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个皇帝最可恶?

历史知事


清朝十二帝,唯康乾二帝可谓明君、圣君,太宗皇太极虽建立了清朝,但还没入关就死了,世祖福临24岁死于天花,执政期间基本就是由摄政王多尔衮掌权,圣祖玄烨与高宗弘历祖孙两开创清朝最强盛的康乾盛世,但高宗执政后期闭关锁国、好大喜功,清朝已有衰落之象,此后继位的皇帝便一代不如一代了,而要说清朝哪个皇帝最可恶,非文宗咸丰皇帝奕詝莫属。



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而且还是嫡子,他本与皇位无缘,但三个哥哥都天命不遂,都早于他而逝。他的继位创造了两个第一: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建储制度继位的皇帝,中国最后一个握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他死后儿子同治、侄子光绪和小皇帝宣统皆是傀儡皇帝。咸丰继位之时正值清朝国运衰落,内外交困,他的父亲道光皇帝因为虎门销烟而被迫打开国门,与英国爆发的鸦片战争也以失败结束,不仅赔钱还割地,因此咸丰继位之初清朝的国家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20岁的文宗咸丰皇帝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是、在他生前未能遏制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母党干政,死后虽安排“八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但也使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诉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不久又架空慈安太后踢走恭亲王,最终酿成了清朝末期“三代帝王为傀儡,一朝太后掌天下”的悲剧。




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扑灭几乎占领了大清半壁河山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他重用汉族官员曾国藩,左宗棠来镇压南方起义,与太平天国在江南无数次鏖战最终力保江山不破,但与此同时,面对列强入侵咸丰虽大胆起用主战派但一败则信心全无,咸丰六年(1856年)清朝与英法联军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京津告急,在此严峻形势下咸丰帝派桂良、花沙纳为代表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法国再次组成联军进攻天津、北京,这一次咸丰帝没有多做什么犹豫便仓皇逃往热河行宫,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圆明园和清漪园遭到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大量珍贵文物遭到无情的掠夺和破坏。



对西方列强一再妥协谈判议和的结果就是在咸丰皇帝短短十一年的统治生涯中签订了无数的耻辱条约,不仅赔银以千万两计,同时还割让领土开放租界,他的统治期间整个大清朝是内外交困、国力越发衰弱,咸丰皇帝对西方列强的妥协屈服政策为清朝后期开了一个极坏的头,他死后一个又一个屈辱、不平等条约在慈禧太后手上产生。如果说他的父亲道光皇帝掌权时期清朝还颇有“中兴之象”的话,咸丰就是一个“把清朝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罪人。


大国布衣


清朝是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这个王朝把华夏文明带向没落。

清朝的始末历经了十二任皇帝的“执政者”。


第一任,清朝的的开拓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经过无数的大小战役最终战胜金人,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石。

第二任也算是清朝真正的第一任帝王皇太极,历史上黄太极也是为能文善武的英雄,政治家。黄太极入关以后继承皇位,正式建国号为清朝。也就是皇太极当政时期提倡的剃发制度,留辫子。可能流行的俗语:)别让人家抓着小辫子就是那个时代由来的。当然此小辫子非彼小辫子(个人愚见)。

第三任顺治皇帝,顺治皇帝当政时期一直是由叔父多尔衮辅佐摄政,没有实质权利。顺治皇帝其实也是心有宏愿,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施展。直到多尔衮事后才有机会亲政大展身手。奈何英年早逝。

第四任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也就是康熙在位时期清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平定了三藩的叛乱,又任重姚启圣收复了台湾,平息了边疆的骚动局势。又把红毛子(沙俄人)挡在了门外。在位时期使清朝的领土完整达到极致。

第五位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十三年,却为后来乾隆时期的经济农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心系百姓的皇帝也不错。

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清朝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后人眼中最有幸福感的皇帝,也是乾隆皇帝将清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推向了清时代的高峰。


第七位皇帝就是嘉庆皇帝了,虽然在位时间不短,却没有显著的政绩,最让后人感慨的估计就是在位时期把大贪官和珅给拿下吧。这也可能是盛极必衰的原因吧。嘉庆皇帝也无奈。

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他当政时期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道光皇帝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所以就一直提倡节俭。史料记载道光皇帝崇尚节俭,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而且一个布丁要几十两银子,一直流传至今“堪称美谈”。也是位想有为却无为的皇帝。

