上来说,和珅是乾隆晚年宠爱的小鲜肉。


仁勇校尉


纪晓岚一生担任过不止一个官职,但最高也只是从一品,乾隆时期,他比起和珅来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差距的。但是到了嘉庆时期,他这个从一品的含金量,恐怕比很多正一品更高。

纪晓岚在为官初期担任的是各种纂官,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按现在考虑,大约是秘书处秘书的样子。

之后,他就升为了提督学政,主持秋闱,也就是乡试。这一级属于正式科举的最低一级,所谓“秀才赶考”就是这一级了。被这一级录取的人就是举人,也就是文人跳出苦海的第一步,纪晓岚主管一个省的乡试。提督学政属于“大马拉小车”,按地位来讲,属于以副部长的身份担任省厅职责,品级只有从五品,但实权巨大。

之后纪晓岚有段时间被褫官,乾隆38年开始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只有从三品。实际上,电视剧里最大的误会是在这,“《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这个职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京官里比较低的。

直到乾隆56年,纪晓岚任《八旗通志》馆总裁的时候,才不过正三品,大约相当于国家总书库的总负责人。

纪晓岚真正得到“质”的升迁,是在嘉庆登基以后。纪晓岚干了一件最露脸的事,就是从“太上皇”乾隆的手里,帮助嘉庆把玉玺要来了。

之前,纪晓岚不过是个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在嘉庆元年调任了兵部侍郎。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平级调动,但兵部侍郎有军权,而且是实权。

这之后,兵部尚书,也就相当于国防部长;左都御史,大约相当于最高检检察长;吏部尚书,相当于全国总组织部长,官越来越大,实权越来越重。

至于受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其实对他来说,这些虚衔已经无所谓了。

只因为纪晓岚要玉玺的功绩,他这个从一品的含金量,真的比其他正一品牛得多,嘉庆对纪晓岚可谓无比信任。当然,这些事发生在后期的后期,那时候乾隆也好和珅也罢,就连纪晓岚自己,也没多久活头了。

其实在清代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官高未必权重,官低权力不一定小。事实上,如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仅仅是看上去官小,实权却极重。甚至说,到了京察大计的时候,吏部侍郎比吏部尚书还牛。县官不如现管嘛。

历史山的和珅是个贪官,但纪晓岚未必清白多少。一妻三妾,史料查实的,京城里就有两套住宅,除了两进四合院的阅微草堂,在珠巢街还有一所宅子。珠巢街啊,知道老北京“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吗?纪晓岚如果不是在嘉庆登基时帮了嘉庆,就算被斩了也一点不奇怪。


纯钧LHGR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即1805年2月),纪晓岚当上了他人生最大的官: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兼教育部部长。

可惜,半个月后,纪大部长就在82岁的高龄上驾鹤西去了。
我国古代公务员级别,一共分九品,例如九品芝麻官,就相当于现在的乡科级干部。

其实每一品级里又分为“正”和“从”,类似于正和副。这么说来,古代官员级别被分为九品十八级。

但正一品和从一品都属于一品大员的范畴,我觉得,正一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干部,从一品相当于副国级或正部级干部。

在大清朝,一品官员主要包括如下15个职称: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衍圣公(孔子后代长子世袭,是文臣之首)。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典型的八旗贵族,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公爵那可是是超一品的存在。和大人就是这么拽,不仅根正苗红,还有军功在身。

此外,和爵爷(跟韦小宝有异曲同工之妙)还身兼数职,包括了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都是手握实权,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岗位,这些也正为和大人成为一代巨贪做好了铺垫。

乾隆爷在位时,和珅的风彩是纪晓岚无法比摩的。纪晓岚那种尖酸刻薄的文人形象,并不讨乾隆喜欢。

白了说,纪晓岚像一个戏子,因为纪晓岚读书多、反应快、说话有趣,好比相声演员一样,乾隆特把他留身边取乐,当宠物养着玩似的。

而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对纪晓岚委以心腹的桥段,只是张国立对张铁林的表达,属于影视意淫。事实上,和珅才是乾隆的最爱。

Why?你以为和珅真长王刚那损样?和爵爷长得帅啊,花样美男,跟乾隆最宠爱却被处死的一个妃子神似,乾隆对他移情,特别关爱。

大家可能不知道,乾隆是外貌协会的会长,他喜欢用和珅这样的靓仔。至于纪晓岚嘛,史绩记载说他“貌寝短视”,眼睛高度近视,还戴着眼镜,那造型跟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的牙擦苏有得一拼。

在乾隆爷眼里,作为朝廷要员,你可以贪污、可以腐败、可以淫乱,但长得难看就太致命了。

所以,在乾隆爷手底下,纪晓岚官职一直不大。

但纪晓岚确实有才,他从小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是开了挂的学霸神童。纪公子的才气,比乾隆的口气还大。

