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香:“抢救”瑶族织绣

“金秀瑶族有五个支系,每个支系服饰各不相同,织绣花色种类繁多,制作过程最为繁琐,再不传承‘抢救’就要失传了。”面对瑶族织绣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窘境,赵凤香的心病挥之不去。

赵凤香自小生长在金秀大瑶山里,六七岁起就跟着长辈学织绣。长大后通过拜师学艺,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对织绣的酷爱,她掌握了更多的织绣技艺,织绣作品图案栩栩如生。2011年,赵凤香被选定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受工业制造的低廉成本冲击,传统手工艺织绣人员锐减。“五个瑶族支系服饰各不相同,织绣花色种类繁多,有八角花、银花等共十五种,制作过程繁琐,特别是新娘装的制作最为耗时、费力。”赵凤香说,她们这一代的瑶家妇女中,能够全盘掌握全县五个瑶族支系织绣的已经很少,下一代就更少了。

赵凤香每天都扑在织绣上,一心一意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传下去,可后继无人又让她很着急。

好在,这一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妇联、文化、人社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班,长期和不定期地聘请赵凤香传授织绣技艺。同时,她又将学员织绣出来的图案购买下来,然后进行再加工或组合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年轻一代的学习积极性。

今年,在自治区、市、县妇联的帮助下,赵凤香在金秀县城创立 “妇女创业基地”,日常免费传授瑶族织绣技艺,兼销售瑶族织绣手工艺品和服饰。通过基地示范带动,赵凤香年均培训妇女200多人次,带动妇女就业20多人,经她培训并正式成为绣娘有18人,民族文化得以传承。