第九位皇帝也就是清朝最后一位实际掌权的皇帝了,而也是这位皇帝把清朝带向了末路,而且还留下以为老佛爷,这位皇帝就是咸丰。咸丰帝在位期间国家已经是内忧外患,千穿百孔了可是这位咸丰帝却不管国家安危、百姓死活。每天都注重贪图享乐,逛窑子听曲、吸大烟而且是在全国提出抵制大烟的时候带头吸大烟,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英法联军也就是在咸丰帝时期开启了割地赔偿条约的先例供他媳妇慈禧效仿的,最荒唐的是这位咸丰皇帝在鬼子打入天津的时候竟然带着自己的媳妇孩子逃跑了。抛下国家的利益,抛下百姓的心声自作主张的签下了各种赔偿条约,只为换来自己的安稳生活。这位皇帝真的是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典范。



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慈禧的儿子同治黄帝,比他的父亲咸丰帝要好他多,可是遇到了强势跋扈的母亲,最终英年早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一个是慈禧太后的傀儡,一个没做几天皇帝就被赶下台,清朝就此完结。

所以本人看来咸丰应该是最可恶的那个皇帝,毕竟因为他的影响才快速的使清朝彻底玩完。


小八戒愚论


看大家都回答的乾隆,那我就来说一个不一样的吧,康熙。其实康熙的可恶程度绝对比不上乾隆,奈何总有一些人非得捧臭脚,夸赞他为千古一帝,额,这就很过分了,毕竟在我看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勉强能配得上这个称号。康熙?还差得远呢。

让我们来看看他被夸大的功绩:

1.除鳌拜

我都不知道这一点是怎么混进来的,除掉一个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权臣也算是一个功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多数皇帝都是明君了。除鳌拜也并非如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样精彩,若是鳌拜有心反抗,一群小孩子又能奈他何?


2.治理黄河

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可黑的,不过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与黄河作斗争,这也算不上啥功绩吧,何况治理黄河,也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

3.削三藩

这个争议比较大,有说康熙削三藩是急功近利,其实三藩气数将尽,只要耗一耗便可,着急撤藩反而将他们逼反,涂炭百姓。但也有人说三藩就是颗毒瘤,撤藩势在必行。但不管怎么说吧,撤藩这事说白了就是强化皇权,是权力斗争,于百姓及后世并没什么好处,也算不得功绩。


4.平沙俄

不少人爱拿这个说事,说康熙赶走了侵略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维护了领土的完整。但事实上,尼布楚条约并不是平等合约,在条约中,清朝是割让了一部分领土的,所以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可歌颂的。

5.康熙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据说康熙对西方的数学,科技成果都很有兴趣,还专门向洋人学习这些。但我确实不明白,一个皇帝的个人修养与治国能力有何联系?如果说康熙学习了这些之后,再将它进行推广,那倒还是大功一件,可清朝是出了名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所以你一个人把这些高科技学的再溜,个人修养提升的再高,对国家又有何用?


所以说,康熙确实不算昏君,但千古一帝还是算了吧,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反而会招黑。

最后,感谢各位花时间看我哔哔,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个赞或者关注下哦,有什么不同意见也欢迎各位评论~


萌萌的历史菌


清朝的皇帝总的来讲还是不错的,没有出现一个臭名昭著的昏君劣帝,与历史上的朝代相比,清朝皇帝的作为还是比较靠谱的,至于说清朝哪个皇帝最可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入关后,清朝一共有过10位皇帝,那么哪位皇帝相对而言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或者与其他9位皇帝相比要略逊一筹呢?那可能就只有咸丰皇帝了。

咸丰帝19岁的时候从父亲道光帝手里面接下了皇位,即位之初,咸丰帝还是有刷新政治、振兴清朝的愿望的,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罢黜道光朝的穆彰阿等权臣,实行比较和缓的税负政策等,但是好景不长,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就迅速席卷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咸丰帝刷新政治的愿望很快就破裂了。

此后到了1856年因为广州入城等问题没有谈拢,英法联军也进来了,咸丰帝所处的环境除了内忧外患之外,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了。面对危局,咸丰帝并没有积极去应对,而是变得更加沉沦。为了不想看到英法洋人进入北京,咸丰帝甚至准备以多给英法联军赔款,多给通商口岸的方式来交换,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咸丰帝把烂摊子留给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自己则跑到了热河去避难,在热河期间,咸丰帝无视国力艰难,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贪恋女色,甚至连热河附近的寡妇都被搜罗过来享乐。最终,原本体质就不好的咸丰帝在1861年就去世了。

或许咸丰帝真是苦命的,但是不管如何,从咸丰帝的后期表现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清王朝后来一步一步走向沉沦,咸丰帝要负很大的责任。


青年史学家


这个问题是个吸引仇恨的问题,不管说哪个皇帝,都有粉丝

不过还是得说道说道

顺治皇帝入关中,

康熙雍正和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继,

同治光绪宣统终!