相比于做官,纪大才子其实更适合做一个学术专家。

正因此,乾隆爷委任他总纂(zuǎn)《四库全书》。

由于纪晓岚编修整理的《四库全书》深得乾隆爷喜爱,大功一件,纪晓岚自此才算开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一路提拔。

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眼中,他始终只是个文学侍臣,形同俳优。

乾隆走了,嘉庆来了。

嘉庆的胃口比较大,总觉得自己吃不饱,于是,他把和珅弄了,把和家的谷子都变成了皇家的米。

从此,纪晓岚的春天也来了,完成了副部到正部质的飞跃。

虽然年纪大,但一夜五次郎的名号依然不能丢。家里老夫老妾不刺激,纪老喜欢去八大胡同里和莺莺燕燕们展开文化交流。

据载,樱桃街11号是他的最爱,到79岁高龄时,纪老仍坚持去听书、喝茶、泡妞。

大清媒体曾讴歌他: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鉴于纪晓岚老先生五十年如一日为大清服务业做出的不朽贡献,特提名为1800年感动大清年度人物。


南宫寻欢


这个问题,有点毁童年啊!

小时候,喜欢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长大后,发现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

原本以为,纪晓岚是两袖清风为民请命的清官,原以为和珅是贪墨成性谄媚没骨头的贪官,直到认真研读历史后,发现电视剧里的都是骗人的。

纪晓岚不但不是和珅的死对头,反而根本不敢和和珅对着干,反而在和珅和阿桂等人的斗争中,充当和珅的金牌打手,对和珅极尽谄媚之能事。

当然,电视剧本来就不是历史,只是让你喜欢上历史的一个引子。学习之路无坦途,如果看电视剧就能学好历史,那么中学和大学就不需要历史课了。

言归正传,说说纪晓岚的官职。

纪晓岚,名纪昀,晓岚是他的字,河北沧州人士。这个软骨头文人,居然和小旋风柴进是老乡,真是无语。

让我来给你概括一下纪晓岚的不断奋斗,最终被毁灭的一生。

1,科举入仕。

纪晓岚是标准的科举入仕,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士大夫。如果他生在明朝,也许是张居正、杨世清那样的名臣,可是他在清朝,注定会在大酱缸里不能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

纪晓岚从小就是神童,那是真正的学神考霸。科试考秀才,获第一名,乡试靠举人勇夺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了24名,殿试时考进士二甲第四。

在一连串耀眼的成绩加成之下,纪晓岚30岁点翰林授编修,成了清廷中央的储备干部,那一年,他才30岁。在翰林院,他一坐就是8年,期间纂修、总纂升的也不慢。

2,地方政务。

1762年,纪晓岚的官宦生涯发生总要变化,他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学政,相当于主管教育的副省长,这无疑是有实权有油水的大官了。让翰林院出来的清流做学政,这是惯例。

又6年,纪晓岚担任贵州都匀知府,不久又被乾隆召回,但是纪晓岚为大贪官通风报信,被流放到乌鲁木齐。注意,这里是为贪官通风报信,不是被贪官栽赃陷害!自此,纪晓岚的官场生活暂时告一段落。

3,《四库全书》

1773年,乾隆要修订《四库全书》,让纪晓岚担任了总纂官。这个总纂官,大概相当于某个中央领导小组的常务领导。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乎同时,和珅成为乾隆的侍从,开启了火箭般的升官。

1779年,纪晓岚担任了詹事府詹事,后来改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詹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中央重要领导,礼部侍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外交部副部长,内阁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这官,做的也不小了。

与此同时,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比内阁学士强多了,再说和珅前几年已经担任过了吏部和户部的侍郎,是实权部门的副部长,比纪晓岚已经高出一个身位。和珅的满人身份御前侍卫的身份在哪摆着,谁也不敢动他。

4,依附和珅。

1784年,和珅被授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年仅34岁的和珅,管理者清朝的用人权、财权,权势喧天,成为四大势力之一。乾隆朝的四大势力分别是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

按理说,纪晓岚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举荐的,应该和刘墉站在一起,但他并没有,在御史们准备弹劾和珅时,纪晓岚说“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弹劾也没用,不过和珅早晚完蛋。

纪晓岚对和珅的曲意逢迎让他在乾隆朝活了下来,到嘉庆登基,他终于当上了吏部,兵部的尚书,进入了清廷政治核心。

嘉庆十年,老迈的纪晓岚得以82岁高龄寿终正寝,这算是官场中最难得的存在了。


历史知事


纪晓岚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充当《四库全书》总纂官等闲职,其最高的官职是在清朝为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职。

以纪晓岚最高的官职来看相当于我们国家现在的省部级干部中的正部级和国级干部中的副国级之间,比如其担任的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和文化部长这样的正部级干部。


而左都御史和协办大学士又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的副国级干部,不过由于御史不止一个而协办大学士可是说是副总理中的副总理,因此总体来说纪晓岚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在正部级和副国级之间的位置。

在清朝一般而言有殿阁大学士或者三公头衔官员可以大致上等同于今天的正国级干部但是实际权力上还是有所不如的,像太师、太傅和太保这样的三公不用讲几乎每个朝代都是正一品的官员而且基本都是虚职不掌握实权。


而殿阁大学士等则是清朝继承明朝内阁制后发展而来的正一品官员,殿阁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逐渐由四殿二阁变成了三殿三阁按地位高低排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和体仁阁。

所以像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和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在现在都相当于正国级干部,而出任过领班军机大臣的和珅更是权力很大,至于纪晓岚这个协办大学士在真实历史上并不能和和珅和刘墉这两人抗衡。


另外1711年出生的乾隆、1719年出生的刘墉和1724年出身的纪晓岚大体上是同辈人,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根本就和他们不是一辈人,所以电视上把和珅和纪晓岚他们演成同辈人是不符合史实的。


执斧传播开天名


可能受到某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在乾隆时期,纪晓岚的地位是与和珅平起平坐的,二人同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其实这完全是影视作品出于节目效果的考虑,乾隆时期的纪晓岚,跟和珅相比不是一个档次的。

乾隆时期的纪晓岚,最大的官职其实是礼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其次为詹事府詹事。

清朝的礼部,其职责为分为多块,比较主要的有礼仪、科考、外宾接待。也就是清代的礼部相当于现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三个部门部分职能的综合。而礼部侍郎,则是礼部的副长官,清朝属于从二品,类比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三个职位部分综合体,属于副部级官员。

至于兵部,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侍郎,同样是从二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副部级官员。

詹事府,主要是为辅佐太子而设立的,无法对应现在的职位。詹事府的长官为詹事,正三品。由于清朝自雍正以来都是秘密立储,不设太子,詹事府其实没有啥实权。

而乾隆时期的和珅,满洲正红旗出身,对于乾隆来说属于自己人。所以和珅担任职务都是位高权重的,比如说内阁首席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其他的还有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


用现代的话来说,乾隆时期的和珅已经国级领导,而纪晓岚不过是副部级领导,中间相差不是一点半点。另外和珅还有爵位“一等忠襄公”,正儿八经的公爵,这是纪晓岚所不具备的。

不过,到了嘉庆时代纪晓岚混了几十年,也终于熬到头了,担任了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兵部和礼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两个部门的长官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妥妥的正部级。

而协办大学士,可以理解为纪晓岚终于进入政治局了,成为其中一名委员,已经开始触碰到权利中心的最外缘,可惜此时的纪晓岚已经是灯枯油尽了。


胡史乱翔


纪昀,字晓岚(1727-1805年),河北沧州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1754年中进士,服官50余年,曾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嘉庆皇帝赞誉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纪晓岚以才名世,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他日坐书城,长达16年之久,《四库全书》堪称世界之最,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和《纪文达公遗集》一部传世。

图为纪晓岚画像。

1773年,纪晓岚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国家图书馆馆长,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是个临时职务,并没有品级,纪晓岚因为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贪污案受牵连,这次担任总纂修官算是将功补过了,个人估计在四品官左右。

图为纪晓岚故居,大门口。

纪晓岚大半辈子都在编书,《契丹国志》、《八旗通志》等都是他主持编撰的,历任从一品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教育部长;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官为从一品,汉官为正二品,最高人民检察院正部级检察长,不过现在检察长是高配副国级的。

堂内画像是纪晓岚,旁边写着“阅微草堂主人”。

1796年嘉庆登位,纪晓岚总算入阁了,任从一品协办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中央委员,加封太子太保,这是从一品级别的荣誉,此时纪晓岚已经70岁了,这是纪晓岚最高的官,但还是处于权力中心边缘,想当年和珅是内阁大学士,那可是权力中心。

图为沧州的纪晓岚墓,碑文是嘉庆皇帝写的,碑身为原物。

纪晓岚死后,嘉庆皇帝给他赐谥号“文达”,虽然只有功勋卓著的人皇帝才会赐谥号,但是文臣谥号排名,前面还有文正、文忠、文荣、文清、文襄等,文达只能排13个,算是很靠后了。刘统勋死时,乾隆赐谥号“文正”,为最高级别,朱珪、曾国藩、李鸿藻都是文正,索尼、林则徐、李鸿章都是文忠。


图文绘历史


说起纪晓岚,也许是受影视荼毒太深,总觉得他与和珅一样位极人臣,平起平坐,更是与和珅斗智斗勇,让和珅屡屡吃瘪。但是正史上的骨感真相却往往与我们丰满的想象大相径庭,令人大跌眼镜。