清朝皇帝总共12位,

清朝得皇帝相对来说

受到得教育还是比较高得

特别可恶得当属乾隆

为啥呢?

乾隆的短视让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

没有及时进入现代社会

导致后期的惨痛百年

乾隆爱吃爱玩

挥霍无度

活在自己意淫的“康乾盛世”里

现在的电视剧都美化乾隆

不知道为啥


企鹅百家


清朝最可恶的皇帝是:乾隆,乾隆,乾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明白人不说糊涂话,理由如下:【一】:运用反推论证的方法来举例说明,和珅巨贪,举国震惊。涉及金额数量之巨大,涉及各种珍异奇宝种类之繁多,涉及房屋土地之庞大,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吃瓜群众都目瞪口呆地程度。按内务府的估价,和坤的家产在8亿两白银,合人民币:875亿人民币,大约等于清乾隆年间15到20年的财政收入。能巨贪必大奸,如此人物居然位极人臣之最,高到没有品级。和珅担任过的职位有: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封一等忠襄公,赏紫禁城骑马。

乾隆这个人好高骛远,常以十全老人自夸,给自己的定位是文治武功无以伦比,大有作为的治世明君。可偏偏身边二十年的跟班和珅却是个大到没边的贪官。贪官虽然不能与奸臣直接划等号,但是和珅这个贪官不一样,他是古往今来贪官中巨无霸般的重量级存在。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和珅的家产从何而来,接受无数次贿赂积攒堆积而来。虽然不是和珅直接伸手向数以万计的百姓去要,却是间接催生了一批批贪官,敲诈勒索,苛捐杂税,收刮民脂民膏而来。乾隆揣着明白装糊涂,让和珅放手去干,身边有这么一个体己小金库,背锅大管家,移动的ATM取款机。

乾隆打的一手好算计,想做那千古明君,文韬武略想拿第一,却还不想约束自己蓬勃发展的虚荣心,还要做到人生得意须尽欢,及时且行乐。鱼跟熊掌不可兼得,但乾隆耍了小聪明,接盘侠和坤便是平衡这两者的关键人物。黑锅你和坤背,我乾隆既得了实惠,又保存了明君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二:帝王得意须尽欢,该旅游时便出巡,于是便有了乾隆六下江南,美其名为体察民情,实则是一次次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开官员相互攀比之风,铺张浪费可想而知。耗尽银两,劳民伤财,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外出观光旅游的荒唐事。乾隆怕什么,有贴身移动小金库和珅,乾隆出游,除了地方大小人员接风洗尘等开销以外,其他的花费,一应由和珅付款。总之,一句话:乾隆大把大把地往外扔银子花,和珅屁颠颠去付。出游中的乾隆除了爱好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之外,便是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顺带着泡妹,也是乾隆最开心的事。

三:乾隆什么地方都爱效仿学习他爷爷康熙,却什么方面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以至于败光了他爹雍正累到吐血拼命工作,十几年为他积攒的家底,也没有达到他爷爷康熙的名望水准。

总之:乾隆皇帝正应了曹雪芹所写红楼梦里贾府的故事。大清王朝就好似那贾荣两府,家大业大,开支也大,内囊都拿出来了,也只是徒有表面的风光,内里呢,早已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朝在乾隆手中,能败的都败光了,大厦将倾便是大清王朝在乾隆治理下的态势。到了嘉庆皇帝,尽心竭力补乾隆的漏洞,也是于事无补,再到了道光皇帝,更是勒紧裤腰带,捉襟见肘地过日子,也挡不住大清王朝颓败起来的步伐,鸦片战争由此开始了,列强的火炮也架到了大清的鼻子底下。可笑地乾隆尽最大可能,又是修四库全书,又是到处征伐,妄图努力拼凑属于他的盛世王朝。却给自己儿孙留下了一个尚不足以遮风避雨的家国,



静言观史


君臣共享一妓

咸丰二年,

天下大乱,

几乎不可收拾,

苦闷的咸丰帝以酒色自我麻醉。

当时有个名叫朱莲芬的青楼女子,

貌冠诸妓,

善唱昆曲,

歌喉娇脆无比,

还能作几句小诗,

小楷也写得不错,

得到咸丰宠信,

不时传召入宫侍寝。

一个姓陆的御史也嫖过她,

而且很喜欢她,

但自从她得到皇上宠信后,

陆御史(陆懋宗)就见不到她了,

于是他直言劝谏皇上勿近倡优,

引经据典,

洋洋数千言。

看过陆御史的奏折,

咸丰哈哈大笑:

“姓陆的吃醋了!”

然后在他的奏折上批道:

“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不予加罪。

吏部一个名叫龚引孙的官员,

也嫖过朱莲芬,

还以与皇上共享一个妓女为荣。


汉周读书


首先了解一下,清朝一共有12个皇帝,他们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是由满族人统一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当然,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的掌权人做的事也不怎么好,同时溥仪作为最后一个皇帝,又遇到朝代没落,没有什么实权,也就没有什么可恶之说了。

其实最可恶的应该是溥仪吧,给日本鬼子还当过狗腿子,让小日本当枪使,还能说什么,自己祖宗留下的江山,没有一点点的骨气,脚下的土地是男人最应该保护的,可惜了女人看得起他,谁让她的勇气呢?惨。溥仪本来就不是皇帝的种,估计他爷奕譞也没想到自己家里竟然出了两个皇帝,所以清朝灭亡也算名正言顺了,连续两个皇帝都不是皇子,一个朝代把中国折腾这么个模样,让老百姓如此受苦受难,连个皇上都找不出来,都要女人定,不灭亡天理不容。


昵称还在刷新


清朝12位皇帝,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除开同治、光绪、宣统不提,其他人在历史上可圈可点。要说可恶,那就是禁海令可恶,使我中华民族走向了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乎面临灭绝的边缘。那什么是禁海令呢? 所谓禁海令就是禁止海上贸易的法令。

1656年,顺治颁发了《禁海令》,规定"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违者或越界者,无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没收,犯人家产判给告发人。"

"因走泄事情者斩。官吏庇纵者同罪。"顺治十二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顺治十八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10月25日,康熙召见大臣,提出禁海问题。次年,正式实行禁海,这就是南洋禁海令。

乾隆时,全中国只留下广州一个通商口岸。

所谓的康乾盛世,本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延续唐宋时期海洋王国的辉煌,却因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丧失了发展航海技术的良机。

反观这个时期的外部世界,西方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

欧洲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清政府却在实行闭门锁国,其结果可想而知。

清朝统治者从以农为本的思路出发,对工商业发展充满了恐惧,很少考虑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需求。

清朝正值世界贸易迅猛发展时期,禁海令严重隔阻了中外之间的商品、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严重破坏了沿海经济,也造成了民众长期生活在一种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状态之中,为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埋下了悲惨的祸根。

禁海令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的落后于世界。

禁海令使中国在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禁海令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国际冲突。

禁海令影响了中国社会科技的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并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

中国一直呆在中古时代出不来。目光短视的统治者妄自尊大,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他们阻碍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主导制定这样政策的皇帝当然是可恶的。在其位谋其政,为政者要站得高看得远,切不可目光短浅。否则,其短视将给后世带来巨大的恶劣后果,甚至是不可承受的结果。

真相要站得高,才能看得清楚 ;历史要站得远,才能了解真相。为政者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足够远。


有书博物馆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所以清朝没有最可恶的皇帝,但这不代表清朝就如同很多人所说的“清朝无昏君”那样,试问,如果清朝无昏君,那清朝又怎能灭亡?封建朝代的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无能昏庸造成的,因而“清朝无昏君”这个观点很站不住脚。事实上在我看来,清朝的灭亡就是在那几个历史转折点和特殊时期遇上了几位不思进取的昏庸之君,这才导致了大清国,我大中华最后陷入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之中,而这几位皇帝不敢说有罪于国家,但也是有愧于民族百姓。