纪晓岚无论权位还是荣宠在和珅面前都远远不是个。和珅是正红旗带刀侍卫出身,而纪晓岚是汉臣,乾隆最把“满汉一家亲”当做鬼话来说的人,先天上纪晓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乾隆自然倚重和珅比纪晓岚多的多。

和珅、纪晓岚两人同朝为臣为上下级,职位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以下我们分别列举纪晓岚在乾隆与嘉庆年最高职位来分析。

(纪晓岚)

纪晓岚在乾隆年间当的最大的官是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到嘉庆元年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后一直兼职满清著作的编纂如《四库全书》等。

内阁学士为明朱元璋废宰相后从大臣中选用一班能干大臣所组成的内阁成员以替自己处理国家事务。到了满清乾隆朝时为从二品的文官,它的职位俸禄都比军机大臣要高,但乾隆重满轻汉而军机大臣多从六部堂官或者三殿三阁大学士中选择,也就是说军机大臣的本职大多是从一品或者正一品,军机大臣只是他们事无常态替皇帝临时处理紧急军政事务的兼职罢了,所以这样的班子加上皇帝的宠信,反而权力与地位都比内阁学士要大得多。内阁学士多是本职工作,他们看到军机大臣名为上下级,却不得不顾及军机大臣本职品秩,他们的职务慢慢变得只是替皇帝起草一些诏令与重要军政事务的公布而已。



(满清官员品秩)

内阁学士既相当于现在对外宣传部长。

而礼部侍郎就是清朝时期掌管清朝所有司礼之事的副官,所涉之范围涵盖衣食住行,样样都要有所礼制,不得僭越,为从二品文职。

这是古代封建特有官职,现在大体是负责本国与外国领导人礼仪接待,衣食住行之类的负责人员,并无实际官职。

嘉庆一年擢升纪晓岚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吏部尚书为清朝六部之首的首长,负责整个大清朝的官员人事升迁、调动等,为从一品文职。

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部长。

(纪晓岚)

协办大学士处于清朝三殿三阁的序列,排在殿阁后面为候补。满清有三殿三阁的殿阁制,依次职位高低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大学士。比如乾隆朝时唯有傅恒这样的人物才能作为保和殿大学士,和珅即是文华殿大学士,福康安、阿桂等为武英殿大学士,纪晓岚排在最后,处于三殿三阁却并不精确隶属于任何殿阁,协办大学士的职能是当任何一殿阁的大学士在外行走办差时由其代掌职务使机构正常运行,也就是相当于候补的序列,一般是由两位满人,两位汉人构成。三殿三阁大学士为正一品,而纪晓岚的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当今常委的所在。

太子太保只是一个殊荣虚职,名义上是太子的老师,实际上只要意思意思就行了,一般是皇帝为了拉近自己与臣公的距离以示荣宠而设的虚衔而已。

太子太保相当于领导人后代的老师。

所以,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差了足足两殿三阁,乾隆时期纪晓岚甚至没有入殿阁,而和珅已经封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步军统领拢共几十个重要职务,远非纪晓岚当时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内阁学士所能比拟。


(和珅)

说纪晓岚甚至看到和珅因为职位相差太多都不敢抬头低着头走都不为过。


不书公子



纪晓岚大家都知道他是乾隆时期的官员,是个政治家,文学家,书法也写的不错。虽说挂了政治家的头衔,但是在政治上的能力却很有限,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曾做过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他最高也就做到了协办大学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室主任。而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吧。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他在晚年时还写了《阅微草堂笔记》,该书是充满了乱伦、娈童、恋老、怪兽、女鬼、僵尸、狐狸精的报应之书。大家都知道纪晓岚是个好色纵欲之徒,又很迷信因果报,怪不得他会写出这样的东西。不过据说这部书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得一拼。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乐乐爱收藏


两人的官职差距很大。纪晓岚1754年考中进士,并入了翰林院。步入仕途以后,纪晓岚先后做过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可以说,纪晓岚一直是管文化的官。直到1782年,纪晓岚修成《四库全书》,乾隆皇帝才赏给他一个兵书尚书。此后,他虽然也当过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但那也是乾隆皇帝给他的一个安慰奖,算不上真正重用。

反观和珅就不同了。他出身满蒙亲贵家庭,靠家庭荫蔽做了三等侍卫。可以说,和珅的人生起点并不如纪晓岚。但是,和珅的升迁速度实在太快。1776年正月,和珅就当上了户部右侍郎。在这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和珅四次获得升迁,先后担任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和国史馆副总裁。

拿今天的官职类比,纪晓岚相当于今天的社科院院长,并兼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而和珅则相当于内阁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因此,和珅的官职比纪晓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