首当其冲的便是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这位老皇帝高寿啊,加上那三年太上皇,其执掌朝政时间达63年,实属古今第一,但是专制统治下,君主年龄越大,霸权时间越久,就越容易犯错,像汉武帝,梁武帝,康熙,这就叫老而昏聩。乾隆当然不能例外,统治期间正好赶上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亚欧大陆的西边正大肆抢占全球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技术如井喷一般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然而乾隆老皇帝对此竟然熟视无睹,面对英国派来的使者提出的通商要求予以坚决拒绝,而使者带来的各种先进科技也被老皇帝斥之为“奇技淫巧”,当“平等,民主”的思想传遍西方国家时,老皇帝还在为英国使者不行跪拜礼而大动肝火,在国内也是大兴文字狱,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在回忆录中曾提到,当时的清朝百姓目光呆滞,任凭官员驱使,活的毫无自尊。连使者所乘的船上扔下一只病死的鸡,都会引来无数人的争夺。那么问题又来了,老百姓为何生活会如此贫苦?这也是老皇帝的杰作,乾隆好游江南,每次巡幸江南场面都是极其奢华,他还重用和珅这种大贪官,造成朝廷贪腐成风。他还好大喜功,在位期间多次用兵西藏,新疆和蒙古,缅甸等地,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雍正皇帝积攒下的财富就是在乾隆皇帝的奢靡生活和狂妄自大中消耗殆尽的,当他退位后,其继承者嘉庆面对的是一个表面上依旧歌舞升平,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了的大清朝,失去了与西方国家通商,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机会,大清朝注定要被西方国家甩在后面,看着它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而自己却在一步步走向衰落,对此嘉庆—这位才能平庸的守成之君,也只能将噩梦尽量拖延,然而他能做的终究只是拖延,现实总会到来。



时间来到道光朝,爷爷乾隆埋下的隐患终于在他这一朝爆发了,乾隆死后仅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年英国使者要求两国互通贸易,乾隆拒绝了,但仅过了40年,英国便用自己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再征求你的意见,不必再纠结见你们皇帝时是行跪拜礼还是鞠躬礼。对此道光毫无办法,其实并不是道光毫无办法,而是他实在是太懦弱,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战败,却还未动摇国本,如果此时道光能振作起来,效仿西方,振兴清朝也是大有可能(参考日本明治维新),可惜他真的很懦弱,懦弱到令人愤怒,鸦片战争后十年,他得过且过,心里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想象,上行下效,皇帝如此,大臣还会有进取心吗?后来曾国藩忍不住批评道光朝:“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可见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大家都在保持沉默,道光皇帝偶尔忍不住了便跑到先帝画像前哭诉一番,哭完接着忍,一直忍到死。而我认为这种懦弱与退缩表现在皇帝身上便是罪,崇祯面对山河破碎尚敢自杀谢罪,你道光要是真解决不了,要么退位要么学学崇祯,只知道哭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吗?



最后就是咸丰了,咸丰是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但说实话要是历史能重来,他还不如做个傀儡,起码当傀儡要是遇上这些事还有为自己辩白的可能。如果说乾隆是把优势局打成平局,道光是把平局打成逆风局的话,那咸丰就是把逆风局打成死局了,绝对不能翻盘的那种必死之局。咸丰上台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接着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果说他爹道光面对战争失败只会哭和割地赔款的话,那么咸丰就是更上一层楼了,除了哭和割地赔款,他还学会了跑,并且他还顺道把“跑”这个技能教给了自己的宠妃兰贵人(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八国联军侵华时带着光绪放弃北京,跑到西安避乱),咸丰跑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后,发现这里的生活无忧无虑,才是适合自己的,于是便不再回京了,把所有的善后事宜都交给弟弟恭亲王奕訢,可怜了这个奕訢,论能力比咸丰强一万倍,没当上皇帝不说,还要一辈子给哥哥和嫂子们打工,擦屁股,最后被利用完了,嫂子慈禧太后毫无迟疑一脚把他踹了,可惜了他这一身的报国之才!当奕訢处理完一切事情后,让咸丰回京,咸丰干脆不回了,在避暑山庄听戏曲,抽鸦片,沉浸在女色中不能自拔。没多长时间身体就垮了,最后死在了热河。大清朝经过咸丰皇帝一朝,内外交困,再加上他留下了慈禧这么一个隐患,清朝灭亡只在咫尺之间。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